这个地方才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丝绸发源地

这个地方才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丝绸发源地

蚕与丝,这一源自中国的神奇的物种组合,奠定了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湖州的蚕桑丝绸文化源远流长,城南钱山漾遗址出土的丝织物,证明湖州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蚕桑丝绸发源地。在长达47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湖州的丝业经两晋、南朝的奠基和唐宋元的兴盛,不断发展,至明中叶进入高度繁荣期,为湖州奠定了“丝绸之府”的地位,沉淀下古老悠久的丝绸文化,将南太湖的风韵、魅力、品格诠释得淋漓尽致。

世界丝绸之源——钱山漾遗址

这个地方才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丝绸发源地

1958年钱山漾遗址出土的绢片,为我国最早的家蚕丝织物

钱山漾遗址是人类丝绸文明史上极其重要的一个古文化遗址。1956年和1958年,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和浙江省博物馆两次在钱山漾东岸发掘出绸片、绢片、丝带、丝线、麻绳等一批尚未炭化的丝麻织物残片,其平纹结构、密度体现出当时的纺织技术已达到很高水平。经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检测,其中的绸片和丝带为人工饲养的家蚕丝织物,属4700多年前的良渚文化早期,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丝绸织物成品。遗址中还出土了纺轮、网坠等纺织工具残件,证明了湖州先民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由此,钱山漾文化遗址作为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作出重大贡献的实物见证为世人认知。现在,这些出土物已成为中国丝绸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这个地方才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丝绸发源地

钱山漾遗址出土的纺轮

湖丝佳话

湖桑

这个地方才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丝绸发源地

湖蚕

这个地方才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丝绸发源地

湖簇

这个地方才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丝绸发源地

湖丝

这个地方才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丝绸发源地

织机

这个地方才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丝绸发源地

提花机

这个地方才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丝绸发源地

明朝后期,湖州丝业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步入辉煌阶段,当时的人文地理学家王士性在他的《广志绎》中记载道:“浙十一郡惟湖最富……湖多一蚕,是每年两有秋也……农为岁计,天下所共也,惟湖以蚕。”意思是说,在当时浙江所辖的11个府中,以湖州府最为富庶,与其他地方相比,湖州除了粮食种植之外还养蚕缫丝,所以一年可以收获两次,比他地多一份收益;粮食生产被各地普遍视为每年的民生要务,唯有湖州将桑蚕业视为一年的大计。

在《广志绎》的记载中,每逢蚕忙时节,湖州官府停征罢讼,全力督导蚕事,民间无论贫富之家,夫妇不同床,日夜轮番搬箔摊桑;由于古有“马皮化蚕茧,马盛则蚕衰”的传说,湖州鲜有人养马,偶有养马者也要在蚕月将马寄养在邻近其他府县……蚕丝,是那个时代的湖州安身立命的根本。

耕织图诗和蚕桑专著

宋末元初程棨的《蚕织图》和元代赵孟頫《题耕织图二十四首奉懿旨撰》是湖州丝绸文化的两大瑰宝。

这个地方才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丝绸发源地

元初程棨的《蚕织图》

程棨,原籍安徽休宁,随曾祖父落籍湖州,是著名的画家和藏书家。他所绘的《蚕织图》画卷以长廊式的连房为经,以蚕织二十四事为纬,描绘湖州蚕织户自“腊月浴蚕”开始到“下机入箱”为止的养蚕、织帛整套生产工艺流程,由浴蚕、下浴、喂蚕、一眠、二眠、三眠、分箔、采桑、大起、捉绩、上簇、炙箔、下簇、择茧、窖茧、缫丝、蚕蛾、祀谢、络丝、经、纬、织、攀花、剪帛24个场面组成,每幅配有五言律诗一首,共绘74人,翁媪长幼皆服宋装,人物神态举止惟妙惟肖,桑树户牖、几席、蚕具、织具均极其逼真,图文并茂,色彩淡雅,是一件洋溢着浓郁劳动生活气息的写实佳作。

元代书画大家赵孟頫《题耕织图二十四首奉懿旨撰》,从题目可知这组诗是奉皇太后或皇后的旨意所作,其中耕图诗、织图诗各12首,共24首,按月份为题排列,均为五言古体诗,每首8联16句,真实地再现了一年中的蚕织过程,描绘了劳动者辛勤耕作的场景,在思想和艺术上都有着较高的价值。赵孟頫33岁入仕,此前一直生活在湖地,诗中所写实为湖地的蚕织图景和民俗。

民间蚕桑习俗:蚕花节、扫蚕花地

这个地方才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丝绸发源地

上世纪90年代的含山蚕花节巡游

湖州广大乡村流传着丰富的蚕乡习俗,是远古时代农业文明所传承下来的一种文化生态。蚕花节,俗称“轧蚕花”,是蚕乡湖州崇拜蚕神的一种表现形式,每逢清明,蚕民聚集蚕神庙,祀神游艺。湖州的蚕花节以含山、石淙、新市等地为盛。

含山集镇有一条古老的“蚕花路”,每当清明佳节,当地及善琏、练市、新市、桐乡河山等方圆几十里的蚕农自发到山上净慈院和含山塔拜蚕花娘娘,人们视含山为“蚕花圣地”,上山进庙祈求蚕神,同时希望踩上蚕花娘娘走过的脚印,以求保佑一年蚕花得到“廿四分喜气”,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新市蚕花庙会,源于西施娘娘每年于清明节这一天必定会来人间送蚕花的民间传说,相伴地方悠久蚕桑生产活动而成为民间文化传统。蚕民熙熙攘攘前往庙会“轧蚕花”,沾上丰收喜气,表现蚕农对养蚕丰收的热切愿望。

为祈求吉利和蚕桑丰收,每年寒食清明养蚕时节,蚕农家家清扫蚕房,准备关蚕房门,开始一年的蚕桑生产,这时蚕农请民间艺人来蚕房表演扫地、糊窗、采叶、喂蚕、上山、采茧等一系列与养蚕生产有关的舞蹈,俗称“扫蚕花地”。通常由一女子进行歌舞表演,另有人伴奏,唱词内容多为祝愿蚕茧丰收和叙述养蚕劳动生产全过程。这种民俗活动由来已久,是一种颇具地方特色的民俗小歌舞,2006年列入《第一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这个地方才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丝绸发源地

这个地方才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丝绸发源地

这个地方才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丝绸发源地

这个地方才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丝绸发源地

这个地方才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丝绸发源地

这个地方才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丝绸发源地

这个地方才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丝绸发源地

这个地方才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丝绸发源地

这个地方才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丝绸发源地

这个地方才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丝绸发源地

这个地方才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丝绸发源地

这个地方才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丝绸发源地

这个地方才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丝绸发源地

这个地方才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丝绸发源地

这个地方才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丝绸发源地

这个地方才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丝绸发源地

这个地方才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丝绸发源地

这个地方才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丝绸发源地

这个地方才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丝绸发源地

这个地方才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丝绸发源地

这个地方才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丝绸发源地

这个地方才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丝绸发源地

这个地方才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丝绸发源地

这个地方才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丝绸发源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