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五年在中國最賺錢的不是股市、房地產,而是……

如果你的工作已經連續幾年不加薪,要麼你自己不行,要麼是企業不行,要麼是行業不行。弄清楚原因之後,你就要尋找新的方向了。

剛剛畢業的,或者畢業幾年的年輕人,經常有這樣的困惑:

例如我是去長江存儲呢,還是去東風汽車研發中心呢?

我是去成都京東方呢,還是去武漢搞芯片研發呢?

我是去一汽大眾做研發呢,還是去華為做行銷呢?

我想說,除非兩個選擇真的差距很大,否則別人沒辦法給出答案,因為這涉及到個人的興趣,努力,勤奮,知識儲備,性格,畢竟關係著提問人的前途命運。

不過今天,我們可以從2017年的經濟數據簡單分析下,中國經濟哪些新產業在崛起。實際上,那些正在崛起的產業,我們很容易從生活中觀察到。

下圖是國家統計局發佈的2017年中國GDP的構成,羅列了十大產業:

未來五年在中國最賺錢的不是股市、房地產,而是……

製造業毫無懸念是第一大產業,佔了GDP的29.32%。僅次於製造業的第二大產業是批發和零售業,77744億元,佔GDP的9.4%,增長為7.1%,和製造業總量增長是同步的。由於批發和零售也是銷售產品為主,這個可以看成是製造業和農業的衍生產業,本質上也是受制造業影響,這兩產業合計佔38.72%。由此可見,製造業是我國當之無愧的第一大經濟發展發動機。

實際上,觀察中國經濟有一個至關重要的關鍵指標,就是PPI,工業品價格出廠指數,這個指標反映了工業品的供求程度,在需求增大的時候,由於產品會走向供不應求,出廠價格就會上升,而在需求降低的時候,產品走向供大於求,所以出廠價格就會下降。

1月10日,統計局公佈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指數:2017年全年PPI同比上漲6.3%,結束了自2012年以來連續5年的下降態勢。

PPI的上漲,一方面說明了中國去落後產能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去年颳起的環保風暴,本質上就是大力去除低端落後產能;

一方面也說明需求在提升,由於全球經濟也在回暖,去年的出口就增長比較多。

再來看看其他產業的情況:

第三大產業是金融業65749億元,增長為4.5%,佔GDP的7.95%。

第四大產業是建築業55689億元,佔GDP的6.73%。

第五大產業是房地產業53851億元,佔GDP 6.5%。

建築+房地產這兩項合計佔到GDP的13.23%。當然建築業不只是住房,還包括橋樑、鐵路、公路、港口和機場這些基礎設施,2017年增長了4.3%,而房地產業主要是房產和地產的開發,買賣,租賃,中介,物業等,在2017年增長了5.6%。

基建+房地產是我國經濟發展的第二大動力,也是中國的支柱產業。

還有一個變化是城鎮化的發展。

比如,把城市老舊區域進行改造翻新,改善老百姓居住條件,居民住進更好的住房和小區住戶,往往也會花錢進行裝修和購買家電,經濟增速很容易就被拉動了。比較典型的就是中國的棚戶區改造計劃。

比如,很多人的老家市區近幾年就新修建了大型購物中心,電影院,超市,高端餐飲,幼兒培訓,高端服裝品牌,大型地下停車場融為一體,外觀現代立體,這是老家城市裡從來沒有出現過的新事物,整體環境大大上升了一個檔次,讓人恍惚覺得是在省會甚至是在一線城市逛街,一開業就人流量爆棚。

我們不能否定房地產的正面作用。要知道人一天中大部分時間是呆在室內的,尤其是現在大城市居民,外出吃飯,購物,看電影,兒童玩樂中心基本都在大型商業綜合體,改善小區和住房居住條件,建造新式商業中心是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房地產的問題是,一個是相對於發展製造業來說,來錢太容易了,這會造成對房地產的依賴性。

扶植一家優秀的製造業發展壯大,往往需要很長的時間,但是一旦發展出了一個製造業巨頭,就可以對一個城市的發展造成巨大的正面收益。

中國很多城市,一個城市就只有一個製造業巨頭,但是這個製造業企業往往能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支柱。

比如,珠海格力集團,現在一年能夠產生150-200億人民幣的稅收,這還不包括研發投資,建設投資,員工工資轉化成的消費需求,十年下來就是1500-2000億稅收。

另外一個問題是,房地產過熱對老百姓生活水平影響很大。

一個簡單的數字,一個100萬的房子上漲1%,就是1萬元,而一個年薪5萬的員工薪資上漲10%,也才5000元,薪資上漲的結果很容易被房價吞噬了。

如果不發展房地產,這個問題應該如何解決呢?一個是轉移支付和投資,一個是承接沿海先進地區的製造業轉移,還有就是發展旅遊業和服務業。

在中央調控下,各大城市房價,尤其是一線城市在2017年保持穩定的態勢,這是一件好事,畢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年增長還是在7%以上,保持個房價三五年的穩定,會因為居民收入的不斷增長,而回到合理的水平。

而目前中國面臨的問題是,基建+房地產投資邊際收益在不斷遞減,第二大發動機在逐漸失速,中國經濟需要製造業以外的新動能推動。

為什麼邊際效應會遞減呢?這背後還是中國的基礎設施和城市建設越來越好了。

以高鐵為例:

2008年開通京津高鐵,成為中國第一條時速300公里以上的高鐵

2009年時速350公里的武廣高鐵建成通車,

2010年上海到杭州,上海到南京的滬杭和滬寧高鐵通車

2011年北京到上海的時速350公里的京滬高鐵通車

2011年時速350公里的廣深高鐵通車

中國的高鐵,總體上是先從最賺錢的線路修起,越是往後修的高鐵,沿途經過的人口和經濟總量會越低,收益也就會逐漸減少。

2011年通車的京滬高鐵就是中國最賺錢,投資最具效益的高鐵,投資修建其他任何一條高鐵,其收益都不會有京滬高鐵高,除非中國能出現另外兩個城市取代北京和上海的位置,而且沿線城市實力還要高於南京,濟南等。

從高鐵的修築,我們就可以明顯的看到隨著基礎設施網絡逐漸完善,投資邊際收益在不斷遞減。

基建如此,房地產開發也是如此,對經濟拉動作用在下降。

事實上,2018年的到來還有個特殊的意義,就是第一批00後成年了,這對中國的房地產業意味著什麼呢?年輕人還會往大城市跑,因此小鎮,縣城,小城市的房價是可以想象的。

不管是房地產還是基礎設施,都是讓人來使用的,小城鎮的年輕人在大幅減少,就不要指望長期會保持快速增長。所以大城市會相對安全。

所以說,我們要尋找基建+房地產之外的經濟新動能,畢竟中國製造業佔GDP比例雖然遠遠超過其他國家。

幸運的是,從2017年來看,中國經濟增長新動能已經形成了,而且這個新動能預計在2018年將會超過房地產和基建,成為僅次於製造業的中國經濟第二增長動力來源,這就是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服務業。

沒錯,你天天能在新聞上看到的馬雲,馬化騰,劉強東,丁磊等都在這個行業。

從規模上看,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服務業還僅僅是第七大產業,2017年產值為27452億元,但是其增長高達26%,是中國主要產業中增速最快的產業,遙遙超過其他所有主要產業。

十大主要產業裡,其他增速能超過10%的只有租賃和商業服務,產值為22163億,增長為10.9%,這也是第八大產業。

我們回到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本身,這幾年中國老百姓能夠切身體會到的生活方式變革和創新,應該說大部分是來自這個行業,例如我們現在用的移動支付,我們用的共享單車軟件等等。

而現在雲計算和人工智能又在快速興起,阿里已經在國內雲計算業務遙遙領先,騰訊在奮起直追,華為也宣佈要在2020年成為世界五朵雲之一。

2017年12月的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所有大佬的演講都在談人工智能。

從2017年26%的超高增速來看,我們可以毫不猶豫的說,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和大數據,人工智能仍然是現在中國最大的風口,也是個人可以參與和分享社會財富分配的最大風口。

對於普通人來說,要想獲得一份高工資高收益的工作,進入信息產業仍然是最佳選擇,尤其是現在雲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正在全面興起的階段,人才處於高度緊缺的狀態。不要忘了幾年前興起的移動互聯網已經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多麼大的改變。

軟件及其衍生的服務價值是如此重要,已經超過了硬件的價值,2017年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前七位是蘋果,谷歌,微軟,亞馬遜,Facebook,騰訊和阿里,蘋果其實也是半個軟件公司。

程序員的黃金年代結束了嗎?沒有,遠遠沒有,事實上才剛剛開始。所有的行業,所有的企業,所有的產品都要進行數字化改造,地球上所有的物體都要全部連接在一起。

在過去的幾年,我們會想到出租車,自行車,手錶和互聯網有什麼關係嗎,而現在他們就在逐漸變成可連接的物體。

程序員這個職位絕不僅僅是BAT這樣的互聯網公司需要,所有的企業,從自行車,手錶,手機,平板電腦,出租車公司,到快遞公司,鋼鐵公司,電網公司,家電公司,機床公司….都會需要實現數字化。

我們再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觀察,登錄國家統計局的官網,可以查詢到下面兩張圖,2017年和2016年兩年各個主要產業的產值。

未來五年在中國最賺錢的不是股市、房地產,而是……

未來五年在中國最賺錢的不是股市、房地產,而是……

把2017年各個產業的產值和2016年最終核實的各個產業的產值相比,我們可以得到下圖:

僅僅看名義增量,製造業為28418億元,仍然是核心支撐產業。

批發和零售業增量為6453億元,排在第二位。

我們可以說,製造業+批發零售業

確實是中國經濟增長第一大發動機。

未來五年在中國最賺錢的不是股市、房地產,而是……

如果我們再接著往下看,可以看到2017年經濟增量,建築業為5986億元,房地產業為5660億元,加起來增量為11646億元,是2017年GDP增加的第二大發動機。

接下來增量最大的就是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

了,增量為5553億元,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這個增量數字已經和建築業的5986億元和房地產業的5660億元不相上下,離批發和零售業的6453億元也相差不遠,而其增速高達26%,在所有行業裡面遙遙領先,是唯一一個增速超過11%的行業。

按照這個增速,2018年信息產業會毫無懸念的超過建築業和房地產業,甚至可能超過批發和零售業成為僅次於製造業的中國經濟第二大增長動力。

實際上,除了帶動快遞物流,信息產業更大的作用莫過於帶動製造業效率的提升,中國將信息化優勢與製造業進行結合,這將進一步增強制造業的競爭力,形成技術護城河。

展望未來五年,中國以汽車(尤其是電動汽車)和電子(尤其是集成電路)兩大核心為主的製造業,以及新崛起的信息和軟件服務產業,將逐漸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雙核動力,大批世界級公司將從這些行業誕生。

在這些行業的拉動下,就業人口將逐漸往新興製造業或者第三產業轉移。

產業的興衰是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看清產業的發展趨勢,對我們每個人是有好處的。

曾有讀者留言說,你說國家有前途,會繼續快速發展,但是我所在的企業工資普遍不高,而且已經幾年不加薪了,你說的國家發展跟我又有什麼關係呢?

回答很簡單,在中國經濟以6.5%以上的增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如果你的行業幾年不加薪,要麼你自己不行,要麼是企業不行,要麼是行業不行。弄清楚原因之後,你就要尋找新的方向了。

比如,作者是從某個大國企出來的,當時覺得很猶豫彷徨的,雖然工資不高也沒什麼漲幅,但國企像個家一樣,不時發各種福利,我洗衣粉肥皂毛巾一直都用不完,五險一金齊全,假期制度完善,真要想放棄這些,離開習慣而舒適的環境跳槽出去內心還是很恐懼的。但是真的下決心出來之後,發現外面的世界其實沒有想象的那麼可怕,比想象的還要大,真的是海闊天空啊。

在國家總體向前的大背景下,機會是很多的,只要內心積極樂觀,多提升自己的能力,主動而不是被動的適應時代的變化,我們只會過的更好而不是更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