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印象筆記爲例:思考什麼是好產品?

什麼才是好的產品?只有將產品要解決問題做到了極致,才能被稱為好的產品。那本文就以印象筆記為例,來分析一下好的產品要達到的標準,一起來看看~

以印象笔记为例:思考什么是好产品?

什麼是好產品?

我認為把產品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做到極致,並且能夠合理盈利的產品就是好產品。京東商城把3C產品的B2C做到了極致;網易雲音樂把音樂推薦做到了極致;探探把快速匹配做到了極致,那麼它們都是好產品。

那麼具體該怎麼去評價呢?

我認為首先產品提供瞭解決核心問題的閉環產品能力,其次產品把這些能力的體驗做到了極致,最後對於企業來說它是可以盈利的。

下面我就以印象筆記這款產品來分析這一思路。

一、提供瞭解決核心問題的閉環能力

對於印象筆記這款產品而言,它要解決的用戶的核心問題是記錄,完整的記錄需要產品具備“創建筆記—編輯筆記—管理筆記—查找筆記”閉環的產品能力,可能有人就會說那筆記分享、多人協作呢?

這些不包括在產品解決核心問題的主任務流程裡,換句話說,沒有它們不影響記錄。

具體來看,印象筆記能夠創建語音、文本和任務類筆記,在編輯能力上支持基礎文本格式編輯,同時具備插入語音、圖片、附件等能力,筆記管理上可對筆記進行分類、收藏、標籤化、刪除的處理,至於查找,對筆記本、文本、圖片內文字均可進行查找。所以,整體來看印象筆記提供瞭解決記錄問題的閉環方案。

可能大家還有個疑問,能力強大與好產品有關係嘛,提升擴展產品的能力可豐富產品使用的細分場景,會讓產品越來越好,但解決核心問題的能力依然是前提。比如:格力空調的成功在於省電,如果它還能夠做到安靜好看,那這是錦上添花,如果它不夠省電呢?

二、極致的產品體驗

我一直都認為用戶體驗是基於比較的,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PM界有個共識——12306APP用戶體驗差,可當它是唯一能買到票的渠道的時候,它比較的場景是什麼——線下排隊買票,所以大家想想自己經歷的哪些難忘的春運,就知道它的體驗多好了。

在這裡,我選擇的比較競品是與印象筆記定位類似的有道雲筆記,對於工具型產品,評價用戶體驗的核心要素一般有三點:

  • 第一產品使用是否穩定安全;
  • 第二工具是否簡單符合用戶認知習慣;
  • 第三工具是否路徑簡短操作高效。

因此,比較基於這三個角度,不會針對視覺、交互、信息架構這些做分類比較,因為這些要素是整體服務體驗的,割裂來看容易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1. 產品是否穩定安全

產品體驗的穩定性和安全性是產品最基礎的體驗,這兩點做不好的產品連平庸都算不上。穩定性主要關注的是產品使用過程是否存在卡頓、掛掉而影響操作流暢性的情況,而安全性主要關注的是數據是否存在丟失和洩露的情況。

因為這是最基礎的體驗,涉及到產品底層的技術能力,所以兩家大廠的產品在這方面都是很出彩的,實際操作流暢安全,如果要做細緻的比較可能需要高頻的操作數據來支撐,筆者沒有更多的精力去做這個,但從目前半年來本人的使用情況來看,未出現基礎體驗層面的問題。

在這裡我還想強調的一點是,好的產品對產品在技術層面的品質是有很高的要求的,當年的米聊,在用戶體量達到一定量級之後,服務器會經常掛掉。這對用戶的體驗來說是致命的,而騰訊這種隨便能應對過億體量用戶的平臺來說,微信就不會存在這個問題。所以產品的穩定性和安全性有時會上升了技術基礎設施層面的PK。

2. 產品是否簡單高效

把簡單和高效放在一起講在於兩者本來就是一個合體的用戶體驗,簡單主要關注的是產品是否符合用戶的認知習慣,而高效主要關注的是產品的信息層級和操作路徑。

以印象笔记为例:思考什么是好产品?
以印象笔记为例:思考什么是好产品?

上面兩個圖分別是印象筆記和有道雲筆記創建筆記的流程,均由底部tab的“+”觸發。

首先我們看下操作路徑,印象筆記點擊“+”後直接進入筆記輸入狀態,一步到位。而有道雲筆記則需要進行三步操作,1到2的操作可能是基於產品突出記錄方法的定位有關,就像微信的定位是一種生活方式而不只是一個通訊工具。

所以“朋友圈”只能是“發現”的一個二級頁面,但步驟3是不是可以直接省掉,創建一個新的筆記你的下一步操作只能是輸入。

可能有人反駁了,我要選擇是先輸入標題還是先輸入內容啊,所以我不直接進入輸入狀態,這裡就是我想說的另一點——用戶習慣,好的產品不是不替用戶做決定,而是替用戶做了最好的決定。

印象筆記進入輸入狀態之後,輸入光標會直接定在內容欄,我們想象一下線下場景,你拿起筆突然想要記錄個一個東西時候,你會先去想這個東西叫什麼名字嘛?

這就是不讓用戶去思考最自然最優美的設計。

那有人要說了,如果我要寫的是一個系統的學習總結呢,那我只能說我們側重的是最核心的使用場景,就像喬幫主說的好的產品本來就應該是不同重點的集合,再說這種做法並未增加其它場景的使用成本。

以印象笔记为例:思考什么是好产品?

最後我們再聊一下信息的層級,圖中圈出的部分,是文本輸入常用的格式,即加粗、斜體和下劃線,在正常的使用場景下,這三個是高頻能力,在信息層級上應該放在一級輸入頁面,印象筆記、Google Docs 以及國內的石墨文檔都採用了同樣的做法。

這種將高頻能力放在信息展示第一層級的做法可提升用戶操作的效率,而有道雲筆記卻做了隱藏在二級頁面的處理。

寫到這裡,我突然想到了一個詞:周到。

什麼叫周到,用戶想到的我們想到了,用戶沒想到的我們也想到了,有些美好的設計用戶可能還沒有發現,我們只需要用戶自己慢慢的去發現我們的好。就像印象筆記長按那個“+”可以調出其他記錄方式一樣,使用好的產品是一個發現之旅,總會越用越美好。

三、產品是可盈利的

其實這是B端對好產品的需求,即它是可以為企業創造價值的。但我一直信仰的東西是商業價值只能是用戶價值的衍生,贏利的前提是不損害用戶體驗。舉個反例:2016年攜程通過交互隱藏的方式近乎欺騙型的誘導消費,這是很贏利也很失人心。

所以這裡我關心的是怎樣盈利的產品才能算是好產品。印象筆記是會員收費單一的盈利模式,有道雲筆記除了會員還有廣告。我一直都非常不贊同在工具類產品裡放置廣告,尤其是這種記錄類的筆記產品,因為它最需要一個安靜純粹的環境。

當然客觀來說,現在工具付費的用戶習慣確實還未養成,有很多用戶願意犧牲安靜換免費,但好的產品應該考慮的是如何在用戶體驗和贏利之間做更好的權衡,而用戶體驗是基礎。

可能針對我上面的觀點也很容易舉出反例,微信不是即時通訊工具嘛,人家就在朋友圈裡加廣告,但朋友圈是內容導向的,在朋友圈裡加廣告跟在視頻里加廣告的邏輯上是一樣的。

但我們可以看到微信在這方面做到的那份剋制是讓人感動的,無論是廣告的數量、質量甚至用戶的偏好都被它考慮在內,所以這是一款偉大的產品。

一句話小結

我們身邊從來都不乏好產品,少的是做好產品的那份堅持、耐心和剋制。

我一直都會覺得做好產品的PM都是有理想的,他們走進用戶是為了尋找更美好的生活方式,而不是Money。

題圖來自 Pexels,基於 CC0 協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