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判断宝宝是不是脑瘫儿?多大才能知道?

Nnjhfcxdt


脑瘫是孩子大脑中控制运动和肌肉的部位发育不正常或受损引起的,

主要影响的是孩子的运动和肌肉协调能力。所以要判断孩子是不是脑瘫主要需要观察孩子能不能完成当前年龄段应该能完成的协调动作。不同脑瘫儿出现症状的时间和程度不同,最早的在2个月以上就能看出来,一般到3-4岁时运动障碍的症状会更加明显。


2个月以上孩子有以下运动障碍可能有脑瘫

  • 宝宝仰面平躺或大人尝试抱起来的时候,头部会向后仰;

  • 宝宝全身僵硬、不灵活;

  • 感觉宝宝全身无力、软软的,比如蹬腿的时候没劲;

  • 把宝宝抱在怀中时,其背颈部感觉总是过分后仰,好像要挣脱出怀抱一样;

  • 抱起宝宝时,它的双腿僵硬或交叉在一起,呈现“剪刀脚”的状态。


10个月以上孩子出现以下运动障碍可能有脑瘫

  • 孩子爬的时候动作不协调,主要依靠身体一侧的手脚用力,另一侧的身体是被拖曳前行的;

  • 爬动时不是靠四肢支撑,而是用屁股、大腿或膝盖支撑。


脑瘫患儿的其他症状

  • 肌张力异常,有些患儿全身肌张力高(也叫痉挛或张力亢进),也有肌张力非常低(肌张力减退)的;

  • 癫痫发作,

    约有1/3的脑瘫儿出现过或将出现癫痫发作症;

  • 感知障碍,比如孩子感觉不到一侧肢体的情况,具体来讲是手放松时闭上眼睛就不知道自己的手是朝上还是朝下了;

  • 视力障碍,3/4以上的脑瘫患儿都有斜视问题,即一只眼睛向内或向外斜,如果不及时矫正视力可能越来越糟甚至失明;

  • 关节挛缩或脊柱侧凸,即关节处一块肌肉对另一块肌肉拉力不对等引起的关节僵硬或会导致一侧关节与另一侧大小、形态不同;

  • 听力损伤,比如1个月时听到巨响不眨眼不吃惊、3-4个月时不会向声源方向转头或12个月的时候还不会说话;

  • 智力障碍,有的脑瘫患儿智力正常,但有的会出现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障碍或其他学习障碍;

  • 语言障碍,能理解语言但说话时不能协调口部运动;

  • 牙齿问题,脑瘫儿更容易患上牙龈炎和龋齿;


如果怀疑孩子脑瘫该怎么办?

首先还是要到儿科做全面的评估。检查孩子的运动能力,并可以通过头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磁共振成像(MRI)来判断孩子大脑是否存在异常。




脑瘫,全称叫脑性瘫痪。主要指得是婴儿在出生前后因为某些缘故造成的脑损伤,也有可能是婴儿大脑出现异常发育不正常。脑瘫宝宝的行为态势会与正常人的不一样,因为肌肉控制失去了调节能力,所以会导致身体运动困难和体位困难。脑瘫的症状有运动障碍,姿势障碍,语言障碍,视听觉障碍,生长发育障碍,牙齿发育障碍,口面功能障碍等等与正常的儿童不一样的表现。

那么宝宝脑瘫,通常多大才会被发现呢?正常情况而言,婴儿会在出生3-6个月后行为态势等会表现出异常,这时候可以观察宝宝是不是脑瘫患者,3-6个月的婴儿主要去观察他的运动功能发育是否与正常的孩子一样,如果有明显落后,那一般而言就属于脑瘫了。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去观察宝宝的运动能力:

1.在日常生活在是否容易受到惊吓。

2.吸吮母乳时是否有气力。

3.婴儿是否无哭声或者哭声软弱无力。

4.婴儿是否会经常全身瘫软无力。

以上情况如果都是的话,那么有九成可以认为该婴儿患上了脑瘫。

但是婴儿脑瘫也是分轻重的,如果情况还没到很恶劣的地步,孩子还是有可能恢复正常。这时就需要父母平时多观察孩子,发现不对劲就赶紧送往正规医院进行及时治疗。

三甲医院工作近10年,临床经验丰富。擅长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尤其新生儿常见疾病及危重症的诊疗。


医联媒体


众所周知,养育一个健康的宝宝是一个家庭的未来与希望。脑瘫宝宝,对于一个家庭来讲,就是一个灾难,对于整个家庭的打击是非常巨大的,这会直接影响到家庭的幸福,也会影响到父母与孩子的一生。但是,脑瘫也是分轻重的,并且越早发现,治疗效果越好,以后跟正常宝宝一样,还是有很大机会的,因此不要轻易放弃希望。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脑瘫患儿会由于晚发现而错过了治疗的时机,因此,早发现真的是治疗时机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脑瘫患儿通常是在三至六个月,就可以看出异常的。由于这个阶段宝宝的运动功能得到发育,如果是脑瘫儿,就会明显的发育落后。一般而言,宝宝如果脑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吸吮能力低下。宝宝出生后,不会吸吮或吸吮无力,吃奶的意愿低、不愿吃奶或边吃边哭,以及吞咽困难容易呛奶。

二、哭声无力微弱。脑瘫的宝宝哭声会比较微弱,总是小声的啜泣或者出现不明原因的啼哭不止。

三、运动少或者不爱运动。大多数宝宝都会比较爱动,但脑瘫宝宝不爱动,非常安静,自发运动更少。

四、全身无力软绵绵。正常情况下,即使是睡着了,人体也有一定的肌张力来维持身体的稳定,而患有脑瘫的宝宝则总是全身软绵绵的没有力气。

五、突然打挺。脑瘫的宝宝有时会突然打挺,身体猛然向上窜出,头偏向一侧,下肢僵直或一屈一伸,不对称。

六、容易受惊。脑瘫的宝宝一听到噪音就会受到惊吓,更甚者在改变宝宝的体位时也容易受惊,和正常的宝宝相比会有很大的区别。

总之,如果宝宝有以上这些异常表现,那么通常就是存在发育方面的问题。但是否是脑瘫,就不能仅仅根据这些症状确定的,虽说脑瘫患儿通常是在三至六个月就可以看出异常的,但还是需要等到宝宝八到十个月大的时候检查。因为一般脑瘫宝宝在八到十个月的时候,异常现象会更为明显,在医生做运动神经检查时,症状是基本上可以确定的。之所以不能过早的确诊脑瘫,是因为其它疾病也可能导致脑瘫症状,引起混淆。

关注“家庭医生在线”头条号,更多健康问答轻松看~~~


家庭医生在线


脑瘫儿童的早期症状

1、经常出现异常的肌张力和异常的姿势,如双手屈指内收,双拳紧握,前臂内旋,头颈后仰等。 

2、运动发育落后。如3个月到4个月大的小儿俯卧位不能竖头或抬头不稳,4个月仍不能用前臂支撑负重,扶站时以足尖着地或两下肢过于挺直、交叉等。

3、出生前、出生时及 出生后,发现有脑瘫的高危因素。如怀孕期感染、风疹、严重妊高症,小儿出生时窒息,早产儿,严重黄疸,小儿出生后颅内出血等。

4、小儿出生后哺喂困难,如吸吮无力,哭声弱或多哭,易受惊吓。

5、运动过分安静,主动运动少。

总结1~12月脑瘫异常情况:

1个月:

  • 身体发软及自发运动减少:这是肌张力低下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如持续 4个月以上,可诊断为重度脑损伤,弱智及肌肉系统疾病.

  • 固定姿势:往往是由于脑损伤使肌张力异常所致,如角弓反张、蛙位、倒 U字形姿势等。在生后一个月就可见到头围异常:脑损伤往往有头围异常的情况 ;

2-4个月:

  • 体重增加不良,哺乳无力;不笑: 2个月不能微笑, 4个月不能大笑 ;

  • 手握拳: 如果 4个月还不能张开,或拇指内收,尤其是一侧上肢存在,有重要诊断意义 ;

  • 身体扭转: 3-4个月的婴儿如有身体扭转,往往提示锥体外系损伤。

  • 头不稳定: 4个月俯卧不能抬头或坐位时头不能竖直,往往是脑损伤的重要标志

  • 斜视: 3-4个月的婴儿有斜视及眼球运动不良时,可提示有脑损伤的存在。不能伸手物:如 4-5个月不能伸手抓物,可诊断为智力低下或脑瘫。

  • 不能翻身: 3个月左右不能翻身

5-6 个月:

  • 注视手: 6个月以后仍然存在,可考虑为智力低下。

  • 反应迟钝及叫名无反应:这是智力低下的早期表现,一般认为 4个月时反应迟钝, 6个月时叫名无反应,可诊断为智力低下

7-12个月:

脑部损伤较轻者,前半年往往表现不是很明显,在婴儿后半期有异常表现

(1)不能翻身 6个月以后还不能翻身,有诊断意义。

(2)不使用下肢 6-7个月不用下肢短暂地支持体重

(3)不用单手 7-10个月的婴儿不用单手抓玩。

(4)手笨手的精细动作,如捏小东西、解扣、系腰带不灵活,不协调,在 7-10个月出现有诊断意义。

(5)不能独坐 7个月不能独坐。

(6)不能抓站 10个月不能抓站。

(7)不会与人再见 10个月以后有诊断意义。

(8)使用脚尖站立10个月还用脚尖站立。

(9)不能迈步 13-15个月以后,还不会迈步。

(10)流口水及 "吃手 "12个月以后有诊断价值

温馨提示:发现有上述以动作和姿势异常为主要表现的问题时,应尽快到医院作检查。尽早诊断,以免耽误治疗的最佳时期。

中医角度看早期症状

中医眼中的脑瘫对脑瘫这个疾病,除了医学上公认的原因外。中医认为它属于中医学中“五迟”、“五软”、“五硬”的范畴。

其基本表现是运动功能障碍,运动功能障碍表现为多种多样,立迟、行迟、发迟、齿迟、语迟,属中医“五迟”;头软无力,不能竖头,手无力,不能握拳,下肢痿弱,口唇软无力,不能咬咀,皮肤松缓,肌肉软不长,属中医“五软”;其症状为头项硬,手硬,足硬、口硬,肌肉硬,称为“五硬”。表现为两肢内收后旋,肘、腕、指间关节屈曲,双下肢伸直交叉,尖足、“剪刀样”姿势。

这是由于小儿在宫内发育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先天不足、肝肾亏损,精髓不足,最终出现“骨软”症状;由于先天的不足,导致后天脾胃亏虚,气血生化乏源,后天失养,肌肉萎缩或皮肤松弛;或出生后肝血肾精不足,筋骨失养而痿弱;最终脑失所养,形成脑瘫。

小儿脑瘫都有哪些临床症状表现呢?

(一)、小儿脑瘫早期症状1.太闹人:易激惹、持续哭闹、睡眠不安等。2.太安静:对外界不理不睬,过分安静。3.太难喂:吸吮困难,呕吐频繁。4.太难带:护理困难,肢体僵硬,翻动如滚木样。5.太难看:握拳头、“飞机手”、“芭蕾脚”等。 (二)、小儿脑瘫临床表现——动作怪脑瘫婴儿在各方面的发育都比同龄正常儿童差。如全身发软、无力或四肢发紧;易惊、角弓反张、少动或过多乱动;喂奶时出现吸吮无力、吞咽困难或经常呛、噎、吐奶;婴儿的嘴不能很好地闭合,哭声微弱或阵阵尖叫;2-3个月时,还不会笑、抬头;持续哭闹,手指紧握,不会张开;4-5个月还不会翻身;8个月还不会坐,甚至不会抓、握,也不会把手放到嘴边。另外,智力发育也落后于同龄正常儿。 (三)、还有些异常的动作或姿势

如流口水、颤抖;在学站时、两腿并拢,双脚总是脚尖着地,有的甚至出现交叉,呈剪刀型;肢体运动不协调、不对称,头不能保持正中位置等,这些都是脑瘫患儿常见的动作或姿势。 总之,根据脑瘫儿童与正常儿童的各种不同姿势,结合母亲在怀孕时及产时的高危因素,便可早期发现,并应尽早去医院神经科检查,以明确诊断,进行早期的治疗。

1、循序渐进原则。

由于脑性瘫痪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日复一日,有耐心地训练。各种功能的恢复主要靠在医生和家长的帮助下由患儿自己锻炼。所以,各种动作必须先让患儿适应。如不会坐的患儿,让他自己坐。也可以把一个功能分解成几个动作让患儿联系,每天的训练时间要有计划且不要过长,以免患儿产生疲乏,厌倦,反感,不愿合作等不良情绪。训练要多样化,使患儿觉得有新鲜感,以提高他们训练的积极性。 2、不代替原则。

脑性瘫痪儿童每一项动作不可能都能由自己来完成,家长必须帮助他们。但必须强调的是,帮助绝不是代替。如吃饭,有的患儿自己能慢慢吃,但姿势不正确,容易把衣服弄脏,家长只能帮助纠正其不正确的姿势,而不能喂他们吃。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帮助患儿用正确的姿势来拿勺吃饭,时间长了就会习惯,孩子能自己吃饭了。 3、不过分照顾原则。

许多患儿家长总因可怜孩子而不自觉的过分照顾;实际上这既无必要,又不利于孩子的训练。久而久之,过多的关照势必养成孩子的懒惰和依赖心理。因此,训练时一定要让患儿配合每一个动作。患儿注意力不集中时,家长可以拿玩具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各个动作上,但切勿过分照顾;凡是患儿自己能完成的动作,尽量让他们自己完成。 4、不断重复原则。

脑性瘫痪儿童每恢复一项功能,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每一个动作都需要反复地进行训练,才能最终巩固下来。同时,只有待某一动作定性后才能进行下一个动作的训练。训练时要遵循示范,等待,鼓励,再等待,再示范的原则。因患儿每完成一个动作都相当困难,并且会经常出现反复(如有的患儿能独立走几步了,过几天却又一步也走不了)。所以,患儿对每项功能,每个动作,必须反复练习,才能得到最终的恢复。 5、避免不正常用力原则。

由于患儿长期处于某种异常的活动范围之内,从而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肢体异常。引起异常姿势的主要原因是不正常用力问题,不正常用力越严重,异常姿势也越严重。如果不正常用力得不到及时纠正,必然使患儿肌张力增高,导致功能障碍的加剧。因此避免不正常用力,是患儿康复训练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如患儿在平路上勉强能够行走时,就不要急于让他练习跨越障碍物,或上,下楼梯。 6、正面激励原则。

由于许多患儿因各种原因而从没有进行过规范的关节活动和训练。因此,一旦接受大运动量、分解式的强化功能训练,便难以接受。多数患儿会出现哭闹和不配合现象而影响康复训练效果。所以不仅要根据患儿的体质、心态等,合理地、有计划地安排训练时间,避免患儿过于疲劳而产生厌倦,反感情绪。日常训练中要尽量想办法引导患儿的注意力,要充分了解患儿心理,注意利用语言、儿歌或物品来引起患儿训练兴趣;注重少批评多表扬,练得好还可以适度奖励,让孩子经常保持一种成就感。必须明白,过于溺爱或吓唬打骂都会使患儿造成心理压力,进而逃避、拒绝配合训练,而最终影响康复效果。



宝宝有问题,特别是大脑有问题是所有爸爸妈妈都不愿意遇到的,但生活有时候就会捉弄人,有些爸爸妈妈会遇到自己是孩子脑瘫患儿这一问题。那么,宝宝多大会知道是否脑瘫呢?新生儿脑瘫一般在新生儿期是难以作出诊断,不过只要认真观察也会发现一些蛛丝马迹。

如果宝宝出现以下几个症状,一定要多加留意并及早咨询医生。

不会吸吮:宝宝出生后不会吸吮或吸吮无力,不愿吃奶或边吃边哭,以及吞咽困难容易呛奶。

哭声无力:宝宝哭声微弱,或者出现不明原因的啼哭不止。

运动少:宝宝不爱动,非常安静,自发运动少。

全身无力:正常情况下即使是睡着了人体也有一定的肌张力来维持身体的稳定,而患有脑瘫的宝宝则总是全身软绵绵的没有力气。

突然打挺:有时会突然打挺,身体猛然向上窜出,头偏向一侧,下肢僵直或一屈一伸,不对称。

易受惊:听到噪音或改变体位时容易受惊。有些细心的家长会在一个月左右就发现问题,而有些则会较晚发现。

对于宝宝脑瘫来说,3个月前属于超早期治疗,6个月内属于早期治疗,最晚不要超过一岁,越大效果越不好。0-3岁被称为脑瘫患儿的“黄金康复期”,患儿的年龄越小,脑的可塑性、代偿能力就越强。所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也就成为了脑瘫康复的现代理念。

引发宝宝脑瘫的原因有很多,如父母亲吸烟、酗酒、吸毒、母患精神病,孕期患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或服用避孕药治疗不孕的药物、保胎药等;宫内感染、宫内窘迫,胎盘早剥,胎盘功能不良、脐带绕颈、产钳分娩、臀位产产程长、早产儿或过期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生后窒息吸入性肺炎,缺氧缺血性脑病、核黄疸、颅内出血、感染、中毒及营养不良等。


父母世界


我家是出月子发现的,月子里夜里哭闹,比一般孩子难带(他自己难受)一哭就直挺挺的,双手背后翻整个人程一个反C型,出月子抬不了头'就马上看医生,说是早产肺没长好窒息过,就窒息那短短的时间,大脑受损,受损的大脑是无法冶好的!但是人的大脑只开发了40%还有60%是没有开发的,而且人的大脑有替代性,也就是说当一个部分的大脑坏死,在剌激下另一部分大脑会替代他的功能,这也就是为什么说发现越早越好,医学中管一个月以内有一个“视窗期”新生儿的发育是一生中最快的,这个时内冶疗99%会追上足月儿,所以理疗非常重要!按摩、游泳、都是剌激大脑反应的手段,我家就是在理疗中曾经一个月长5cm,医生都说不常见,我自己买了个游泳池,天天让他游,现在7岁半了141cm,二抬三翻九坐一定要按时会,这是一个标准,不少家长不以为事,错过时期。

0-3岁被称为

脑瘫患儿

的“黄金康复期”,患儿的年龄越小,脑的可塑性、代偿能力就越强。所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也就成为了脑瘫康复的现代理念。

补充一下:这些指标都是针对疑似高危儿童,那些正常的不行的儿童家长就不要在这BB什么沒爬过,就直接走的不晓得孩子有多正常。我写这些无非是回答问题并不针对不爬就会走的正常儿童。其实我的孩子也是没爬直接走的,但确实他在运动协调能力方面与正常孩子存在差异,所以滑轮,篮球我全上,因为这并不是不能改变的,运动多了功能就强了,我只愿天下孩子无病无灾!


uu80


小儿脑性瘫痪又称小儿大脑性瘫痪,俗称脑瘫。是指从出生后一个月内脑发育尚未成熟阶段,由于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以姿势各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综合征。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障碍综合征,病变部位在脑,累及四肢,常伴有智力缺陷、癫痫、行为异常、精神障碍及视、听觉、语言障碍等症状。

引发小儿脑瘫的原因有很多,具体归纳为以下几点:父母亲吸烟、酗酒、吸毒、母患精神病,孕期患糖尿病、阴道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先兆流产或服用避孕药治疗不孕的药物、保胎药等;高产次、早产、流产史、双胎或多胎等,胎儿发育迟缓,宫内感染、宫内窘迫,胎盘早剥,胎盘功能不良、脐带绕颈、产钳分娩、臀位产产程长、早产儿或过期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生后窒息吸入性肺炎,缺氧缺血性脑病、核黄疸、颅内出血、感染、中毒及营养不良等。

患儿突然僵硬:在某些体位,如在仰卧位时给孩子穿衣,屈曲他的身体或拥抱他时感到困难。松软:婴儿的头颈松软抬不起头来。将他悬空抱时,他的四肢下垂。婴儿很少活动。发育迟缓:学会抬头、坐和运用双手却迟于同龄孩子,可能用身体某一部分多于另一部分,如:有些患儿常用一只手而不用双手。进食差:吸和吞咽差。舌头常将奶和食物推出。闭嘴困难。异常行为:可能好哭、易激怒、睡眠差,或者非常安静,睡得太多,或者3个月时还不会笑。
1.早期症状
(1)新生儿或3月婴儿易惊、啼哭不止、厌乳和睡眠困难。
(2)早期喂养、进食咀嚼、饮水、吞咽困难,以及有流涎、呼吸障碍。
(3)感觉阈值低,表现为对噪声或体位改变易惊,拥抱反射增强伴哭闹。
(4)生后不久的正常婴儿,因踏步反射影响,当直立时可见两脚交互迈步动作。3月龄时虽然可一度消退,但到了3个月仍无站立表示或迈步者,既要怀疑小儿脑瘫。
(5)过“百天”的婴儿尚不能抬头,4~5月挺腰时头仍摇摆不定。
(6)握拳:一般生后3月内婴儿可握拳不张开,如4个月仍有拇指内收,手不张开应怀疑小儿脑瘫。
(7)正常婴儿应在3~5月时看见物体会伸手抓,若5月后还不能者疑为小儿脑瘫。
(8)一般生后4~6周会笑,以后认人。痉挛型小儿脑瘫患儿表情淡漠,手足徐动型常呈愁眉苦脸的样子。
(9)肌肉松软不能翻身,动作徐缓。触摸小儿大腿内侧,或让小儿脚着床或上下跳动时,出现下肢伸展交叉。
(10)僵硬,尤其在穿衣时,上肢难穿进袖口;换尿布清洗时,大腿不易外展;擦手掌时,以及洗澡时出现四肢僵硬。婴儿不喜欢洗澡。
(11)过早发育:小儿脑瘫患儿可出现过早翻身,但是一种突然的反射性翻身,全身翻身如滚木样,而不是有意识的节段性翻身。痉挛性双瘫的婴儿,坐稳前可出现双下肢僵硬,像芭蕾舞演员那样的足尖站立。
2.主要症状
(1)运动障碍 运动自我控制能力差,严重的则双手不会抓东西,双脚不会行走,有的甚至不会翻身,不会坐起,不会站立,不会正常的咀嚼和吞咽。
(2)姿势障碍 各种姿势异常,姿势的稳定性差,3个月仍不能头部坚直,习惯于偏向一侧,或者左右前后摇晃。孩子不喜欢洗澡,洗手时不易将拳头掰开。
(3)智力障碍 智力正常的孩子约占1/4,智力轻度、中度不足的约占1/2,重度智力不足的约占1/4。
(4)语言障碍 语言表达困难,发音不清或口吃。
(5)视听觉障碍 以内斜视及对声音的节奏辨别困难最为多见。
(6)生长发育障碍 矮小。
(7)牙齿发育障碍 质地疏松、易折。口面功能障碍,脸部肌肉和舌部肌肉有时痉挛或不协调收缩,咀嚼和吞咽困难,口腔闭合困难以及流口水。
(8)情绪和行为障碍 固执、任性、易怒、孤僻,情绪波动大,有时出现强迫、自伤、侵袭行为。
(9)有39%~50%的脑瘫儿童由于大脑内的固定病灶而诱发癫痫,尤其是智力重度低下的孩子。

皮妈育儿


怀孕期间还是很难发现脑瘫儿的,有些脑瘫也是在出生后造成的,像那些早产或难产的。(6个月以内)的早期症状)  

1.身体发软及自发运动减少这是肌张力低下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如果持续 4个月以上则可诊断为重症脑损伤智力低下或肌肉系统疾病

2.身体发硬这是肌张力亢进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可 诊断为脑瘫

3.反应迟钝及叫名无反应这是智力低下的早期表现一般认为4个月时反应迟钝6 个月时叫名无反应可诊断为智力低下

4.头围异常:头围是脑的形态发育的客观指标脑损伤儿往往有头围异常

5.哺乳困难生后不会吸吮吸吮无力或拒乳吸吮后疲乏无力经常出现呛咳吐奶现象嘴不能很好闭合体重增加不良.

6.固定姿势小儿出生后十分安静哭声微弱或持续哭闹往往是由于脑损伤使肌张力异常所致如角弓反张蛙位倒U字形姿 势等在生后一个月就可见到

7.不笑:如果2个月不能微笑4个月不能大声笑可诊断为智力低下

8.手握拳:如果4个月还不能张开或拇指内收尤其是一侧上肢存在有重要诊断意义

9.身体扭转:3-4个月的婴儿如有身体扭转往往提示锥体外系损伤

10.头不稳定:如4个月俯卧不能抬头或坐位时头不能竖直往往是脑损伤的重要标志

11.斜视:3-4个月的婴儿有斜视及眼球运动不良时可提示有脑损伤的存在

12.不能伸手抓物:如4-5个月不能伸手抓物可诊断为智力低下或脑瘫

13.注视手:6个月以后仍然存在可考虑为智力低下

14.小儿易惊:抽搐尖叫或烦躁不安 15.自发运动少或不动或易打挺全身松软肌肉松弛或全身发硬经常从襁褓中窜出去


萌娃孕妈


我是顺产时间过长,体力不支,(怪我自己不给包红包给医生,以致于全程我自己生,只有一个助产士冷冰冰的看着我。要是知道医生会这样,多少红包钱都给她们)。月子里,手劲非常大,经常小胳膊拍到床上叭叭响。当时我由于身体不舒服,心脏心慌和全身产后疼痛,加上查资料,说小孩子出生都是有些肌张力过高的表现,看看宝宝能吃能睡的,一切正常,也就没太在意。。但是两个月开始,宝宝各种打挺,只要抱着头就向后仰,一着急就挺的特别直,我都抱不动。。但是放在床上又很正常。。我以为是宝宝肠绞痛不舒服才会这样。。再有就是我害怕是缺氧造成的,很怕去医院。看孩子的左手偶尔内扣,但是大部分时间都是放松的,眼睛也黑溜溜乱转很精神,追听追视也很好。不配合做被动操,抬头不稳,不能强行做,只有她放松时候能拉动她的胳膊,腿挺正常的,我感觉她上半身肌张力高。和家人说,他们都觉得我无理取闹。看宝宝除了爱哭,胳膊手力气大,还肠胃不好,肠绞痛,直到五个月才渐渐缓解,当初我一直纠结要不要去北京给孩子看看有没有问题。当时我给宝宝定了个时间。如果四个月她还肌张力不正常,我就一定去,神奇的是她突然就自己好起来了,胳膊腿肌张现在都正常,头也不怎么后仰。三个半月就会翻身了,自己玩小手。现在快六个月了,天天咯咯笑。还挺聪明,知道抱着脚左右晃,吃脚丫。能听懂一些简单的指令。见到我就必须我抱着才停止哼唧。。同龄该会的她都会了。。谢天谢地。现在说的很轻松,之前的三个月焦虑的没了母乳。。害怕到每天一有空闲就要查各种资料。。现在眼睛也不舒服的,手指也特别疼。。现在回想起来,还很害怕。之所以不敢轻易去医院,就是怕医院折腾宝宝。。医疗费用但是无所谓,医院里没亲戚,真的心理不踏实。。如果下次生产,一定去市里三甲。。


猫啊猫116137246


  宝宝脑瘫的6个信号

  信号一,不会吸吮。宝宝出生后不会吸吮或吸吮无力,不愿吃奶或边吃边哭,以及吞咽困难容易呛奶。

  信号二,哭声无力。宝宝哭声微弱,或者出现不明原因的啼哭不止。

  信号三,运动少。宝宝不爱动,非常安静,自发运动少。

  信号四,全身无力。正常情况下即使是睡着了人体也有一定的肌张力来维持身体的稳定,而患有脑瘫的宝宝则总是全身软绵绵的没有力气。

  信号五,突然打挺。有时会突然打挺,身体猛然向上窜出,头偏向一侧,下肢僵直或一屈一伸,不对称。

  信号六,易受惊。听到噪音或改变体位时容易受惊。

  请留心这6个早期信号,它们能表明宝宝大脑的发育是否正常。你可以自己测试一下宝宝的行为能力,看看他对周围的反应,发现异常要及早咨询医生。

  如何预防宝宝脑瘫?

  1、出生前的预防

  (1)实行婚前保健:普及产前筛查,对准备结婚的男女双方进行性卫生、生育和遗传病知识的指导;有关婚配、生育等问题的咨询及男女双方可能患影响结婚和生育的疾病进行医学检查,提出医学意见。

  (2)搞好孕期保健:健康教育,定期产前检查;增加营养;防止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等。避免产前感染和服用禁忌药,不接触X线、化学毒物品等。加强孕晚期劳动保护,减少早产。

  2、围产期的预防

  (1)提高农村地区住院分娩率,加强产儿科医生产时监护。

  (2)合理使用缩宫素,普及新生儿新法复苏技术。

  (3)避免早产和低体重儿的出生。

  (4)预防窒息和颅内出血。

  (5)防治高胆红素血症。

  3、出生后的预防

  (1)防止感染性疾病的发生:①实行住院分娩。②注意保护新生儿的皮肤。③保持新生儿脐部的干燥、清洁。④密切观察黄疸的消长。⑤注意观察前囟。⑥实行母乳喂养。

  (2)建立高危儿档案,开展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定期体检(1—2月1次)同时,做Vojta姿势反射检查。

  (3)正确对待腰椎穿刺:腰椎穿刺抽取少量脑积液用于检查,以了解疾病的性质和病情,为正确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从而减少颅内疾病后遗症的发生。为此家长应密切配合,共同为患儿的健康负责。

  (4)预防高热惊厥的发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