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首套房利率9折泡湯,入摩70天,MSCI指數大跌11%

上海首套房利率9折泡湯,入摩70天,MSCI指數大跌11%

阿根廷通脹高企 民眾以物換物節省開支

阿根廷央行預計今年本國通脹率可能超過30%。生活成本的升高讓民眾開始尋找節省開支的辦法。比如,不再用錢買東西。在這些物物交換市場上,大都是交換一些最柴米油鹽的生活用品。人們事先通過社交網絡溝通好需求,再來到市集交易。人們醒目標識出自己的名字以便相認,現場組織者也不斷用喇叭尋人啟事,幫助大家找到自己的“商業夥伴”。喧鬧的交易背後,是在通脹和失業率雙雙走高的環境下,普通百姓為了柴米油鹽的生活做出的努力。太慘了,

經濟日報:我國大豆進口多元化格局已經形成

中糧、中儲糧等國內糧食企業,多年來一直致力於開闢大豆進口多元化渠道,有效分散了美國大豆進口減少所帶來的市場風險。根據海關統計,2016/2017年度,我國大豆進口量9349萬噸,其中,巴西4534萬噸,佔48.5%,較3年前提高1.7個百分點;美國3684萬噸,佔39.4%,較3年前下降1個百分點。以南美為主的大豆進口已經佔到我國大豆進口量的六成以上,且呈穩定增長趨勢。

早晨的豆漿,飯食必備的食用油,美味的豆腐,這都離不開一個隨處可見的農產品——大豆。

中國是世界第一大大豆進口國家,但是鮮為人知的是,中國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這個食材竟然是靠大量的進口才得以維繫,而最大的賣家竟然是美國人。

美國人是如何統治了中國的大豆市場?

大豆,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中國人日常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材。但中國居然每年需要進口9000多萬噸大豆,其中,巴西、美國、阿根廷是主要出口國。2016年中國進口大豆花掉340億美元外匯,超過2000億元人民幣。

上海首套房利率9折泡湯,入摩70天,MSCI指數大跌11%

20世紀時,我國大豆無論生產量和出口量長期居世界第一位,張學良統治東北時期,東北大豆是奉系軍閥的主要出口商品,依靠著這筆不菲收入,張家養活了20萬軍隊。大家有空可看看這篇文章《中國人種了3000年的大豆,被美國人3年擊潰》大意就是20世紀初,美國帶走了東北一批大豆樣本,回去美國研究,培育出出油率豐富的品種,出油率從17%提升到了22%,可別小看了這5%的提升,對於榨油企業來說,出油率每提升1%,每噸利潤將提高150元。第一個被美國人擊潰的產業就是國內大豆食用油行業......篇幅有限,不展開說,大家可以看看文章。如果不是貿易戰也真不知道其實我們每日吃到的豆腐和喝的豆漿,喝的茅根粥裡面的大豆可能都是美國進口的。

將槓桿轉嫁給家庭部門是自殺行為

2016年去槓桿政策落地以來,企業部門和政府的槓桿槓桿率有下降態勢,而居民部門的槓桿率水平繼續增長,甚至超過了政府部門的槓桿率水平。截至2017年,居民部門負債佔DGP比重看,居民部門槓桿率達到了49%,已經達到了發達國家的水平。截至2017年,我國家庭債務與可支配收入之比高達107.2%,已經超過美國當前水平,更是逼近美國金融危機前峰值。並且,由於隱藏的民間借貸等無法被統計的部分,實際上中國很多家庭已處於入不敷出的狀態,家庭流動性已到了命懸一線的地步。

人民日報:堅定去槓桿 把握好力度和節奏

結構性去槓桿是精細活、技術活,要精準施策。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馬駿表示,未來一段時間內,監管層將更多注重結構性去槓桿,避免過度使用在總量層面“一刀切”的去槓桿措施;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要把握好穩增長與防風險、宏觀調控與微觀信貸之間的微妙關係,提高結構性去槓桿的精準度。業內專家普遍認為,結構性去槓桿需要穩步推進,過快或過慢都不足取。

上海首套房利率重回9折或泡湯!工商銀行上海分行召開緊急會議

8月9日,21世紀經濟報道獲悉,中國工商銀行和中國農業銀行同日調整上海首套房利率折扣,從95折降至9折,為首次購房者釋放利好,而二套房利率維持基準利率上浮10%不變。說好”堅決抑制房價上漲”,說好這次放水要嚴控流入房地產,最後還不是漫到那裡去了嗎,才說了一個星期不到。不過可能ZZ方向不正確,上海幾家銀行影響不好,傳聞總行協調壓下來了。但是,高端客戶/大客戶保持九折?這不是明顯歧視窮人嗎?房價沒跌多少了就坐不住啦?如果像08年金融危機那時的下跌幅度,那不是銀行都炸了?現在明顯感覺地方和中央的想法不在一條道上。

上海首套房利率9折泡湯,入摩70天,MSCI指數大跌11%

對於市場傳聞的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下調上海首套房利率折扣,農業銀行上海市分行率先進行了回應。

農行上海市分行表示,嚴格執行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未對個人住房貸款利率政策進行下調。根據中央關於“堅決遏制房價上漲”的要求,農行上海市分行將進一步加強個人住房貸款差別化信貸政策執行力度,繼續支持購房剛性需求,按借款人風險情況審慎定價,加強貸款審核,嚴控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堅決遏制房價上漲,確保房地產宏觀調控政策落實到位。

央行官員再懟財政國資部門:越位缺位並存 封建式監管

從監管層面看,財政作為國有金融資產所有者越位和缺位並存。在現行國有金融資產管理體制中,財政部首要身份應是國有出資人,作為股東參與金融機構公司治理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但又以公共管理者自居,國有金融資產的“委託—代理”關係更多地體現為行政性的上下級關係,容易出現身份定位上的衝突和混亂。不作評論......

前7月外資淨流入A股1700億 四大報頭版齊發聲:為慢牛格局埋下伏筆

今年以來,監管層堅持通過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來促進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近日證監會分別召開黨委會和主席辦公會,會議研究了需要重點推進和抓緊抓實的五項工作,其中包括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慢牛......

入摩70天,MSCI指數大跌11%,關聯基金業績全虧,又一場爆款悲劇在上演?

如果從成立至今的表現來看,剔除C類份額,表現最好的是華夏基是15年2月份成立的MSCI中國A股ETF,增長率為-0.26%;表現最差的是18年2月成立的創金合信MSCI中國A股國際指數,增長率為-11.98%。

上海首套房利率9折泡湯,入摩70天,MSCI指數大跌11%

從6月1日以來的表現看,表現最好的是6月8日成立的南方MSCI聯接,增長率為-0.75%;6月1日之前成立的基金中表現最好的是建信MSCI聯接,增長率為-1.83%;而表現最差的為華夏基金的MSCIA股,增長率為-9.61%。

上海首套房利率9折泡湯,入摩70天,MSCI指數大跌11%

三隻主要標的指數自2018年6月1日以來,指數跌幅普遍下跌超過10%,振幅超過15%,其中,目前公募佈局最多的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6月1日以來下跌10.24%,在目前的市場情況下,已經在三隻指數中表現較優。

上海首套房利率9折泡湯,入摩70天,MSCI指數大跌11%

中證報頭版:2691點成為底部的十大理由

十大利多因素:

一、政策暖風頻吹,經濟工作要求的積極變化為滬指2691點的底部形成打下堅實基礎;

二、在滬指2691點附近,宏觀經濟政策也已出現了積極調整信號;

三、在滬指2691點附近,金融市場重要政策,如資管新規,也進行了相應調整和完善;

四、大型企業景氣提高也給藍籌股業績及股價表現提供了堅強支撐;

五、外資入市對2691點形成底部提供了強大的資金支持;

六、養老金在滬指2691點附近入市將捕捉到較低的藍籌股建倉成本,獲取穩定的股息回報,有望實現長期穩定資產增值;

七、滬指跌至2691點低位以來,上證50指數漲幅是同期上證指數漲幅的兩倍以上,A股藍籌品種已現企穩向好趨勢。大市值股票上漲趨勢將增加滬指2691點附近形成底部的概率;

八、隨著優質低估的藍籌股底部漸漸築牢,2691點附近成為重要底部的基礎越來越紮實了;

九、預計人民幣匯率後期趨穩概率偏大,進而對A股後市企穩向好將產生重要的支撐;

十、宏觀經濟基本面給市場提供信心,股市反映經濟增長,只要經濟基礎不發生大的風險,股市發生失控的風險是很小的。

注意看清楚,作者是誰?最近依然是這種模式,官媒不斷寫文章唱好,不斷說外資不斷進場,但是個市就不斷跌,究竟錯在哪裡?

兩部委印發擴大和升級信息消費三年行動計劃

工信部和國家發改委印發擴大和升級信息消費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通知,通知要求到2020年,信息消費規模達到6萬億元,年均增長11%以上。信息技術在消費領域的帶動作用顯著增強,拉動相關領域產出達到15萬億元。6萬億,15萬億誰測算的?這樣子3年就可以彎道超車了,能不能務實點!消息是週五下午14.45分出的,相關信息技術股貌似反應一般,只是幾隻小5G概念股升的不錯,估計週末發酵一下,某些券商出研報推薦信息消費後,下週科網股集體高開拉一兩天後,又是收割韭菜的節奏。

行情方面

這周行情夠折磨人的了,週一大跌,差1個點沒有創2691點新低,週二大漲,週三又大跌,週四大漲,週五勉強紅盤。

五天的量能如下:

週一:1330億

週二:1473億

週三:1400億

週四:1511億

週五:1231億

8月1日連續大跌4日前的一天,滬指量能是1195億。

上海首套房利率9折泡湯,入摩70天,MSCI指數大跌11%

週五早盤因為上海房貸利率重回9折影響,招保萬金紛紛高開拉昇,但午盤出現澄清傳聞,紛紛衝高回落,普遍受了2個點以上的上影線,而週五收盤結束後市,工行農行總行迫於壓力紛紛進行了澄清,沒有下調利率優惠,依然是9.5折。估計週五早盤殺進去的資金會慌得一比。

目前市場依然處於非常弱的反彈階段,週四大漲已經分析過了,每15分鐘的上漲都在不斷縮量,而週五直接縮到1200億水平,說明場外資金完全沒有繼續參與的跡象。如果繼續縮量反彈下去,市場隨時會出現二次調整的壓力,所以下週最好能放量,滬指放量到1500-2000億水平方能支撐繼續往上修復,但2850-2900附近區間壓力巨大,到時注意做好倉位控制。

(以上觀點僅供參考,不能作為投資決策的唯一參考因素,文中提及個股只是思路性提示,不構成任何買賣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歡迎多多留言點贊,多多推薦給朋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