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還是拼假貨?

2018年7月26日晚,“新電商第一股”拼多多在上海、紐約同時敲鐘,正式登陸納斯達克市場。

“三億人都在用的”拼多多上市了,然而這家年輕公司引發的爭議卻越來越大。作為一個電商平臺,從創立到擁有3億用戶,淘寶用了5年,京東走過了整整10年,而拼多多隻用了3年不到!如此迅猛的增長,難免引來審視和懷疑的目光。

拼多多?還是拼假貨?

7月28日,知名電視品牌創維坐不住了,發表聲明稱正與拼多多嚴正交涉,要求即日停止所有假冒創維電視產品的展示及銷售活動,並保留追究“拼多多”及相關侵權方的全部法律責任。拼多多上市以後,部分人對其舉著唱衰的大旗:不滿意假貨平臺搬到檯面上,無法接受拼多多能夠進入資本市場的這個現實。而這也是創維之所以如此憤怒的原因。

拼多多?還是拼假貨?

拼多多平臺上頂著創維之名售賣的產品竟然不止一款,“李鬼”產品至少包括:創維先鋒、創維雲視聽TV、創維嘉、創維美、創維酷酷、創維雲視聽、創維e家、創維……

大概不止創維一家對拼多多平臺上的假冒產品感到憤怒——從網絡截圖來看,至少還有“超熊”洗衣液、“立日”洗衣液、“雲南中藥”牙膏、“紅午”功能飲料、“TGL”電視、“小米新品”液晶電視……“文字遊戲”真的是拼多多所擅長的,除了耳熟能詳的生活日用品之外,鄭淵潔老師的書籍也不幸“中招”,在拼多多網絡平臺上,也在賣著“皮皮魯系列”盜版書。

拼多多?還是拼假貨?

從拼多多的上市過程來看,其之所以成功,最主要的是走的是農村包圍城市的路線,摸清了三四線以下城市互聯網用戶的信息與產品消費痛點:廉價、易得、對產品質量沒有識別力或完全不在意。

我們國家一直想要擺脫“中國山寨”的帽子,沒想到還有新興電商主動撿起來了。

對此拼多多CEO黃崢辯稱:“淘寶吃過的苦,(拼多多)都躲不過。”“淘寶經歷過的苦難,拼多多一個都不會少”。也就是說淘寶可以賣假貨,拼多多就不可以?因為多數消費者沒錢,買不起正品,之前需要一定價錢才能買到的產品,現在只要拼一拼就唾手可得,這難道不是拼多多在為消費者造福?

這看似無法反駁,卻是沒有是非觀念的辯解:賺錢的時候沒有法律制裁,就可以大肆售賣山寨產品?

拼多多?還是拼假貨?

那麼,問題來了。拼多多到底有沒有盡到監管責任?屏蔽關鍵字這種最簡單的技術手段,也做不到嗎?

到底是做不到,還是...

為驗證拼多多對商家監管到底嚴不嚴格,有人模擬別有用心的商家,嘗試註冊成為拼多多賣家。從註冊的規則來看,整個註冊步驟相當簡單。

拼多多?還是拼假貨?

在“入駐類型”這裡選擇個人商家。然後找隔壁二狗,要到了它的身份證正反面照片和手持身份證照片。

拼多多?還是拼假貨?

將這些非本人信息上傳至拼多多,接下來隨便起個店鋪名字,等待系統審核。結果到了晚上,就成功通過審核,可以在拼多多上賣貨了...從註冊賬號到可以賣貨,整個過程不到 8 小時。

拼多多?還是拼假貨?

不需要視頻等手段驗證是否為本人。也不需要本人銀行卡二次驗證。更不需要保證金。

完全無成本的開店,對賣家、對商品都沒有驗證,現在還這麼做電商,這心可真大。如果賣家懷著惡意在拼多多上賣貨,可想而知會發生什麼。要知道,現在被洩露的各種身份證照片,在網上一搜一大把。

拼多多?還是拼假貨?

通過低門檻招商+拼團這種裂變式傳播,短短一年裡,拼多多拿下 3 億用戶,影響力也變得越來越大。但筆者想說:平臺越大,責任越大。

假冒偽劣產品的第一責任人是生產者或銷售者,電子商務平臺所需承擔的法律責任跟直接的售假製假者不同,因為他的法律定位在於網絡服務的提供者,主要是提供技術的服務,是一個信息發佈平臺。而針對電子商務平臺的處罰,我國目前還沒有非常明確的法律規定,目前其最主要的責任在於前期審核,比如審核商家主體、銷售體制等等。如果平臺審核通過的商品信息有誤或者涉嫌假冒偽劣,平臺需要承擔責任。

所以,拼多多作為平臺,對企業上線銷售的產品進行審查是本職,對於平臺上存在的大量“山寨”產品,平臺難辭其咎。既然,你已經拿到了萬人矚目的市場份額。

下一步,是不是該好好儘儘責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