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央媒體整版點讚伊旗這件事……

點擊上方藍色字體

關注伊旗公安局官方微信

今天,中央媒体整版点赞伊旗这件事……

今年以來,伊金霍洛旗全力構建 “水在城中、城在綠中、人在景中”的生態宜居環境。8月8日,《新華每日電訊》整版刊發《內蒙古伊金霍洛旗:城建水為核 發展綠為先》報道↓↓↓

今天,中央媒体整版点赞伊旗这件事……

《新華每日電訊》8月8日8版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自然造化,對這片生機勃勃的土地似乎格外垂青,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在這裡長眠,紅海子之水在這裡聚集,綠色和水相依相偎、相得益彰,為這裡平添異彩。獨特的自然風光和便捷的區位優勢為這座草原新城提供了無限廣闊的發展空間。

伊金霍洛旗在城市建設中秉承“全區域規劃、分層次開發,品質化提升,精細化打造”的原則,升級改造城市水系、城市景觀、主題公園、城市綠道、慢行小道……增強休閒、旅遊、文化娛樂功能設施,使公共空間最大程度的服務於民,精準構建 “水在城中、城在綠中、人在景中”的生態宜居環境。

精準施策,合力繪就城市發展新圖景

“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認識規律、尊重規律、運用規律,是做好城市建設工作的前提和基礎。只有認識、尊重、順應城市發展規律,端正城市發展指導思想,才能沿著科學發展的軌道把城市工作推向前進。

伊金霍洛旗在推進城市建設中,多點位佈局,全方位謀劃,通過精準調研,制定出一套城市建設的“伊金霍洛模式”,成為伊金霍洛旗綠色循環發展生動實踐和成功經驗。

以水為“核”,規劃引領建設。伊金霍洛旗形成以環城水系建設規劃為龍頭,園林綠化佈局規劃、居住區環境建設規劃、城市環境綜合整治規劃、歷史文化保護利用規劃為基礎的“1+4”城市建設規劃體系。

城市整體規劃方面,伊金霍洛提出“以城市環境再塑帶動發展活力”,吸引人口集聚、輻射產能優化;“城市外圍”主要實行環境整治,建設“三河兩湖”內外循環的環城生態水系,“城市住宅、商業區”主要實行外圍環境科學化、人性化改造;“城市建設文化保護融入”主要實行城市建設與文化融入相柔並濟,促進自然環境與城市建設融為一體。

城市建設中堅持穩紮穩打。從旗情實際出發,把握好整治力度、建設深度、推進速度、財力承受度以及市民接受度,不搞一刀切、大拆大建。環境治理和城市再造同步開展,做到位才可避免工作反覆,推進全域性城市建設。

堅持群眾視角。宣傳群眾、發動群眾、依靠群眾,夯實城市建設的群眾基礎和社會基礎。把城市環境、景觀、文化等優勢轉化為發展顯勢,規劃、建設、管理、經營、服務並重,把城市建設與城市經濟培育有機結合,開拓城市吸引力,激發城市發展內生動力。

新時代,新發展,伊金霍洛旗城市建設圍繞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為指引,久久為功建設,精細深思謀劃,城市面貌煥然一新,串起伊金霍洛旗新的形象和活力。

以水為媒,打造“水環境”激活“水經濟”

伊金霍洛旗啟動建設“三河兩湖”內外循環的環城生態水系,始終堅持水安全、水環境、水文化、水景觀、水經濟整體配合、相互促進的思路,形成因水成街、因水成路、因水成景、因水成園的架構體系,為城市居民創建優美的濱水環境。打造過程中注重水景觀與文化、生態旅遊、人居指數相結合,以城市景觀塑造為突破口,融匯伊金霍洛旗歷史文化底蘊,實現環城水系每一段都能體現文化神韻,展示人文精神,為城市的未來留下精彩而寶貴的城市文化財富。

“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伊金霍洛旗在做好新形勢下的城市工作時,不斷更新思想觀念、創新發展路徑。樹立系統思維,從構成城市諸多要素、結構、功能等方面入手,充分釋放水資源價值和循環利用,對外樹立形象、對內凝聚人心。

伊金霍洛旗 “三河兩湖”內外循環的環城生態水系建設工程,主要包括掌崗圖河道綜合治理工程、東西紅海子河道綜合治理工程、排洪溝綜合治理工程三大工程。其中,排洪溝綜合治理工程全長4468米,水域面積為50萬平方米,分為8個區。日前,隨著疏幹水正式注入城市景觀河道,標誌著伊金霍洛旗城市水系綜合治理工程實現主體工程竣工。

從環城水系建設、水岸新城綜合環境整治、景觀綠化提升、市政路網改善、公共服務提高、安置房源推動、特色街區打造和道路交通工程等八個方面,實施106項城市重點建設項目。城市水系綜合治理工程作為伊金霍洛旗的重點民生項目,該項目根據中心城區地形地貌特點,全面優化水資源配置,利用豐富的西部礦區疏幹水資源作為水源補給,全面激活城市水系,著力打造城市的溼地綠肺和全域旅遊的金山銀山。

水系的建設,實現新增水域面積197萬平方米,人均新增水域面積13.1平方米,中心城區水域面積達到1940萬平方米,既全面提升了城市生態宜居品質,又降低了園林綠化建設和管護投入,既有效提升了城市中水和礦區疏幹水的綜合利用率,又促進了河湖水質環境的淨化改善。後期結合水域配套建設親水、嬉水設施,風情水街、高端餐飲娛樂等配套設施,集聚人氣、商氣,有效帶動周邊商業的啟動、升值,提升伊金霍洛旗的經濟活力,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的共贏。

凝聚創新力,城市建設穩中有細韌性更強

人是城市中最活躍的因素,城市發展的核心在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人民城市為人民,是做好城市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城市管理和服務都應圍繞群眾滿意度、獲得感展開。伊金霍洛旗始終堅持讓人民群眾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讓城市工作不僅有力度,也更有溫度。

伊金霍洛旗認真踐行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理念,堅持以自然為美推進城市建設,以“繡花”功夫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建設連接“三河兩湖”、內外循環的環城生態水系的同時,提升城市功能、景觀再造、美化城區環境等措施也同步進行,打造“水在城中、城在綠中、人在景中”的生態宜居環境,建設宜居宜業宜遊品質城市。

既要有效果,還要有效率。環城生態水系工程建設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嚴格遵守精細化、集約化的施工原則,通過政府採購平臺和國有公司進行施工和採購,極大的降低了成本。伊金霍洛旗住建局局長折志平說:“在建設規劃之初我們就精打細算用好每一分錢。施工時各單位配合把挖掘出來的好土方作為我們平整或拓寬時使用的土方;再比如說招勞務的時候,儘量由建設單位購買材料,在保證材料質量、現場工程技術要求的前提下,把造價控制在最低。比起過去直接由施工單位採購的做法節約了很多。”

工程的建成,將有效實現城區水域面積的增加和現有城市園林綠化資源,對地區生態環境優化、空氣溼度調節、空氣質量改善也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可以從一定程度上緩解地區居民較為普遍的“鼻炎”現象,也為發展醫療保健、康復護理、療養度假、旅居式養老等產業和實現全域旅遊創造良好的自然生態條件。同時可以提高各類水源綜合利用率,促進河湖水質淨化改善,解決“缺水又棄水”的難題。打造優美的城市環境,完善城市功能、樹立城市形象,在廣袤的鄂爾多斯草原上建設一座高品質、現代化的城市明珠。

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指出,城市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要堅持集約發展,框定總量、限定容量、盤活存量、做優增量、提高質量,立足國情,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在統籌上下功夫,在重點上求突破,著力提高城市發展持續性、宜居性。

伊金霍洛旗城市建設,秉承遵循自然規律,體現人文情懷的格局,將水的價值釋放,環城水系建設、提升城市功能、景觀再造、美化城區環境一體化協調推進,實現一次建設,互聯互通,及有效果又有效率的城市建設準則。

補齊城市短板,提升城市服務功能。補市政路網短板,實施市政路網提升工程16項,包括公園路、濱海西路、柳溝河南街等13條市政路網及天佐、亞峰和福順源3大棚改片區路網提升項目。同步在15條主幹道路及主要景區逐步建設人行步道、自行車道、景觀綠道等慢行交通體系。通過不斷完善市政路網、慢行交通體系,創造便民、親和的出行環境,激發綠色健康出行熱情。補公共服務短板,實施公共服務提升工程36項,新建、改擴建蒙古族中學、市一中分校等13所學校,併合理佈局公共廁所、公交站亭,規範道路標識、隔離護欄。通過充實教育資源、改善服務設施,解決大班額、如廁難、標識混亂等問題,提升城市服務能力。同時重點對水岸新城市政路網、鋪裝硬化、公共配套等進行完善,逐步打造城市公共服務便利性和功能性。

提升城市景觀,樹園林城市形象。實施綠化景觀提升工程20項,主要對原有綠地、公園、廣場進行整體提升,重點對“烏蘭活佛府、鄂爾多斯火車站、伊金霍洛廣場周邊、高層區”4個區域,公園路、柳溝河南街等5條市政道路和公園路、東山公園北口、四號橋等91個節點景觀進行集中打造,計劃新增綠化面積40萬平方米,整體工程計劃7月底全面完工。通過綠化景觀的提升,以及微噴、智能灌溉技術的應用,調節城市溼度、改善空氣質量,鞏固國家園林城市成果。

“只有城市建好了、服務搞好了、生態環境變好了,才能在招商引資、發展全域旅遊等方面佔據先機。商氣濃了、人氣足了,才能進一步提升土地利用價值,增加就業崗位,城市富起來了才能在脫貧攻堅上加大投入。環城生態水系的建設看似小事,實際上是利民惠民的大事,極大助力了我們提升城市建設品質,增強城市軟硬實力,為打好打贏三大攻堅戰奠定了堅實基礎。”伊金霍洛旗住建局局長折志平說,多點位佈局下的伊金霍洛城市建設將成為一副城市建設和自然環境相依,品味與宜居相適的草原新城。

駿馬馳騁天驕地,城市親水萬象新。城市承載著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也檢驗著經濟社會發展的質量和水平。伊金霍洛旗推動以水為核的城市建設,是一場北方城市發展新的革新,同時推動伊金霍洛綠色可持續發展發展,開創了城市發展新局面。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審核:劉樹林 丁 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