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宁传统宫灯制作技艺

乡宁传统宫灯制作技艺

据清乾隆版《乡宁县志》记载,从康熙元年始,乡宁就有元宵节灯会的传统。又据邑人卢赐彤《山灯会序》所述,“南山之灯,自康熙六年始,后改为三月三灯会,一直承袭至今。”

乡宁县三月三山灯会历史悠久、宫灯形式多样,其中不乏精品。观音庙下的七星坡的“兔子灯”、“鳌头灯”,中风楼下坡处摆的“古鼎灯”,魁星阁坡下摆的“七星灯”等最具历史代表。

乡宁传统宫灯制作技艺

乡宁传统宫灯制作技艺依托三月三灯会传统习俗,一直传延至今,其工序主要有:首先是制作骨架。骨架对结实程度和柔韧性要求比较高,一般选用可以弯曲的竹枝或竹皮搭成框架,衔接的地方用细线绑紧;其次是制作灯身。用几张白色、红色的宣纸,裁成符合灯笼骨架的长宽,就可以自行设计图案了。糊好后,用窄条的仿绫纸上下镶边,再用一张薄纸在字帖上描下想要的字样,再将这张薄纸和深红色宣纸重叠在一起,用单刃刀片将字迹挖掉。拿掉薄纸,红宣纸上就出现了镂空的字迹。用白色宣纸做灯身,红宣纸糊在里面,烛光或灯光从镂空处映射出来,效果相当漂亮。最后是制作光源。

乡宁传统宫灯制作技艺

乡宁宫灯造型主要为八角、六角、四角型,各面画屏多为龙凤呈祥、福寿延年、吉祥如意等祥瑞吉祥图案,具有较高的工艺美术和民俗文化价值。

via:临汾非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