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对你的影响有多大?

不知所踪


看过一篇文章,大意讲的是一个肤白貌美的大学生,每日里上课、吃饭、自习,而且多才多艺,尤克里里弹奏的特别好。这样一个看似正常的学生,业余时间去做性工作者。因为做这份工作,减轻了她内心的痛楚,能够感受到自己被爱,被珍视,但过后又会感到空虚,这成了一个死循环。


为什么会这样呢?文中说,她年幼时被亲戚,两口子分别性侵过。她把这事告诉了父母,父母不相信她,反而责备她,这样的丑事要传扬出去,对他们家族是一大侮辱。是不是觉得挺不可思议的,父母不但不安抚她,反而雪上加霜批评她,这对她是多么大的伤害。


女孩上大学后与父母的关系一直就不好,做这个工作一方面可以赚些钱,一方面宣泄内心的压抑。后来,她做了心理咨询,也找到了男朋友。这个帖子就是她的男朋友写的,从文中可以看出,男朋友非常理解她和爱她。希望她永远幸福,摆脱幼时性侵和父母的冷漠对她造成的伤害。


以前,人们有个误区,认为乱伦是十万个家庭中才有的小概率事件。其实,这个概率远比人们想象的要多。据美国人类服务部提供的研究与数据表明,每10个孩子中至少有一个在18岁之前曾遭受过自己信任家庭成员的骚扰。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人们才意识到乱伦现象的普遍性。


乱伦带给孩子的伤害是永久性的,因为孩子的弱小,而且侵害者大部分为父母、亲人,孩子天性中的爱和信任被不负责任的成年人利用,受害者只能把苦楚都咽在肚子里。有的受害者可能告诉了母亲,母亲要不就是不相信,要不就为了家庭表面的和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然而,原生家庭对孩子的伤害远远不止于此,在《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一书中,作者苏珊·福沃德博士结合自己18年的从业经历,分享了数个典型案例,详细的为我们解读了“有毒”父母的所作所为,以及这些行为如何伤害了子女并且影响了子女的成年后生活。此书不仅仅为我们剖析成年后子女不幸福的原因,也传授了从父母的负面行为中解脱出来的具体策略。这些策略都是基于心理学研究的,有一定的可实施性,使那些曾遭受过或仍在受父母伤害的人们恢复自信和力量,得到自由和幸福。此书也能让我们反思自己的成长经历,获得认识自我的力量。


什么是“有毒”的父母呢?作者苏珊给出了这样的解释:所有的父母都难免有不足之处,对孩子发火、打骂或冷落他们。能够满足孩子所有需求的父母是不存在的,偶尔向孩子发火也是正常的。但有很多家长,他们的负面行为模式是持续存在的,始终支配着孩子的生活。这就是伤害型的父母,作者称为“有毒”的父母。


作者苏珊把“有毒”的父母分为了几个类型:不称职的父母,操控型的父母,酗酒型的父母,身体虐待型的父母,言语虐待型的父母,性虐待父母。


有的父母可能两者兼有,比如酗酒型的父母也可能是身体虐待型的父母,性虐待父母也可能是操纵性的父母。


不称职的父母是什么样的呢?让孩子过早的承担了家庭的重担,或者是角色互换担任了父亲的角色,迫于生活的压力被剥脱了童年。


就比如上了热搜的“杀鱼弟”,他服农药自杀了。2010年,一段视频在网上疯传,视频中,一个小男孩在自己鱼摊上,手起刀落,一条条鱼被开肠破肚。凭借纯熟的杀鱼技巧和倔强犀利的眼神,这名少年一战成名,成为了网红。


“杀鱼弟”姓孟,家中有六个孩子,排名老大。小孟成为网红后,父母迫于压力,让他上了学。可是,由于跟不上学校的节奏,父母又让孩子回来杀鱼。据邻居说,小孟的父亲经常打骂孩子,最严重的一次,打的小孟摘除了眼球。


小孟早早的承担起家庭的重担,没有享受到同龄人本该有的快乐。父母只想多赚钱,从不关心小孟的心理需求。17岁的小孟,到了叛逆期,多年的苦闷让他服毒自杀了。一个孩子无法选择自己的生命,可悲的是,他也没有能力掌控自己的生活。


操纵型的父母,就是即便你已经成为了大人,独立生活了,他们还事事为你操心。父母与子女之间没有边界感,该放手时不放手。

最典型的就是妈宝男了,即使结婚了,还像长不大的孩子,躲在母亲的羽翼下。这样,特别容易造成夫妻之间的矛盾,更有甚者以离婚收场。前段时间上热搜的朱雨辰的母亲就是典型的操纵性父母。


酗酒型的父母和身体虐待型的父母很好理解了,这里就不多说了。言语虐待型的父母,在中国比较常见。孩子做错了事情,不是引导,而是言语讽刺,挖苦,比如“你真笨”、“蠢死了”“怎么连这么一件小事都做不好”等等。语言暴力虽不像家暴那样直接,但却像拔掉钉子的木头一样,永远在心里刻下了伤痕。


著名心理学家武志红评价本书:你的所有感受都是有道理的,尤其是那些灰暗的感受。内心充满痛苦的人,只要能发现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他们的痛苦就会减轻很多。并且,这个道理的核心是,你那些灰暗的、一直以来难以被别人和自己所理解和接纳,似乎根本无处安放的感受,其实是来自于你的家庭,而且主要是来自于你与父母的关系。这是一个真相,我们必须尊重真相。


“有毒”父母对子女造成的伤害,具有潜伏期长,影响力大的特点。很多人在长大成人后,夫妻关系不和谐、不会处理人际关系、脾气暴躁、取悦别人等,都与原生家庭脱离不了关系。面对种种的问题,成年后的子女并不晓得这一切与父母有关系。童年时期的伤害,被压抑在内心最深处,成年后,终于找到了一个宣泄的出口,就是身边的亲人,于是,我们成了父母模式的翻版。正如武志红所说,我们要尊重真相。


尧小瑶2


对于我来说,原生家庭对我这一生都有这莫大的影响和意义。我的家庭兄弟姐妹比较多,从小就很穷,也不容易,爸爸妈妈对我们的教育是谦让互肋和充满爱。我们几个全都是受到我样的教育,以至于我们长大后都还是会先替兄弟姐妹着想,比如一家人吃饭,谁有事没办法在桌上吃饭,可以晚点才回来吃,那无论是谁留的菜,绝对会把最好的,多过平均每个人的分量留给他,因为从小妈妈教的一句话叫:吃饭不亏后来人。家里只要有事,兄弟姐妹都是抢着担当,能出钱的出钱,能出力的出力,生怕对方承担的多了,生活或经济难过。团结有爱的家庭也让我们长大后找另一半也同样的找这样类型的人,能为对方着想,能有爱有人情味,所以姐夫妹夫这样加进大家庭时,也很快溶入这个家,相处的开心,都在为对方着想,都尽量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这个家才越过越好,越过越幸福,开心,欢笑自然就多了。我是五妹,如果你喜欢我的回答,请一定要关注我哦。谢谢。


壮乡五妹


很多人都有原生家庭的创伤经历,那种痛甚至是无法从生命中根除的!

北师大心理学硕士乔淼身上烙有原生家庭带来的创伤。

2017年,他将自己与父母的回忆整理成集写成一本自传 ——《我的父亲是 Loser》,引发诸多读者的共鸣。

书中讲述了自己成长所经历的创伤,因为父亲的缺位,他长大后深受矛盾性格的困扰。

他多次想过自杀,接受了多年的心理治疗,之后又接受专业训练,成为了一名心理咨询师,开始反思并探索自己与原生家庭的和解之路。

对乔淼来说,这么多年的努力终于能做到的一件事是:学会了放手。

他放弃了对‘理想化父母’的幻想和要求,不再因为过去的遗憾攻击他们”。

我们终将成为父母,到那时就会体会到,我们无法保证自己的完美。

学会放手,接受父母的不完美,其实也是接受自己将来的不完美。


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徐凯文说:“对引起我们创伤感受的其他人,我们可能只是“恨”,但对父母,我们是“怨恨”。

你需要认识到,你的“怨恨”的背景其实是“爱”,如果没有这个“爱”的话,谈不上去“怨”他们“。

所以,因爱而起的问题,也必须由爱来解决。

尽管爱的双方,有一方会处于弱者地位,那么另一方大可以主动地付出更多的爱。

特别是子女,当你们爱的能量足够大的时候,就会更少的受到原生家庭负面能量的影响,甚至在思想上反哺父母。


木小铎君


与其说是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有多大,倒不如说是自己愿不愿意放过自己。

现在,对于原生家庭的言论非常多,文盲也基本上是没有了,所以我们可以试着用理性的思维去看待原生家庭这个词汇,推敲出它产生影响的过程,再结合自身的情况,做个参照,将里面的害虫一点点地揪出来。

其实,父母一辈的人也是原生家庭的受害者,只不过那时还没有原生家庭这个概念出现,再加上学校的资源也有些匮乏,所以他们很难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有哪些不对,一些关于教育的言论方法,毕竟是从老祖宗那里继承过来的东西,而且也出了个别不错的例子,所以轻易不可亵渎。

所以说,不要再将自己可怜兮兮地放在害者的角度上了,除非你是真的很惨,否则根本没有人会注意到成天只会怨天尤人的你。

人生那么长,别在怨恨中度过你最美好的时光,客观地看待你的父母,从自己的行为上开始做出改变,正视自己,放过自己。


生煎魚莿


原生家庭是指父母的家庭,儿子或女儿并没有组成新的家庭,这样的家庭泛指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是指自己出生和成长的家庭。这家庭的气氛,传统习惯,子女在家庭角色上的学效对象,家人互动的关系等,都影响子女日后在自己新家庭中的表现。人要认识自己原生家庭的影响,才不致将原生家庭一些负面的元素带到新家庭去。


先去百度了一下找到了上面的这些,这样我就好回答了,原生家庭对我最大的影响就是把大部分传统习惯风俗教给了我(我也会选择性的教给我儿子),教会了我堂堂正正做人,努力赚钱但不为钱做眛良心的事。当然也有一些负面的元素,父母在一起大半辈子了,总想着改变对方,但两人都是很执拗的人,所以一年总会吵几次大架(平时挺好的),但我没有把它带到我的新生家庭里,因为从懂事起就给两人劝架,心底就决定将来不会再让自己的孩子做这些。

当然正面影响大一些,更多的是积极的,二老勤勤恳恳忙活了大半辈子了,虽没有大富大贵,但现在很幸福,算是给我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吧。


洪波852


原生家庭对我的影响是一生一世的。

父母脾气不合,父亲在家暴躁,在外面是绝对的老好人,谁也不得罪,在单位里遇到不痛快,回家拿老婆孩子撒气。母亲没文化,喜欢唠叨,属于煮不烂的鸭子嘴,虽然被我父亲暴力殴打,不敢还手,但嘴上不认输。人都说打死犟嘴的,淹死会水的,一点没错。父母的家庭战争不断,有封建大男子主义的父亲,总是凶神恶煞般高高在上,让人不寒而栗。我们兄弟姐妹五个也打成一片,当然大的打小的,小的干瞪眼。学习成绩一向优异的我,从初三就逃学旷课,不愿回家,在外面和不良少年疯玩,致使我的学习一落千丈,成为后进青年。

结婚后,我不愿孩子重蹈我的覆辙,我与妻子和平相处,有事说事,有理拉理,坚决杜绝家暴,不骂人不打人,不守着孩子大声争吵。因为我知道,父母的幸福就是孩子的幸福,让孩子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夫妻相处宽容忍让为先,多付出一些,多承担一点,家是讲感情的地方。我父母的是非,我不过多的评判,我只能引以为戒,让二老和解,快乐健康走完余生。


落叶稳又轻


难道你的家庭是原生的,没有其她血缘结合,不是父母组合才产生的,作为孩子的父母他们都会关爱自己的家庭和子女,无论是家庭,贫穷还是富有,都会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给孩子创造最好的条件,让自己的子女从小都享受到人生的快乐和幸福,给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这是每一个父母的心愿,作为父母,也会尽力而为。父母也会把自己的儿女管教极其严格,他们教会了我们怎样做人,对,每一件事情都要脚踏实地的做好,不要弄虚作假,对人要坦诚相待,做一个诚实的人。


十五的月亮78189988


原生家庭对于家庭里的孩子成长的影响是深远的,至关重要的,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孩子在原生家庭里的成长,无论对其心理,性格,脾气,等等都很重要!孩子会感受到来自亲生父母的爱,兄弟姐妹的关怀,对构成健全的人格有很大的帮助!

其次我们不是说再生家庭不好,当然也相当一部分再生家庭,家庭成员之间也相处的很融洽,和和睦睦!但是社会是现实的,很大一部份人,是很自私的,只会关心爱护自己亲身的子女,而忽略重组家庭对方的子女,从而对孩子造成家庭心理阴影,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性格叛逆等等……所以原生家庭至关重要


动手帮


许多人在说原生家庭,我可能是一个与原生家庭“决裂”分子之一。

但不得不提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思维模式。读初中的时候,突然间我开始特别的努力,成绩很好,然后,这就成了,我和我爸的分歧点。我要读高中,我爸让中专,后来终于同意我考高中了,我爸让我读一个县上的二流高中,然后我想读我们区里的唯一的一个重点高中。我爸说那个学校建校时间长。全区集中资源和力量建一所重点高中比不上一个县排不上名的二流高中,我爸的思维也是绝了。拖后腿的能力杠杠滴。我初中就是和我爸的争吵中度过的。读大学以后,我对这事都特别生气。

原生家庭有时会让自己怀疑自己的选择。我妈妈相信嫁对人很重要,而且她把自己生活愁苦喜欢寄托在别人身上,比如我父亲,比如生个儿子。我则不一样,我认为,女人也要自立,而且自己想要的生活可以自己努力去拥有。可是,原生家庭还有周围的环境,有时候会让自己怀疑自己的选择。

让自己不用怀疑自己新理念和思维模式,最好的方式就是与原生家庭“决裂”。后来我工作了,就搬了出来住。虽然生活上不太方便,但是,我可以走出父母给的舒适区,可以精神独立,可以自己独立思考。后来,我开始确定自己的信念,虽然有些东西晚了点,但是,我的思维模式、生活理念等都逐渐摆脱了原生家庭。

但我很爱他们,只是有些精神上的东西,我们都不聊,只关心生活。

成年以后,你要为自己负责,不要把所有的苦难都归咎于原生家庭。勇敢的走出原生家庭给我们的舒适区,自己精神、人格独立。


韩七公子呀


原生家庭就是一个和睦的家庭,并没有任何重组的危机,子女能获得正常成长的经历,不会因为父母闹家庭矛盾和纠纷引发离婚而受到波折与影响。

至于儿女成长之后,逐渐离家组建家庭也是必然,但对原生家庭的眷恋会使得家人的关心更加亲密,不会因为个别原因造成隔阂与距离。

但愿每个人都在原生家庭愉快的成长,但愿所有的父母都能健康长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