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對你的影響有多大?

不知所蹤


看過一篇文章,大意講的是一個膚白貌美的大學生,每日裡上課、吃飯、自習,而且多才多藝,尤克里裡彈奏的特別好。這樣一個看似正常的學生,業餘時間去做性工作者。因為做這份工作,減輕了她內心的痛楚,能夠感受到自己被愛,被珍視,但過後又會感到空虛,這成了一個死循環。


為什麼會這樣呢?文中說,她年幼時被親戚,兩口子分別性侵過。她把這事告訴了父母,父母不相信她,反而責備她,這樣的醜事要傳揚出去,對他們家族是一大侮辱。是不是覺得挺不可思議的,父母不但不安撫她,反而雪上加霜批評她,這對她是多麼大的傷害。


女孩上大學後與父母的關係一直就不好,做這個工作一方面可以賺些錢,一方面宣洩內心的壓抑。後來,她做了心理諮詢,也找到了男朋友。這個帖子就是她的男朋友寫的,從文中可以看出,男朋友非常理解她和愛她。希望她永遠幸福,擺脫幼時性侵和父母的冷漠對她造成的傷害。


以前,人們有個誤區,認為亂倫是十萬個家庭中才有的小概率事件。其實,這個概率遠比人們想象的要多。據美國人類服務部提供的研究與數據表明,每10個孩子中至少有一個在18歲之前曾遭受過自己信任家庭成員的騷擾。直到20世紀80年代初人們才意識到亂倫現象的普遍性。


亂倫帶給孩子的傷害是永久性的,因為孩子的弱小,而且侵害者大部分為父母、親人,孩子天性中的愛和信任被不負責任的成年人利用,受害者只能把苦楚都咽在肚子裡。有的受害者可能告訴了母親,母親要不就是不相信,要不就為了家庭表面的和睦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然而,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傷害遠遠不止於此,在《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一書中,作者蘇珊·福沃德博士結合自己18年的從業經歷,分享了數個典型案例,詳細的為我們解讀了“有毒”父母的所作所為,以及這些行為如何傷害了子女並且影響了子女的成年後生活。此書不僅僅為我們剖析成年後子女不幸福的原因,也傳授了從父母的負面行為中解脫出來的具體策略。這些策略都是基於心理學研究的,有一定的可實施性,使那些曾遭受過或仍在受父母傷害的人們恢復自信和力量,得到自由和幸福。此書也能讓我們反思自己的成長經歷,獲得認識自我的力量。


什麼是“有毒”的父母呢?作者蘇珊給出了這樣的解釋:所有的父母都難免有不足之處,對孩子發火、打罵或冷落他們。能夠滿足孩子所有需求的父母是不存在的,偶爾向孩子發火也是正常的。但有很多家長,他們的負面行為模式是持續存在的,始終支配著孩子的生活。這就是傷害型的父母,作者稱為“有毒”的父母。


作者蘇珊把“有毒”的父母分為了幾個類型:不稱職的父母,操控型的父母,酗酒型的父母,身體虐待型的父母,言語虐待型的父母,性虐待父母。


有的父母可能兩者兼有,比如酗酒型的父母也可能是身體虐待型的父母,性虐待父母也可能是操縱性的父母。


不稱職的父母是什麼樣的呢?讓孩子過早的承擔了家庭的重擔,或者是角色互換擔任了父親的角色,迫於生活的壓力被剝脫了童年。


就比如上了熱搜的“殺魚弟”,他服農藥自殺了。2010年,一段視頻在網上瘋傳,視頻中,一個小男孩在自己魚攤上,手起刀落,一條條魚被開腸破肚。憑藉純熟的殺魚技巧和倔強犀利的眼神,這名少年一戰成名,成為了網紅。


“殺魚弟”姓孟,家中有六個孩子,排名老大。小孟成為網紅後,父母迫於壓力,讓他上了學。可是,由於跟不上學校的節奏,父母又讓孩子回來殺魚。據鄰居說,小孟的父親經常打罵孩子,最嚴重的一次,打的小孟摘除了眼球。


小孟早早的承擔起家庭的重擔,沒有享受到同齡人本該有的快樂。父母只想多賺錢,從不關心小孟的心理需求。17歲的小孟,到了叛逆期,多年的苦悶讓他服毒自殺了。一個孩子無法選擇自己的生命,可悲的是,他也沒有能力掌控自己的生活。


操縱型的父母,就是即便你已經成為了大人,獨立生活了,他們還事事為你操心。父母與子女之間沒有邊界感,該放手時不放手。

最典型的就是媽寶男了,即使結婚了,還像長不大的孩子,躲在母親的羽翼下。這樣,特別容易造成夫妻之間的矛盾,更有甚者以離婚收場。前段時間上熱搜的朱雨辰的母親就是典型的操縱性父母。


酗酒型的父母和身體虐待型的父母很好理解了,這裡就不多說了。言語虐待型的父母,在中國比較常見。孩子做錯了事情,不是引導,而是言語諷刺,挖苦,比如“你真笨”、“蠢死了”“怎麼連這麼一件小事都做不好”等等。語言暴力雖不像家暴那樣直接,但卻像拔掉釘子的木頭一樣,永遠在心裡刻下了傷痕。


著名心理學家武志紅評價本書:你的所有感受都是有道理的,尤其是那些灰暗的感受。內心充滿痛苦的人,只要能發現這樣一個簡單的道理,他們的痛苦就會減輕很多。並且,這個道理的核心是,你那些灰暗的、一直以來難以被別人和自己所理解和接納,似乎根本無處安放的感受,其實是來自於你的家庭,而且主要是來自於你與父母的關係。這是一個真相,我們必須尊重真相。


“有毒”父母對子女造成的傷害,具有潛伏期長,影響力大的特點。很多人在長大成人後,夫妻關係不和諧、不會處理人際關係、脾氣暴躁、取悅別人等,都與原生家庭脫離不了關係。面對種種的問題,成年後的子女並不曉得這一切與父母有關係。童年時期的傷害,被壓抑在內心最深處,成年後,終於找到了一個宣洩的出口,就是身邊的親人,於是,我們成了父母模式的翻版。正如武志紅所說,我們要尊重真相。


堯小瑤2


對於我來說,原生家庭對我這一生都有這莫大的影響和意義。我的家庭兄弟姐妹比較多,從小就很窮,也不容易,爸爸媽媽對我們的教育是謙讓互肋和充滿愛。我們幾個全都是受到我樣的教育,以至於我們長大後都還是會先替兄弟姐妹著想,比如一家人吃飯,誰有事沒辦法在桌上吃飯,可以晚點才回來吃,那無論是誰留的菜,絕對會把最好的,多過平均每個人的分量留給他,因為從小媽媽教的一句話叫:吃飯不虧後來人。家裡只要有事,兄弟姐妹都是搶著擔當,能出錢的出錢,能出力的出力,生怕對方承擔的多了,生活或經濟難過。團結有愛的家庭也讓我們長大後找另一半也同樣的找這樣類型的人,能為對方著想,能有愛有人情味,所以姐夫妹夫這樣加進大家庭時,也很快溶入這個家,相處的開心,都在為對方著想,都儘量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這個家才越過越好,越過越幸福,開心,歡笑自然就多了。我是五妹,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請一定要關注我哦。謝謝。


壯鄉五妹


很多人都有原生家庭的創傷經歷,那種痛甚至是無法從生命中根除的!

北師大心理學碩士喬淼身上烙有原生家庭帶來的創傷。

2017年,他將自己與父母的回憶整理成集寫成一本自傳 ——《我的父親是 Loser》,引發諸多讀者的共鳴。

書中講述了自己成長所經歷的創傷,因為父親的缺位,他長大後深受矛盾性格的困擾。

他多次想過自殺,接受了多年的心理治療,之後又接受專業訓練,成為了一名心理諮詢師,開始反思並探索自己與原生家庭的和解之路。

對喬淼來說,這麼多年的努力終於能做到的一件事是:學會了放手。

他放棄了對‘理想化父母’的幻想和要求,不再因為過去的遺憾攻擊他們”。

我們終將成為父母,到那時就會體會到,我們無法保證自己的完美。

學會放手,接受父母的不完美,其實也是接受自己將來的不完美。


北京大學心理學博士徐凱文說:“對引起我們創傷感受的其他人,我們可能只是“恨”,但對父母,我們是“怨恨”。

你需要認識到,你的“怨恨”的背景其實是“愛”,如果沒有這個“愛”的話,談不上去“怨”他們“。

所以,因愛而起的問題,也必須由愛來解決。

儘管愛的雙方,有一方會處於弱者地位,那麼另一方大可以主動地付出更多的愛。

特別是子女,當你們愛的能量足夠大的時候,就會更少的受到原生家庭負面能量的影響,甚至在思想上反哺父母。


木小鐸君


與其說是原生家庭對自己的影響有多大,倒不如說是自己願不願意放過自己。

現在,對於原生家庭的言論非常多,文盲也基本上是沒有了,所以我們可以試著用理性的思維去看待原生家庭這個詞彙,推敲出它產生影響的過程,再結合自身的情況,做個參照,將裡面的害蟲一點點地揪出來。

其實,父母一輩的人也是原生家庭的受害者,只不過那時還沒有原生家庭這個概念出現,再加上學校的資源也有些匱乏,所以他們很難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有哪些不對,一些關於教育的言論方法,畢竟是從老祖宗那裡繼承過來的東西,而且也出了個別不錯的例子,所以輕易不可褻瀆。

所以說,不要再將自己可憐兮兮地放在害者的角度上了,除非你是真的很慘,否則根本沒有人會注意到成天只會怨天尤人的你。

人生那麼長,別在怨恨中度過你最美好的時光,客觀地看待你的父母,從自己的行為上開始做出改變,正視自己,放過自己。


生煎魚莿


原生家庭是指父母的家庭,兒子或女兒並沒有組成新的家庭,這樣的家庭泛指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是指自己出生和成長的家庭。這家庭的氣氛,傳統習慣,子女在家庭角色上的學效對象,家人互動的關係等,都影響子女日後在自己新家庭中的表現。人要認識自己原生家庭的影響,才不致將原生家庭一些負面的元素帶到新家庭去。


先去百度了一下找到了上面的這些,這樣我就好回答了,原生家庭對我最大的影響就是把大部分傳統習慣風俗教給了我(我也會選擇性的教給我兒子),教會了我堂堂正正做人,努力賺錢但不為錢做眛良心的事。當然也有一些負面的元素,父母在一起大半輩子了,總想著改變對方,但兩人都是很執拗的人,所以一年總會吵幾次大架(平時挺好的),但我沒有把它帶到我的新生家庭裡,因為從懂事起就給兩人勸架,心底就決定將來不會再讓自己的孩子做這些。

當然正面影響大一些,更多的是積極的,二老勤勤懇懇忙活了大半輩子了,雖沒有大富大貴,但現在很幸福,算是給我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吧。


洪波852


原生家庭對我的影響是一生一世的。

父母脾氣不合,父親在家暴躁,在外面是絕對的老好人,誰也不得罪,在單位裡遇到不痛快,回家拿老婆孩子撒氣。母親沒文化,喜歡嘮叨,屬於煮不爛的鴨子嘴,雖然被我父親暴力毆打,不敢還手,但嘴上不認輸。人都說打死犟嘴的,淹死會水的,一點沒錯。父母的家庭戰爭不斷,有封建大男子主義的父親,總是凶神惡煞般高高在上,讓人不寒而慄。我們兄弟姐妹五個也打成一片,當然大的打小的,小的乾瞪眼。學習成績一向優異的我,從初三就逃學曠課,不願回家,在外面和不良少年瘋玩,致使我的學習一落千丈,成為後進青年。

結婚後,我不願孩子重蹈我的覆轍,我與妻子和平相處,有事說事,有理拉理,堅決杜絕家暴,不罵人不打人,不守著孩子大聲爭吵。因為我知道,父母的幸福就是孩子的幸福,讓孩子體會到家庭的溫暖。夫妻相處寬容忍讓為先,多付出一些,多承擔一點,家是講感情的地方。我父母的是非,我不過多的評判,我只能引以為戒,讓二老和解,快樂健康走完餘生。


落葉穩又輕


難道你的家庭是原生的,沒有其她血緣結合,不是父母組合才產生的,作為孩子的父母他們都會關愛自己的家庭和子女,無論是家庭,貧窮還是富有,都會盡自己最大的能力給孩子創造最好的條件,讓自己的子女從小都享受到人生的快樂和幸福,給他們無微不至的關懷這是每一個父母的心願,作為父母,也會盡力而為。父母也會把自己的兒女管教極其嚴格,他們教會了我們怎樣做人,對,每一件事情都要腳踏實地的做好,不要弄虛作假,對人要坦誠相待,做一個誠實的人。


十五的月亮78189988


原生家庭對於家庭裡的孩子成長的影響是深遠的,至關重要的,甚至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孩子在原生家庭裡的成長,無論對其心理,性格,脾氣,等等都很重要!孩子會感受到來自親生父母的愛,兄弟姐妹的關懷,對構成健全的人格有很大的幫助!

其次我們不是說再生家庭不好,當然也相當一部分再生家庭,家庭成員之間也相處的很融洽,和和睦睦!但是社會是現實的,很大一部份人,是很自私的,只會關心愛護自己親身的子女,而忽略重組家庭對方的子女,從而對孩子造成家庭心理陰影,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傷害,性格叛逆等等……所以原生家庭至關重要


動手幫


許多人在說原生家庭,我可能是一個與原生家庭“決裂”分子之一。

但不得不提原生家庭對自己的影響還是很大的。

思維模式。讀初中的時候,突然間我開始特別的努力,成績很好,然後,這就成了,我和我爸的分歧點。我要讀高中,我爸讓中專,後來終於同意我考高中了,我爸讓我讀一個縣上的二流高中,然後我想讀我們區裡的唯一的一個重點高中。我爸說那個學校建校時間長。全區集中資源和力量建一所重點高中比不上一個縣排不上名的二流高中,我爸的思維也是絕了。拖後腿的能力槓槓滴。我初中就是和我爸的爭吵中度過的。讀大學以後,我對這事都特別生氣。

原生家庭有時會讓自己懷疑自己的選擇。我媽媽相信嫁對人很重要,而且她把自己生活愁苦喜歡寄託在別人身上,比如我父親,比如生個兒子。我則不一樣,我認為,女人也要自立,而且自己想要的生活可以自己努力去擁有。可是,原生家庭還有周圍的環境,有時候會讓自己懷疑自己的選擇。

讓自己不用懷疑自己新理念和思維模式,最好的方式就是與原生家庭“決裂”。後來我工作了,就搬了出來住。雖然生活上不太方便,但是,我可以走出父母給的舒適區,可以精神獨立,可以自己獨立思考。後來,我開始確定自己的信念,雖然有些東西晚了點,但是,我的思維模式、生活理念等都逐漸擺脫了原生家庭。

但我很愛他們,只是有些精神上的東西,我們都不聊,只關心生活。

成年以後,你要為自己負責,不要把所有的苦難都歸咎於原生家庭。勇敢的走出原生家庭給我們的舒適區,自己精神、人格獨立。


韓七公子呀


原生家庭就是一個和睦的家庭,並沒有任何重組的危機,子女能獲得正常成長的經歷,不會因為父母鬧家庭矛盾和糾紛引發離婚而受到波折與影響。

至於兒女成長之後,逐漸離家組建家庭也是必然,但對原生家庭的眷戀會使得家人的關心更加親密,不會因為個別原因造成隔閡與距離。

但願每個人都在原生家庭愉快的成長,但願所有的父母都能健康長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