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等自己起床后,发现世界都变了

世上唯一不变的,就是一切都在变。

从前,觉得时间过得很慢。

但现在,一切都太快了。

和你一起打球、吃饭、喝酒的上铺兄弟,“昨天”还宅在宿舍玩游戏,转眼间现在已经有房有车有公司有美女。

同批入职的同事,“昨天”还臭屁以前在学校的光荣往事,跳槽没几年,有一天竟然又一次坐在同一间办公室开会。只不过,你依然坐在最角落,而对面的他已经成长为另一家公司的部门Boss。看着他滔滔不绝地与自己领导谈行业、谈管理,你觉得你们之间似乎差了一个世纪。

不要等自己起床后,发现世界都变了

前些天,和一个曾经面试过我的HR总监微信聊天,谈谈近况,诉诉衷肠,聊到跳槽,我说暂时还不考虑,他回了我一句:

“你可以永不跳槽,但一定要有随时跳槽的能力。”

这句话,我深以为然。

十几年前,我们会去追求稳定的职位。而现在,稳定性正在不断遭到质疑—— 薪酬倒挂越来越明显,职业经理人空降越来越频繁,企业倾向于招聘新人、年轻人,员工不再谈忠诚、安定,一两年跳槽比比皆是。

高晓松曾说:人对自己通常都是高估的。

而跳槽这件事,很大的一个驱动力,便是对自己能力的高估。

能力高估是有惯性的,而且通常不自知。你以为跳槽靠的是自己的能力,但其实或许只是这家公司真的缺人手而已。

于是,新的“凭什么”又来了,怀才不遇的痛苦又来了,跳槽的蠢蠢之心又来了。

但是能力不升值的跳槽,只会让你换一个新环境,再感受一次旧痛苦罢了。

因此,比赚多少钱更重要的,是你的能力基因,这才是最脚踏实地的升值。

1.多维竞争力

原新东方名师李笑来曾经提出过一个概念:多维竞争。

他所指的是,人的核心竞争力不应该是一个点,而是一张多点的网。

人不能只有一种维度的竞争力,而应当拥有多种维度的竞争力。当你的核心竞争力孤立无援,它便无法发挥出惊人作用。只有用第二竞争力、第三竞争力来辅佐核心竞争力,你的核心竞争力才会展现出力量。

如果你观察过,就会发现这个时代的事物,都已经从它的本来面目中跳脱了出来。

原本笨拙的手机,已经智能到几乎样样精通。

原本简单的体重秤,已经聪明到可以测量体脂、水分、肌肉量、体骨量......

原本我只想去超市买一瓶果汁,结果上面还写了一行暖心问候:“喂,下班累了要记得喝我哦。”

这些产品思维的背后,其实都是多维竞争的作用结果。

在乔布斯之前,你不会知道手机会被添上“艺术感”这个维度。

在老罗之前,你不知道英语老师会被添上“段子手”这个维度。

在互联网思维出现之前,你不知道产品的包装可以有这么多的玩法。

太多人没有意识到,现代社会的竞争,无论哪个领域,都已是多维竞争。

只有具备多维竞争力的人,赢面才会大,才能走得远。

不要等自己起床后,发现世界都变了

2.开放思维能力

我曾为某线下社群开设过一个讲座,讲的是好莱坞电影的叙事模式。讲座结束后,一年轻人走过来和我讨论了讲座主题。

在对话中,年轻人频繁地向我提出问题,并且抛出他的疑问,再问我是怎么看的。

那天讨论完了之后,他告诉我,他是国内某音乐类APP的创始人,最近他们在开发一个作曲APP,用于私人音乐的制作和生成。他认为好莱坞电影的叙事节奏对他的音乐模板制作有启发。

虽然我一时之间没弄懂启发在哪里,但这件事给我印象很深,他让我再一次认识到优秀人士与普通人的思维差异:

前者是开放性思维,后者是封闭性思维。

封闭性思维的人,像一列单向度的火车,开到哪儿算哪儿。

开放性思维的人,像一台自由运动的无人机,可以把不同信息串接在一起,生成全新的事物。

对,他们所做的事,就是“串接”。他们的包容度决定了他们的事业在日后,会是一个越滚越大的雪球。

所有成功的人,都有着打破常规的思维。他们或者敢为天下先,或者拥有市场敏锐度,或者有着超强的学习力和创造力,或者超乎常人的勇气和毅力。

而所有碌碌无为的人,都有着保守的思维。他们墨守成规,排斥或者无视新的变化,他们不爱学习不动脑筋,只愿呆在舒适圈里,重复着日复一日的工作和生活。

聪明的人会知道,职场上要想得到不断的发展和提升,需要摒弃的就是这种求安稳的心态,且这个世界上成功的模式从来不止一种,关键在于你是否拥有开放思维能力和行动力。

3.评估自己的市场价值能力

评估自己的市场价值能力,说白了,就是你现在到底值多少钱?

不要等自己起床后,发现世界都变了

曾经和一个同门师兄聊天,他在一家公司干了十几年,做到高管,从未跳槽。但他却一直鼓励我们,一定要定期去投简历,去见猎头,他是这么说的:

“一个人在一个公司呆久了,就容易变懒,容易短视,容易知足,不愿意折腾了。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逼着自己跳出来,去市场上给自己询询价,看看自己在市场上有没有价值。”

给自己询价,这件事很重要。

价格被打折了,就赶紧给自己充充电,升升值;溢价得厉害,就认真评估到底是不是该换换环境。

毕竟,还有一家老小要养呢,不是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