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门闻嚎啕,幼子饥已卒。当时的杜甫是这样的困苦贫穷。

有人说诗圣杜甫一生穷困,这是从大的方面来看问题,其实仔细的分析杜甫的一生,他在三十多岁之前的生活还是可以的。他的爷爷和父亲曾居官,,年轻时的他在洛阳参加进士选拔,结果落第,从那时起他就在齐赵鲁豫玩山游水,浪迹江湖,这一玩就是十几年,直到他的父亲去世,生活上失去了来源,不得已,三十五岁的杜甫才来到长安。

入门闻嚎啕,幼子饥已卒。当时的杜甫是这样的困苦贫穷。

杜甫

公元747年,唐玄宗诏布天下,凡是有一技之长者皆可到长安参见选拔为官,杜甫心想我虽然参见进士选拔未中,但还是有一定的文化修养的,我这也算是个人才,所以就兴冲冲的来到长安应试,以求某个官职,既能为国家效力,又能为苍生服务,最后也能养家糊口,何乐而不为呢?

人常说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骨感的。当时奸相李林甫把握朝政,玄宗老儿只顾得和杨玉环在后宫花天酒地,天下一切大小事务都交给李林甫。李林甫嫉贤妒能,唯恐天下英才入朝为官,就对玄宗说:什么才子,都是渣渣,现在皇上圣明,求贤若渴,凡是有才能者都在为官,普天之下已经没什么贤才了,结果应试者全部落选。

别人落选了有的回家,有的投靠亲朋,唯独杜甫毫无选择,只有留在长安,梦想有一天老天开眼,能得到皇上的赏识,一步登天。结果这一留就是整整的十年。

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此时的杜甫已经过了而立之年却一无所成,他每天都干些什么?写诗,写信给一些达官贵人,让他们推荐自己,以求得到皇上的注意,结果这些自荐信都是石沉大海,一去无回。

十年,毫无经济收入的杜甫是怎么过来的,从他流浪在长安时所写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斑。“朝扣富家门,暮随肥马尘。残羹与冷炙,到处遗艰辛”“平明跨驴出,未知适谁门。权门多噂沓,且复寻诸孙”

苦不苦?太苦了,有时有点残羹剩饭,但更多的时候是天亮了,今一天的饭还没着落,四十岁的人,满腹的才华,却连饭都没得吃,这在精神上给杜甫多大的打击。

入门闻嚎啕,幼子饥已卒。当时的杜甫是这样的困苦贫穷。

一叶小舟

一叶小舟

后来杜甫得了一场大病,一百多天都不见好,“疟疠三秋孰可忍,寒热百日相交战”“头白眼暗坐有胝,肉黄皮皱命如线”后来他拄杖出门,遇到一个叫王倚的青年,王倚看到杜甫这个样子,赶紧的把他扶到自己的家“遣人向市赊香粳,唤妇出房亲自馔”“但使残年饱吃饭,只愿无事常相见”

那时的杜甫什么远大的抱负和理想统统被现实击的粉碎,能吃饱都不错了。

到了公元751年,事情出现了一线转机,当时玄宗要举行三场祭祀大典,大典上一般都要宣读祭文,正好杜甫在前一年就写了《大礼赋》,这下总算得到玄宗的赏识,命待制在集贤苑,等待分配,没想到李林甫一看还是杜甫,就又压了下来,一直等了四年,才分配给他一个九品以下的河西尉。

杜甫当时不愿接受任命,朝廷就任命他为右卫率府兵曹参军,这个官职比河西尉还要小,无奈的杜甫也只好面对现实了,有了职业有了俸禄,杜甫就把家属接了过来,但由于当时长安的生活消费太高,他就把家属安排在奉先县,也就是现在的蒲城县。当年冬天,杜甫请假到蒲城省亲,一路下着大雪,等他艰难的回到家里,还没进家门就听到家里一片哭声,原来自己的小儿子饿死了。

联想到朝廷的黑暗,联想到皇帝的昏庸,联想到自己在回来的路上的所见所闻,再看到自己的孩子被活活饿死,杜甫含泪含恨写下了《自京赴奉先县咏怀》,“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桔。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老妻既异县,十口隔风雪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

公元755年,安禄山发动蓄谋已久的叛乱,到759年平定,这几年杜甫流离失所忍饥挨饿,被虏后逃跑,等找到小皇上以后脚蹬草鞋衣衫褴褛,像个要饭花子。朝廷任命他为左拾遗,这是杜甫一生中最大的官职,不久就被撤掉,复任他为华州司功参军,后来华州大旱,杜甫辞去官职,经甘肃流落到四川。

有人说杜甫入川后在友人的帮助下过的比较安定,有几年是不在流浪了,但毕竟是寄人篱下,再加上杜甫生来心高气傲,怀才不遇,生活没见得好到哪里!这些从杜甫所写的诗里就可以窥出一二。“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强将笑语供主人,悲见生涯百忧集。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入门闻嚎啕,幼子饥已卒。当时的杜甫是这样的困苦贫穷。

杜甫

公元768年,杜甫收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常年流落在外,老来思乡之情愈加强烈,他就卖掉自己的房产,买了一艘船,准备走水路回老家。

杜甫先到江陵,后来漂泊到岳阳,由于钱已经花光了,有家也很难回去,就想投奔在郴州做官的舅舅,但又遇到江水上涨,走到耒阳境内的方田驿只得靠岸,此时的杜甫已经五天没有吃饭了,幸亏县令久闻杜甫大名,就亲自送来牛肉和美酒。杜甫这时又改变主意,想回老家,船又往北走,当快到岳阳的时候,在公元770年的冬天,杜甫在一艘小船上去世。

其实在杜甫所生活的那个年代,以及在他去世的很多年,杜甫以及他的诗并不是太出名,因为他太多的关注最底层的贫民百姓,总是揭露社会的黑暗,所以朝廷打压他,让他一生不得腾达。

杜甫的诗是到宋朝以及宋朝之后才有文人志士出版编辑流传,才有了人们心中的诗圣。

所以我说性格决定了命运,杜甫的后半生虽然穷、贫、苦如影相随,但他不后悔。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是杜甫永远不二的选择。

入门闻嚎啕,幼子饥已卒。当时的杜甫是这样的困苦贫穷。

杜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