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稿费的两大绝技,古龙和金庸各得其一,从十九世纪沿用至今

写作者必备的两项技能,拖稿和骗稿费。

骗稿费的两大绝技,古龙和金庸各得其一,从十九世纪沿用至今

拖稿好理解,何谓骗稿费?稿费以字数结算,就灌水,稿费以页数结算,就多换行。鲁迅先生在《秋夜》的开篇,有这样两句话:“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这两句对广大中学生的伤害显而易见,虽然我认为这么写有其道理,道理也已经让张大春说尽了,但仍然不妨碍有无数人认为,鲁迅先生这就是在填字数,骗稿费。

骗稿费的两大绝技,古龙和金庸各得其一,从十九世纪沿用至今

怎么说呢,古今中外,多少青灯黄卷的写作之夜,多少写作者不灌点水填点废话,还真就过不去眼前这道截稿的死线。

刚开始,骗稿费真的是“骗”稿费。从十八世纪末开始,如果哪个青年立志要成为一名作家,那等待他的一定不是光明的未来。受限于狭窄的读者群体和服务于贵族,带有垄断性质的出版业,一个作家,即便他成名已久,在市场上依然没有多少议价能力,出版商会想方设法地将风险转嫁在他头上,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将稿费的一部分替换成期票,想要兑换成现金,得等出版商看见销量数字笑出声来之后,还得打上一个大折扣才行。

骗稿费的两大绝技,古龙和金庸各得其一,从十九世纪沿用至今

有不少作家吐槽过这件事。邦雅曼·贡斯当,十八世纪末的社交红人,十九世纪的自由主义理论家,将自己的一部小说《阿道尔夫》拿给一位出版商,出版商只出了一万法郎,还不是一次付清,而是五千法郎金币和五千法郎期票。

不要以为是贡斯当段位不够,他已经是文学圈顶级的作者了,若是翻开丹麦文学史家格奥尔格·勃兰兑斯的《十九世纪文学主流》,在第三卷“法国的反动”中,是会反复出现他的名字的。当然,翻开萨拜因的《政治学说史》或者任何一本自由主义理论著作,看到他的名字的机会要更多。

骗稿费的两大绝技,古龙和金庸各得其一,从十九世纪沿用至今

维克多·雨果,年轻时就凭悼念贝里公爵的诗一炮打响,成为夏多布里昂之后的文坛旗手,拥趸无数,他想要靠出版业赚到钱,也同样是件难事。有一次,雨果和一位熟悉的出版商闲聊,提到自己最新的一部小说,“在中世纪,有大教堂、大学生、美女、怪人、腐败的贵族”,该有的不该有的元素都有了,卖了五千法郎现金,加一万法郎的期票,并表示拿到书稿后支付他另一半。

总计三万法郎,我们就当这三万法郎都是现金收入好了,对于一个体面而时髦的单身汉来说,这是笔不错的收入,足够他在巴黎快活一整年了。但雨果已经结婚了,有一家人要养,又因为社交活动繁忙,总有一些省不掉的费用困扰着他,所以三万法郎远远不够,至少要六万才行。

骗稿费的两大绝技,古龙和金庸各得其一,从十九世纪沿用至今

也就是说,雨果必须一年拿出两部这样的小说,才足够维持自己体面的生活。这部小说叫《巴黎圣母院》,一年写出两部《巴黎圣母院》,用脚趾也可以想到其难度。所以巴尔扎克这样的年轻人,一开始就没打算靠写小说挣什么钱,而是满脑子投机生意。一会儿幻想着将菠萝引入巴黎当艺术品卖,一会儿幻想着去挖掘凯瑟琳·德·美第奇的宝藏,当然都没有成功。

骗稿费的两大绝技,古龙和金庸各得其一,从十九世纪沿用至今

所以当巴尔扎克断绝其他念头,像沃尔特·司各特那样靠写小说还债时,他的工作状态是那么惊人,他吃在印刷机边上睡在印刷机边上,写一段就交给排字工,他赶紧写下一段,拿到清样后再改,再排,再改,最后印刷。有时实在困极了,就到戈蒂耶家里去,把奶酪、沙丁鱼放在一起捣成糊状跟面包一起吃,跟戈蒂耶说过一个小时叫醒我,然后倒头就睡。三十大本巴尔扎克全集,其中二十五本都是小说,是靠着猛灌咖啡死撑着写完的,巴尔扎克感叹道:我“活在也死在四万杯咖啡上了!”

巴尔扎克之所以和小说死磕,是因为他是波旁正统派,写不来那些“怪腔怪调”的讨伐檄文和讽刺小品,他只能死磕小说。但谁都知道,他恪守的那套严谨而细致的描写规范,实际上就是在填充字数,这些描写既不能激发阅读兴趣,也不能让场景更生动活泼,但确实能让巴尔扎克本人每天少喝一杯咖啡。

骗稿费的两大绝技,古龙和金庸各得其一,从十九世纪沿用至今

这一点,就使得他少了夏多布里昂和贡斯当那样一笔,在报纸和杂志上写写小文章的稿费。这笔钱最初也并不多,但随着报纸广告费的水涨船高,报纸的稿费也给得大方起来,年轻时就凭浪漫主义戏剧一炮打响的大仲马,非常清楚报纸读者的口味,所以他开始在《世纪报》上连载作品后,很快就得到了不菲的回报,成为凭借报纸连载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连载小说的人很多,但不是所有人都赚到了钱,巴尔扎克的收入就很惨淡,因为报纸的读者们没有兴趣看那么严肃而古板的文体。

骗稿费的两大绝技,古龙和金庸各得其一,从十九世纪沿用至今

大仲马就不一样了,他很会制造悬念,埋藏伏笔,有时连载到一半,生生截住话头,将一件事分割到两章去,吊足了读者的胃口。有了他的连载,报纸的销量飞速提高,他的稿费也拿得不错。当时的连载,是按行付费的,只要他愿意单署自己的名字“亚历山大·仲马”,就可以拿到每行三法郎的稿费。如果是别人代写,联合署名,每行就是三十苏。

每一行的字数,就决定了大仲马每天的工作量,决定了他是下午四点钟出门去拜访朋友,还是晚上七点还趴在桌子上奋笔疾书。所以在他笔下出现那么多惜字如金的角色,也就不奇怪了。在《三个火枪手》中,他为阿多尼斯配了个沉默寡言的仆人格里莫,每句话只说一两个词。

骗稿费的两大绝技,古龙和金庸各得其一,从十九世纪沿用至今

这招被编辑严重吐槽了,他换了个思路,在《二十年后》让格里莫干脆只打手势,意思没变,字数更多了。在续集《布拉日隆子爵》中,他发明了另外的一招,插入无关剧情。一部一百五十万字的小说,三四十万字花在了序数路易十四和拉瓦莉埃的爱情上,和主旨完全无关,意图可以说很明显了。

骗稿费的两大绝技,古龙和金庸各得其一,从十九世纪沿用至今

这两招分别被两个武侠作者学去了。古龙学会了短句,因为他的稿费也是按行来结算的,一行二十五个字,无论写未写满,都按二十五个字结账。他为什么那么喜欢写对话,那么喜欢写短句,和稿费的结算方式有很大关系。巴尔扎克勤奋不勤奋,他的作品总量远远比不上大仲马,后者那么能写,是因为他写的每一个字都是钱,可见钱是多么伟大的驱动力。古龙也一样。前期未成名时,古龙的小说拿出来,很难认出是他写的,和他成熟期的风格大相径庭,《苍穹神剑》就是最好的例子。

骗稿费的两大绝技,古龙和金庸各得其一,从十九世纪沿用至今

金庸的稿费是另外的结算法,他每天连载两千字,不管分几行,字数是固定的,所以短句这招他用不了。他可以往里面添加无关内容啊。写黄蓉点菜,就把张俊家宴的食谱拿出来挑几十道菜抄在上面,《连城诀》里丁典向狄云讲述认识凌霜华的过程,“药材店主人倒是个风雅人,做完了生意,邀请我去看汉口出名的菊花会。这菊花会中名贵的品种倒真不少,嗯,黄菊有都胜、金芍药、黄鹤翎、报君知、御袍黄、金孔雀、侧金盏、莺语黄。白菊有月下白、玉牡丹、王宝相、玉玲珑、一团雪、貂蝉拜月、太液莲。紫菊有碧江霞、双飞燕、翦霞绡、紫玉莲、紫霞杯、玛瑙盘、紫罗撒。红菊有美人红、海云红、醉贵妃、绣芙蓉、胭脂香、锦荔枝、鹤顶红。淡红色的有佛见笑、红粉团、桃花菊、西施粉、胜绯桃、玉楼春……”

骗稿费的两大绝技,古龙和金庸各得其一,从十九世纪沿用至今

有时接下来的思路没有想好,也需要将剧情宕出去,好给自己点缓冲的时间。连载版的《倚天屠龙记》,就是如此,写了几十回,张翠山的故事才开始。中间还穿插了大量狗血剧情,杨破天(后改为阳顶天)苦恋师弟成昆啦,冰火岛上的玉面火猴啦,灭绝师太的两段恋爱史啦。没办法,时间不等人,连载之时,能赶紧完活儿比什么都重要。

骗稿费的两大绝技,古龙和金庸各得其一,从十九世纪沿用至今

当然,像温瑞安那样,意图那么明显,技巧那么“拙劣”地骗稿费,江湖之远,独此一家。给人取名为“韦青青青”,给剑取名为“数十年悲壮的歌唱到数百年后会不会成了轻泣”,都不算什么。在《少年铁手》中有一句:“他眼前是一片空白”。翻到后面两页,果然是两页空白,大道至简,骗稿费,就是要这样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