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可能买到质量最差的房子

我们有可能买到质量最差的房子

碧桂园成了大家吐槽的对象。

我去了解经过,加上昨晚的政治局会议,今天一起聊聊。

“碧桂园,给你一个五星级的家。”——这是它的广告语。

如今被吐槽成,碧桂园变成了“一个五星级的坑”。

最近无论是工地事故,还是售楼处维权,都少不了碧桂园的身影。

尤其是7月26日,碧桂园城市之光建筑工地坍塌导致6死10伤,又是个大事故。

其实,今年以来不仅仅是碧桂园事故频发,国内大大小小房企出的事故还真不少。

从上半年的数据看,建筑业事故发生1732起,同比上升4.3%。

我们有可能买到质量最差的房子

哪一次事故的发生不是伴随着鲜血淋淋。

除了工地坍塌事故,全国各售楼处的维权,也闹得沸沸扬扬。

这些不只是天气的原因。

究其根源,还在于由碧桂园带头的高周转模式。

高周转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快”——快速拿地、快速建设、快速销售、快速回笼资金。

总之,房地产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快。

看张图感受一下什么叫速度:

我们有可能买到质量最差的房子

试问30天建出来的房我们敢住吗?

问题是,他们为什么如此着急呢?

原因很简单,一面是行业集中度的快速提升,另一方面则面临业绩增速下滑。

为了增强竞争力赢得发展优势,房企纷纷希望通过提高周转速度,加快资金周转率,加速规模扩张,实现以更少资金博得更大规模。

对一家房企而言,从拿地、建设、销售回款有一个周期。

在这个周期的每一个节点上都需要付出成本,而周期越长,付出的成本越高,最后获得的利润就越少。

举个栗子:

同样一笔钱,3个月为一周期,那一年就能赚四次钱;12个月为一周期,一年也就赚一次。

所以高周转对房企来说,就意味着省成本,赚得多。

于是,房企已经不顾一切的进入狂奔模式。

而结果可想而知,今年的房子可能会是质量最差的。

最苦的还是刚需,很多人可能掏空六个钱包买来只能住5星期的家。

再深入思考一下,逼得房企们走上高周转的除了商人逐利的本能,还有个内在原因——就是今年的房企都缺钱,债务缠身。

楼市严调控,金融去杠杆,大环境缺钱,房企日子也不好过。

房企到底有多缺钱?

官方数据显示,中国房企的负债率几乎都在50%以上。

到2017年底,碧桂园负债率高达88.89%,总负债金额超过9330亿元。

绿城中国2018年一季度的负债率为84.91%,负债总额高达1933.66亿元。

万科2018一季度的负债率为84.04%,负债总额更是高达10289.27亿元,创下公司的历史新高。

1万亿负债什么概念?

海南全省人民3年辛勤劳作创造的财富,才能补上万科的负债。

这几个实力雄厚的大房企都如此了,小房企的日子更不好过了。

另外,楼市调控不放松,拿地价贵了,房价严调控,开发商的资金压力更大。

昨天的年中政治局会议再次提到——坚决遏制房价上涨

抑制房价不许涨的态度非常明确了。

另外,深圳昨天也发布了楼市新政:暂停企业购买商品房、商品房3年限售、公寓5年限售、离婚后购房二套房首付比例70%。

我们有可能买到质量最差的房子

这对期望房价涨起来再倒手的炒房者是个打击,对房企又何尝不是呢。

一方面,房企融资难,房地产商借不到钱。

另一方面,炒房楼市调控紧,房子卖不上价,只能让手头的钱多转几次,提高资金效率。

另外再在建筑材料上打打主意,用料差点钱就省下了。

在这种情况下建出来的房子,质量怎么能保证?

但是话说回来,快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也不能把责任全甩给国家。

现在风向有变,房企难道不应该寻找新的方法解决问题吗?

企业追求利润无可厚非,但是为了利益而唯利是图,不顾质量甚至危及生命,这就需要反思了。

要速度还是要质量,将成为下半年对房企的考验。

对于我们来说,今年买房一定要非常谨慎。

当然刚需房还是要买的。

虽然知道现在很多地方的房子很难抢到,但是大家也不能因此掉以轻心。

在价格合理的情况下,一定要多考察房子质量。

对于期望房价上涨套一波利的炒房者来说,趁早别掺和了。

炒房的红利期已经结束了,在如此明确的压制下,房价短期反弹也很难了。

对我们来说,无论投资、还是个人发展,都必须学会顺势而为。

跟紧时代趋势,把握时代周期,才有可能站在势与运的风口上,找到自己的机会。

生活不会亏待一个会把握机会的人。

至于未来会有哪些机会,我们都在看,争取后面多讲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