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兒童失血三分之一,這樣「兇器」每家都有

7月25日深夜,一位年僅6歲的女童趁家長不注意,自己去拿衣服,不慎被衣櫃脫落的玻璃割傷腋下,從皮膚到骨頭間的肉完全被切開,肱動、靜脈共三根神經斷裂。

7月26日中午,浙大兒院急診創傷外科趙國強副主任醫師在手術室奮戰五小時後,抽空發了一條朋友圈,“再次提醒家長,家裡的玻璃衣櫃一定要看看有沒有脫落的風險,否則一個小朋友從此人生之路不一樣。”

這種事故在浙大兒童醫院每天都會上演。

6歲兒童失血三分之一,這樣“兇器”每家都有

樂樂今年剛滿6歲,一直是個乖巧懂事的女孩。洗澡拿衣服原本是件再平常不過的小事,樂樂模仿媽媽平日上班前挑選衣服的樣子,打開衣櫃門,有模有樣地翻看每一件衣服。結果在拉扯某條裙子的時候,衣櫃上的鏡子突然滑落下來,正好劃過她舉起的左臂內側。隨後是女孩的嚎啕的哭聲。

在客廳看電視的爸爸媽媽一個箭步衝進房間,只見衣櫃上的鏡子碎了一地,女兒樂樂左臂胳肢窩一片鮮紅,血一個勁兒往外冒。

見狀,爸媽趕緊護送女兒來到當地醫院急診科。由於傷口太深,失血過多,當地醫生進行了簡單的清創包紮之後,建議他們轉院到浙大兒院。

破曉12點多,樂樂一家終於抵達浙大兒院。趙醫生回憶說,患兒胳肢窩部位的肉全被劃開,一直到了骨頭, 當時她的血紅蛋白降到9左右,相當於全身1/3的血流掉了。醫生為樂樂做了手術,輸血200毫升,耐心縫合血管、肌肉、神經,整整忙活了五個小時。在大家的努力之下,樂樂的胳膊保住了,但由於神經嚴重受損,今後手指的抓握功能,肱關節的活動都可能受限。

6歲兒童失血三分之一,這樣“兇器”每家都有

醫生告訴記者,這已經是暑假以來第二例被玻璃割傷的案例了,之前一個5歲的男孩也是類似的情況,但是被送來時生命體徵已十分不穩定,好在最後經過多學科聯合救治,脫離了危險。

事後,樂樂的爸爸媽媽也很自責,家裡的衣櫃用了好多年,之前也發現鏡子有點鬆動,但沒有在意。如果及早更換新的鏡子,悲劇也不會發生。

一旦孩子不小心被利器傷到,出血過多,該如何處理?趙醫生說,家長可以拿一條幹淨的毛巾,加壓包紮在傷口,“但記得每包紮一個小時,就鬆開5~10分鐘,否則會造成遠端缺血,甚至壞死。”

暑假期間,孩子待在家裡的時間也變長了。趙醫生提醒,家裡雖然看似十分安全,但其實藏著很多安全隱患。

比如,窗口旁邊放著容易攀爬的桌椅,孩子容易發生墜落;熱水、熱湯隨意放置,孩子容易打翻燙傷,這些都是暑期常見的意外傷害,“所以家長還是要注意看管,留意傢俱尖角,電器開關,避免意外發生。”

6歲兒童失血三分之一,這樣“兇器”每家都有

家居安全隱患 可成為“危險殺手”

很多父母認為,對於兒童來說,家裡是安全的地方,但看似安全舒適的家居環境其實也潛藏著很多危險。來自檢一下,看看這些常見又容易忽視的家居安全隱患。

1、插座和電器

6歲兒童失血三分之一,這樣“兇器”每家都有

房間內插座的位置一般都在牆腳比較低的地方,不使用時要把插孔封好。如果把手指或物品插入插座,就有觸電或短路的危險。另外,房間內的各類電線也是居家安全一大隱患。一旦被家用電器的電線絆倒,電器就可能會砸在孩子身上。

2、傢俱、茶几尖銳邊角

6歲兒童失血三分之一,這樣“兇器”每家都有

有尖角的傢俱、茶几對孩子也是危險地帶,一些尖銳的邊角容易磕傷寶寶,尤其是剛學會走路的孩子。那些尖角可以用軟海綿包起來,或者給家中所有有稜角的傢俱都裝上安全防撞臺角。

3、門、窗戶

手指被門夾住是嬰幼兒常見意外之一,在開關門時須先確認孩子方位,最好安裝安全擋門器。陽臺窗是孩子的禁區,陽臺、窗戶一定要有安全防護,護欄、紗窗鎖等是家居裝修的必要選擇,謹防孩子跌落。

4、兒童玩具

每年都有不少兒童因為氣管異物導致窒息死亡。容易發生窒息的小物件包括小珠子、硬幣、糖果、氣球、葡萄、堅果等。玩具小零件也是導致兒童窒息的隱患。

6歲兒童失血三分之一,這樣“兇器”每家都有

家居安全無小事,家長們應該時常篩查家中物品,及早防範兒童居家安全隱患;從小就應給孩子傳授安全知識,教育孩子不要爬高,玩火,玩剪刀、小刀、針等等。

小編在這提醒各位家長們,選傢俱之前一定要多加預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