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醫藥、醫保三管齊下,徹底解決「看不起病,活不了命」痛點

《我不是藥神》這部心酸之作,看哭了多少中國老百姓!直擊民生痛點、人性痛點,“我病了三年,四萬一瓶的正版藥吃了三年,房子吃沒了,家人也吃垮了,誰家沒個病人?你能保證你一輩子不得病嗎?你們抓了他,我們就得等死。我不想死,我想活著,行嗎?”

凸顯了——“看不起病,活不了命”、“要錢還是要命”、“看病貴”的民生難題

國家、醫藥、醫保三管齊下,徹底解決“看不起病,活不了命”痛點

國家、醫藥、醫保三管齊下,徹底解決“看不起病,活不了命”痛點

國家、醫藥、醫保三管齊下,徹底解決“看不起病,活不了命”痛點

“世界上只有一種病,就是窮病。” 窮人得病更是雪上加霜、掙扎在生死之間。

醫改這場暴風雨來臨了……

李克強總理作為國家領導人,首先視察基層,“光是癌症藥零關稅是不夠的,必須加快仿製藥的研製,多渠道開放獲得便宜救命藥,還必須將救命藥納入醫保”。

這是一場從上到下的徹底改革,從國家——醫療醫藥企業——醫保三管齊下,加上“互聯網+醫療”,逐步徹底解決看病貴、看病難這一民生痛點,為老百姓颳起改革的春風——生命的希望、幸福的未來。

讓我們看看這三管齊下是怎麼實施的?

第一、國家層面,加大國家醫療財政的投入,逐步達到個人總醫療支出的33%以上,達到世界水平、歐美水平,雖然差距還非常大,但這是中國脫貧走向發達水平的必經之路。歐美、日本醫療的發達,是國家經濟發達、醫改成功的結果。

下面是國家統計局2007-2016年國家醫療財政支出的原始數據、計算所得國家醫療支出佔總支出的比例及其逐年增長趨勢圖http://www.stats.gov.cn/,未來力度會加大(大圖看資料來源,小圖看原始數據):

【圖1】2007年國家財政支出和國家財政醫療衛生支出圖

國家、醫藥、醫保三管齊下,徹底解決“看不起病,活不了命”痛點

國家、醫藥、醫保三管齊下,徹底解決“看不起病,活不了命”痛點

【圖2】2008年國家財政支出和國家財政醫療衛生支出圖

國家、醫藥、醫保三管齊下,徹底解決“看不起病,活不了命”痛點

【圖3】2009年國家財政支出和國家財政醫療衛生支出圖

國家、醫藥、醫保三管齊下,徹底解決“看不起病,活不了命”痛點

【圖4】2010年國家財政支出和國家財政醫療衛生支出圖

國家、醫藥、醫保三管齊下,徹底解決“看不起病,活不了命”痛點

【圖5】2011年國家財政支出和國家財政醫療衛生支出圖

國家、醫藥、醫保三管齊下,徹底解決“看不起病,活不了命”痛點

【圖6】2012年國家財政支出和國家財政醫療衛生支出圖

國家、醫藥、醫保三管齊下,徹底解決“看不起病,活不了命”痛點

【圖7】2013年國家財政支出和國家財政醫療衛生支出圖

國家、醫藥、醫保三管齊下,徹底解決“看不起病,活不了命”痛點

【圖8】2014年國家財政支出和國家財政醫療衛生支出圖

國家、醫藥、醫保三管齊下,徹底解決“看不起病,活不了命”痛點

【圖9】2015年國家財政支出和國家財政醫療衛生支出圖

國家、醫藥、醫保三管齊下,徹底解決“看不起病,活不了命”痛點

【圖10】2016年國家財政支出和國家財政醫療衛生支出圖

國家、醫藥、醫保三管齊下,徹底解決“看不起病,活不了命”痛點

【圖11】2007~2016年國家財政支出、國家財政醫療衛生支出和國家財政醫療衛生支出佔比Excel表格

國家、醫藥、醫保三管齊下,徹底解決“看不起病,活不了命”痛點

【圖12】2007~2016年國家財政醫療衛生支出佔國家財政總支出的比例%,趨勢逐漸升高

國家、醫藥、醫保三管齊下,徹底解決“看不起病,活不了命”痛點

2017年度和2018季度的數據暫時缺乏,國家財政醫療衛生支出佔比還處於較低水平,未來醫改財政的大量投入會降低個人醫療支出費用。

第二、醫療醫藥企業,即醫院、醫藥製造銷售商,令人痛恨的“以藥養醫”凸顯了醫藥製造銷售商、醫院到醫生追求自身利益,對藥物進行層層加價,商人、醫院、醫生靠藥賺錢、拿回扣的醫療。

國家、醫藥製造銷售商、醫院必須制定藥物的合理價格,監督並打擊醫療暴利,因此需要出臺相關法律,抑制哄抬藥價。但“以藥養醫”的背後是國家在醫院的財政投入不足,最終轉到病人頭上,這是醫患關係緊張原因之一。

現代醫療西化,過度依賴國外,醫療器械、醫藥進口,急劇增加了醫療的成本,格列衛治癌症藥國外進口2萬多一盒,仿製藥幾百元一盒,藥費相差巨大,老百姓也吃不起。

因此必須自主研發醫藥、醫療器械,降低藥物成本,促進仿製藥研發,提高國產藥的產品質量,讓老百姓吃得起、吃得放心、療效好。

而且中藥在長期使用中也體現了良好的療效,可以中西藥結合,許多中藥成本也低。

“看病難”凸顯了醫療資源分佈不平衡,好的醫療資源都集中在城市的三級醫院,縣級和農村醫療資源匱乏,尤其是農村,醫院、醫生更是非常稀缺,導致病人生了病都往大醫院跑,結果大醫院“人滿為患”,小醫院“門可羅雀”,進一步加重了醫患關係的緊張和矛盾。

2012年7月7日《國務院關於建立全科醫生制度的指導意見》公佈,意見指出,到2020年,我國將初步建立起全科醫生制度,基本實現城鄉每萬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醫生,基本適應人民群眾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需求。

因此國家在培養醫護人才方面,需要覆蓋每一個城鄉,獲得執業醫師(護士)資格證和住院醫師規培證,滿足廣大老百姓對看病的需求。

第三、醫保,企業、保險、社會承擔醫療費用,在總醫療支出中佔很大的比例,國家、醫保、個人支出中佔了1/3,因此必須基本醫療保險全覆蓋,增加大病保險的抗風險能力,增加甲類、乙類社保藥物,將救命藥、常用藥、昂貴藥納入,增加醫療保險的力度。

生了大病,“不是等死,就是一夜回到解放前”,不是絕望就是悲哀,增加大病保險能提高抗風險的力度。

職業保險、生育保險、養老保險、意外保險還是比較缺乏的,很多礦工、農民工出現職業病、工傷的時候,很難找老闆要到錢,這些群體佔比很高,“拿命換錢,沒錢治命”,他們的現狀還是很悲哀的。

現在人口老齡化,獨生子女無法承擔雙親的贍養費用,以前很多人沒有養老保險,老年生活比較困窘。

保險是一道防護網,而且確實通過醫保確實可以降低醫藥、醫療費用。

但缺乏互聯網的情況下,不能異地報銷,只能自掏腰包支付昂貴的醫療費用,因此推出互聯網+醫療,解決異地報銷問題,還可以醫療信息網絡共享,網上可以提前預定門診,減少路費、排隊時間以及黃牛票高額掛號費。

未來互聯網在線醫療可以提前瞭解自身的信息,以免多跑路,花冤枉錢。

在國家、醫療醫藥、醫保三管齊下,加上互聯網+醫療,可以看見未來“看得起病,活得了命”的幸福曙光!

國家、醫藥、醫保三管齊下,徹底解決“看不起病,活不了命”痛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