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带动IC,我国集成电路各领域的差距在哪?

“中兴事件”后,网络上出现了很多不同声音,“中国大部分芯片需要依赖国外进口”,“IC产业发展与国外差距太大”,而有的观点,却认为中国IC产业已很强,什么芯片都能做了……

但其实,我们现在迫切需要的是清醒地认识IC产业的现实,远离这些妄自菲薄和夜郎自大观点。因为只有清醒认识了国内外的大环境,才能下定发展IC产业的决心,才能更好地展望集成电路产业的未来。

近几年中国成立了大基金之后,很多地方也跟进成立了地方基金来投资集成电路产业。但事实却并不是我们看到的那样,因为很多地方政府都夸大了投资数额,很多地方大概就只落实了他们喊出数字的20%左右,另外80%其实是不落实的。甚至有的地方政府根本没有准备好资金就直接上马了集成电路产业……

AI带动IC,我国集成电路各领域的差距在哪?

半导体发展每隔10到20年,就会有个杀手级的应用出来

自2013年,我国集成电路进口额高达2313亿美元,超过石油成为第一进口商品。 有专家表示,目前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成绩斐然,在封装测试和芯片设计方面已具备国际竞争实力,但在处理器等高端芯片、模拟芯片、光器件、配套设备材料和工艺、EDA/IP和软件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依然十分显著。

AI带动IC,我国集成电路各领域的差距在哪?

集成电路产业内的浮夸之风对产业百害无益

从全球半导体产业链来看,集成电路各领域的差距在哪些方面呢?

  • 高端芯片CPU:解决有无问题,并在特定领域实现应用,但在民用市场性价比上有待提升。
  • GPU领域:国内只有景嘉微公司有所布局,服务特种应用。
  • FPGA方面:国内的高云公司和紫光国芯公司的技术水平还较低。模拟芯片模拟芯片企业产品集中在中低端产品,在高电压、高频率、高性能、高可靠性方面与美国的差距非常显著。
  • 射频器件方面:国内公司在市场竞争力和器件性能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
  • 电力电子器件方面:国内企业除中车时代电气公司外,整体实力较弱。
  • 光器件:国内企业的产品以中低端光器件为主,高端器件95%以上从国外进口,综合国产化率不足15%,全球排名前10的光电子企业中,只有烽火集团旗下的光迅科技公司排在第5位,而市场份额只有5%,
  • 100G光电子收发器市场:国内企业的市场份额为0。设备材料我国设备仅在部分品种实现了单点突破,等离子刻蚀机、MOCVD、清洗剂等设备已实现国产化,但尚不具备面向先进工艺的成套工艺能力。
  • 材料方面:我国目前在8英寸硅片、金属靶材、铜电镀液、CMP研磨液、化学试剂等方面具备一定技术实力,但在面向先进制程工艺的12英寸硅片、特种气体、高纯化学试剂等材料方面技术实力依然薄弱。工艺国内尚处于28nm量产阶段,16/14nm还在研发中,与英特尔差距至少为3代。材料市场比设备市场大,去年设备超过了材料。中国有15%的产能,需要很多材料。但乐观地估计,国内能够供应的也只占大概5%。国内也有材料企业在成长,但是和国际差距还非常远。
  • EDA/IP:
    国内基本所有设计企业都依赖进口企业提供的设计工具。
  • 软件:我国基础软件差距较大。
AI带动IC,我国集成电路各领域的差距在哪?

AI算法应用将带动整个半导体需求

全球集成电路产业正处于技术变革时期,未来,挑战与机遇并存,中国半导体产业大有可为。

如今,新兴应用领域为我国半导体的发展带来新动力,AI在带动IC增长,但IC也在成就AI。例如,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将带来产业的深刻变革以及产业服务模式和生态的重构;人工智能发展带来近百亿美元芯片市场需求;5G将成为带动产业新一轮爆发式增长重要推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