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江陽區四級聯動打通一卡通「腸梗阻」

四川新聞網瀘州8月9日訊(易路勇 記者 嶽東)8月9日,記者從瀘州江陽區紀委監察委獲悉,長期以來該區把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一卡通”專項治理工作當成政治工程和民生工程來抓,組織區、鎮街、村(社區)、社(組)“四級”幹部,在宣傳發動、數據核查、嚴肅問責等方面狠下功夫,摸清底數、找準問題、整改糾錯,讓“一卡通”真正成為群眾的“明白卡”“連心卡”“幸福卡”。

宣傳發動營造氛圍

省、市相繼召開會議後,該區迅速行動,分別於7月3日、8月6日召開全區性大會,專題安排部署“一卡通”專項治理工作,明確了治理時間、內容、目標和任務,並抓好宣傳發動。

該區紀委監委通過“廉潔江陽”微信公眾號多次推送省、市、區紀委監委《關於限期主動說清問題的通告》,並連續在“廉潔江陽”微信公眾號推送提醒內容,要求鎮街、部門全覆蓋轉發到所有公職人員。

還在全區148個村(社區)公示欄、主要路口張貼海報,懸掛橫幅、標語,利用LED屏滾動播放公告內容,公佈舉報電話,鼓勵群眾監督。還依託廣播、電視、報紙、網站等載體進行立體式宣傳,敦促問題人員於8月15日前向當地紀檢監察機關主動說清問題。

與此同時,按照“人人見面、人人告知、人人承諾”要求,區紀委書記對18個鎮街黨(工)委書記、鎮街黨(工)委書記對班子成員和各村(社區)幹部、各村(社區)對各社(組)等層層開展“一對一”約談,做到“四個講清”,即講清當前形勢、講清政策底線、講清工作措施、講清“四種形態”。重點講清在要求期限內主動說清問題的,將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從輕、減輕處理或免處。

該區還組織各鎮街、村(社區)、社(組)和區級主管部門幹部簽訂《限期主動說清楚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一卡通”問題承諾書》2000餘份,承諾絕不隱瞞問題,否則自願接受組織從嚴處理。

細核數據摸清家底

為切實摸清項目、資金、卡等底數,該區及時制定下發《“一卡通”專項治理工作方案》,組建由政府區長任組長,常務副區長、區紀委書記任副組長的專項治理領導小組,建立日會商、周例會、月小結工作制度,強化督促指導和統籌協調。

7月3日,根據確定的33項檢查項目,區財政等8個主管部門分別就每項資金包及其子項目,逐一梳理出資金補助範圍、享受條件、申請程序等政策規定,形成《“一卡通”政策清單》。各主管部門牽頭,對自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期間所發放的每項資金,逐村逐社逐人梳理出發放花名冊。

各鎮街在自查自糾基礎上,會同區級主管部門和金融機構,嚴把“篩查卡、入戶核、拉網清”三個環節,對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項目、總額、發放金額、卡數、人數等基礎數據,進行逐項逐人清查比對,做到“村不漏戶、戶不漏人、人不漏項、項無差錯”。

“對不在當地的,通過電話等方式逐一與群眾聯繫核實,做到核查面達到100%。”該區況場街道紀工委書記王強介紹,對所有核查清理項目及發現問題都進行臺賬式管理,切實做到情況明、底數清、問題準。

嚴肅問責強化震懾

區治理辦抽調區財政、審計、人社等8個部門和中介機構人員組成8個檢查組,採取隨機方式,對18個鎮街的20個行政村16個社區2521戶進行入戶調查,查找問題,檢驗成效。

同時,該區紀委監委牽頭組織財政等10個部門,組成6個督查組,對鎮街、部門落實責任情況,是否100%自查清理,是否層層約談等情況進行督查。對搞選擇、打折扣、走過場,敷衍塞責、弄虛作假的,嚴肅追責問責。

近日,該區丹林鎮丹松村黨支部書記汪某、村主任夏某某先後來到鎮紀委,主動交代了2015年帶領村民耕地地力補貼資金的問題。

經調查,汪、夏2人於2015年分別代領村民耕地地力補貼資金1250元、1696元。鎮紀委綜合考量2人違紀性質、覺悟態度、後果影響、主動說清問題情節,根據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對2人給予誡勉談話處理。

“以前的事情認為沒事了。最近到處都看到紀委的《通告》,吃不好也睡不好,壓力很大……”汪某說,自從“一卡通”專項治理工作啟動以來,每天都有檢查組到村上來,就主動向組織交代了自己的問題。

同樣,通灘鎮兩個村的2名村幹部和3名鎮幹部也主動向鎮紀委交代不該發放而發放、錯發補助、代領補助的問題,5人均受到誡勉談話處理。

該區不僅檢查資金去向,還從“源頭”查起。“把從上往下查和從下往上清結合起來,徹底打通一卡通‘腸梗阻’。”區財政局副局長、“一卡通”治理辦主任王慶暉說,區農林等8個部門也檢查補貼資金髮放情況,對該發未發的,也將被問責。

同時,為了確保檢查結果的準確性,該區還通過區綜合電子監察中心大數據比對,對資金流向展開大數據分析,將資金髮放花名冊和銀行打款明細進行對比,對資金髮放到位情況進行全面核實,確保資金一對一發放到位。

截至8月8日,江陽區已清理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項目33項,資金總額3.86億元,發放2.87億元,共涉及40萬餘人14.05萬餘張卡,清理出問題15個,主動說清問題71人,主動上交違紀違規資金25萬餘元。

本網(平臺)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四川新聞網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