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亨利·卡蒂埃-布勒松大师的摄影奇缘(七)

(接上篇)

“史无前例的历史性会见”

陪同我参加这次拜会的罗伯特·普雷基,他的精神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会见之初,他总怕发生万一而影响会见气氛;一直到大师主动邀请我拍照并为我题字时,他的情绪才轻松起来。当送走卡蒂埃-布勒松大师与夫人之后,他认为总算是圆满地结束了这次难得的会见。回到宾馆会客厅坐下来,他才发觉会见时光说话没顾得上喝水,现在已是口干舌燥。

我与亨利·卡蒂埃-布勒松大师的摄影奇缘(七)

我与亨利·卡蒂埃-布勒松大师的摄影奇缘(七)

普雷基一边喝水,一边拿起大师题词的摄影集和影展请柬,他幽默地说把它们放在“布勒松刚坐过的椅子”上拍照留念。(于洋摄影)

卡蒂埃-布勒松像今天这样愉快亲切地会见一位外国摄影同行绝对是罕见的,这是史无前例的历史性会见。”普雷基依据他与卡蒂埃-布勒松大师交往30多年的经历这样说。

在这次“历史性会见”中,年近百岁的卡蒂埃-布勒松老人思维清晰,双目炯炯有神,谈吐幽默风趣,说话底气很足,话锋甚健,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这一切给我留下极深刻的印象。这也完全改变了以往听到的一些传说,有的传说卡蒂埃-布勒松年事已高,已经有些糊涂了,会见客人时常常是听不清或道不明。其实,那是老人家的一种绝妙的“谢客术”,让那些并不受他欢迎的访客及早知趣而退。

今天,李振盛成为当今世界上唯一的受卡蒂埃-布勒松大师邀请为他拍照的摄影师,于洋也成为拍摄卡蒂埃-布勒松与你合影照片最多的一位业余摄影师。这是令所有摄影师都会羡慕不已的事情

。”普雷基幽默地对我们说。

阿尔拉坦宾馆老板看到卡蒂埃-布勒松大师如此礼遇一位中国摄影师,便向普雷基询问其中缘由,他得知原委后赶紧取出一本“金色签名簿”让我留言,老板说这里面都是世界级名人的留言与签名,他说出了一长串我知道或不知道的人名。

我以中文竖写的传统方式题写留言,对这家宾馆多年来为阿尔勒国际摄影节所作贡献给予赞誉,落款是“中国摄影人李振盛”。老板说我是第一位在这本金色签名簿上留言的中国人,他请于洋将我的留言译成法文。一直站在柜台旁边观看的一位来自美国的摄影师对于洋说:“我们做梦都想把自己名字也能写到这本‘金色签名簿’上,但这个梦很难实现。”

我与亨利·卡蒂埃-布勒松大师的摄影奇缘(七)

阿尔拉坦宾馆老板是第一次看到中文的签名,他请于洋将我在“金色签名簿”上的中文题词译成法文。(李振盛摄影)

我仅仅是一个普通的中国摄影人而已,竟受到卡蒂埃-布勒松大师如此崇高的礼遇,这令我十分激动,深感自己是一个幸运者,会见中那些不可思议的情景就如同在梦幻中一般。

在返回巴黎的高速列车上,罗伯特·普雷基用非常流利的母语——法语——对于洋说:“卡蒂埃-布勒松与李振盛在纪实摄影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诸如他们都曾爱好绘画,后来又致力于纪实摄影,拍照时都特别讲究原始构图美,都喜欢拍摄现实生活中各种令人感动的瞬间和系列组照。他们俩都学过电影摄影,知道电影是无法修版也无法剪裁的,画面构图要在取景框中决定。因此,他们也把照相视同电影一样,也不去改变其原始构图。他们两个人的语言互不相通,两个人年龄相差两代人,两个人的生活经历也有天壤之别,可是他们的纪实摄影理念是相通的,艺术追求是相同的,他们在东西方不同国度里共同实践‘决定性瞬间’的理论,正是纪实摄影才让他们之间结下这种缘份,用中国话讲就是‘有缘千里来相会’!

“对一幅好照片进行剪裁,那就无疑等于将正确的比例关系抹杀掉。况且,构图差的照片,能够通过暗室放大机将其剪裁而改为成功的例子,是绝无仅有的”。卡蒂埃-布勒松大师向来反对剪裁照片。

罗伯特·普雷基作为我的《红色新闻兵》画册的编辑,他在该书前言中写道:“我们首先与李振盛一起确定相应的编辑原则与线索:任何图片均不重新剪裁,以便使观赏者不仅能够与拍摄者的观察同步,也能反映出胶片真实的记录。与此同时,图片严格按时间顺序编排,以便增强历史进程感。”连那些多张底片拼接的大场景照片也都是单幅分开来展示,让读者与观众自己去判断照片拼接起来的实际效果。这一编辑原则正好与卡蒂埃-布勒松大师所主张的理念相一致。

在20年的记者生涯中,我拍了无以数计的新闻照片,但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的这些照片会让这位世界摄影泰斗卡蒂埃-布勒松看了“很感动”,并且有机会应邀与他亲切会面,还得到大师的赞扬与褒奖。我虔诚地感恩苍天佑我,让我又一次成为幸运者。

人们常说:经历即是财富。与我心中的导师——亨利·卡蒂埃-布勒松大师的会见,是我一生中最重要、最幸运、最美好、也是最为传奇的一次经历。我与亨利·卡蒂埃-布勒松大师的这一段不可思议的摄影奇缘,是我人生中最可宝贵的“财富”。老人家的音容笑貌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

我与亨利·卡蒂埃-布勒松大师的摄影奇缘(七)

离开阿尔拉坦宾馆在阿尔勒的街头闲逛,我坐在一处石头台阶上,正在翻看录影/照相两用的摄录机上刚刚与卡蒂埃-布勒松大师会见时拍摄的图片。(于洋摄影)

由阿尔勒返回巴黎,普雷基建议我务必在飞返纽约之前去看一看正在总统图书馆举办的亨利·卡蒂埃-布勒松终身回顾展,展馆中展出他一生的摄影成就以及他曾使用过大量实物,让人增长知识,大开眼界。

当我站在卡蒂埃-布勒松大师影展海报前,回想起1960年8月中国文化艺术界在北京举办的《资产阶级形形色色展览会》,把布勒松当成“现代资产阶级流派中最能迷惑人,也是最反动的、最危险的一派”的总代表人物狠批猛打。当时,我正在长春电影学院摄影系读书,我们同学也在老师的带领下参加对布勒松的批判会……

我与亨利·卡蒂埃-布勒松大师的摄影奇缘(七)

四十多年后,中国文化界又对布勒松大师尊崇有加,各类媒体不断发表他的作品和报道他的故事。当我脚踏法国的土地上,有幸应邀与当年的批判对象、我心目中的导师布勒松大师亲切会面,其情其景,真有恍若隔世之感。(于洋摄影)

(后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