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困局引發連鎖反應 部分上市公司債務危機持續升級

一、上市公司負面輿情概況

根據鷹眼輿情繫統,上週(7月9日至7月15日),資本市場關注度較高的10大負面事件涉及永泰能源、盛運環保、華海藥業、羅牛山、印紀傳媒、中國天楹、譽衡藥業、鳳形股份、東方雨虹、高升控股等十家上市公司。(參見表一)

資金困局引發連鎖反應 部分上市公司債務危機持續升級

二、上市公司十大負面事件及負面指數

1.上市公司因負面事件導致公司股價巨幅波動最受關注。通過鷹眼輿情大數據分析發現,上週十大負面輿情事件中,被媒體報道最多的關鍵詞依次為:股價劇烈波動、債務危機及資金困局、併購重組、股權質押、股東減持等。(見下圖)

資金困局引發連鎖反應 部分上市公司債務危機持續升級

其中,在股價劇烈波動方面,盛運環保、華海藥業、羅牛山、印紀傳媒、中國天楹等均因負面事件導致股價出現巨幅波動;債務危機及資金困局方面,永泰能源、盛運環保等陷債務危機,東方雨虹資金鍊捉襟見肘,高升控股實控人家族被質疑陷資金困局;併購重組方面,印紀傳媒重組失敗,中國天楹88億高溢價收購被質疑空手套白狼,譽衡藥業129億瘋狂併購後如今55億元賣資產求生;股權質押方面,譽衡藥業股權質押比例超99%已有兩次被強平,盛運環保大股東部分質押股票跌破平倉線比例持續擴大;股東減持方面,華海藥業陷“毒素門”前大股東曾減持,羅牛山因“賽馬”概念股價暴漲董事長減持同時呼籲員工增持引質疑。

2.負面指數。根據鷹眼輿情繫統,從公司債務及資金鍊、股權質疑情況、增減持、併購重組等維度,綜合分析上述上市公司的投資風險。其中,永泰能源、盛運環保當前處於的債務危機中,風險係數為四顆星;華海藥業、羅牛山、印紀傳媒、中國天楹、譽衡藥業和鳳形股份等被曝出的負面輿情事件對公司的影響程度為中等,風險係數三顆星;東方雨虹和高升控股等相關負面輿情暫未擴散,相關事件的發展方響有待觀察,短期也有一定的投資風險。(注:星級僅代表短期內負面事件對股價的影響程度,不適用於對上市公司的長期投資參考)。(參考表二)

資金困局引發連鎖反應 部分上市公司債務危機持續升級

三、輿論主要評論及風險提示

1.永泰能源陷債務危機,“借新還舊”的舉債模式致資金鍊斷裂。

評論:長江商報:綜合考慮貨幣資金受限(以截至去年底23.43億元資金受限數為依據)及現金流淨增長情況,預計公司年內資金缺口或將超過240億元。

風險提示:股票整體質押比例過高,定增融資受限,債券續發不暢,銀行授信所剩不多的情況下,永泰能源面臨較大的財務風險。一旦債權方要求提前還款,財務風險或將來臨。

2.盛運環保陷入鉅虧公司賬戶遭凍結,大股東部分質押股票跌破平倉線比例持續擴大。

評論:和訊名家、投資快報:去年以來,盛運環保麻煩纏身,債務違約、擔保問題、監管問詢、重組失敗等一系列利空接踵而來。如今,盛運環保寄希望債務重組求得生機。

風險提示:7月12日,連續九個一字跌停的盛運環保股價上演“地天板”,而現在公司仍處在債務危機中,對中小投資者來說,若“搶反彈”去投機,可能會導致血本無歸。

3.華海藥業陷毒性雜質門股價大跌,事發前大股東曾減持。

評論:新京報:華海藥業涉事藥品主要市場的在海外,目前已經停產,暫無法確評估此事件對當期業績的影響。

風險提示:未來華海藥業可能面臨退貨的風險,以及製劑廠商因召回所要承擔的附帶責任,業績受到影響已是板上釘釘。

4.羅牛山因“賽馬”概念股價暴漲引質疑,董事長減持同時呼籲員工增持,連收三封監管函。

評論:和訊網等:董事長在減持的同時曾倡議全體在職員工增持公司股票,並承諾“兜底”。值得注意的是,這6名員工增持的股票大部分在規定出售日期之前就賣出了,因此最終無需董事長進行補償兜底。羅牛山炒作股價有配合董事長減持或躲避補償的嫌疑。

風險提示:一家賬上只有5.9億元的養豬公司,卻要投資約287億在海南搞賽馬小鎮,若屬實,資金來源將會是另一個焦點。若只是炒作概念,而被炒高的股價也很快會被打回原形。

5.重組失敗,印紀傳媒復牌暴跌,停牌期實控人轉讓股權。

評論:暫無評論。

風險提示:在停牌前,實控人和一致行動人股票已觸及平倉線,如今股價復牌後再度跌停,會不會再遇爆倉可能?另外公司重大資產重組停牌接力“平倉風險”停牌,重大資產重組事項是不是為躲避股價連續下跌的緩兵之計?實控人頻頻質押股票,連續轉讓股權是不是因為資金鍊緊張?

6.中國天楹88億高溢價收購市場不買賬,被質疑空手套白狼。

評論:新浪財經:中國天楹88億的對價收購,其中以股份方式支付對價64.04億元,以現金方式支付對價約24.78億元。中間還經歷了多次增資,這一資本運作的過程,讓人眼花繚亂,卻又簡單明瞭,說白了就是個左手換右手的過程。這意味著,不用花公司一分錢就能完成境外併購。

風險提示:任何背後的資本運作都逃脫不了市場群眾的眼睛,市場“用腳投票”後,犧牲的又是中小股東的利益。

7.譽衡藥業129億瘋狂併購,如今55億元割肉3家核心資產求生。

評論:斑馬消費:譽衡藥業瘋狂併購的這些醫藥資產普遍沒有關聯性,沒辦法形成協同效應,後期還需要上市公司“反哺”,業績才可能得到增長。

風險提示:目前,公司業績面臨承壓,眼前更讓人憂心的是高企的債務。而今年2月至6月,公司實控人及控股股東已兩次被強制平倉,其股權質押比例已超過99%。

8.鳳形股份被曝為了確保非公開發行順利實施,高管涉嫌通過關聯人賬戶提供1億元資金操盤股價,最終致股價雪崩。

評論:暫無評論。

風險提示:若爆料屬實,鳳形股份恐將遭到監管調查,而當初跟著股價上漲進去的散戶此時不是“割肉”就是“站崗”。

9.東方雨虹陷高槓杆經營危局,白馬股股價隕落。

評論:新浪財經:公司和實控人在上市公司營收利潤年年高速增長的背景下資金鍊卻捉襟見肘, 原因在於公司存在應收賬款回款慢佔比高、存貨情況或誤導投資者、自由現金流不足、擴張過於激進等幾大問題。

風險提示:目前公司除了大股東質押存在風險之外,現金流角度顯示公司財務穩健性亦堪憂。公司2017年年報可以看出,其發展極度依賴籌資活動,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淨額(2394萬)甚至不足以覆蓋公司帶息債務產生的利息(財務費用1.03億)。如果公司不能儘快改變經營現金流淨額失血情況,一旦融資不順,公司或有資金鍊斷裂的財務風險。

10.高升控股2億借貸糾紛未披露,公司銀行賬戶曾因該事項被凍結。

評論:證券時報:高升控股及其大股東、實控人及個別董事等涉及金額2.2億元的借貸糾紛和公司銀行賬戶曾因該事項被凍結,上述兩項重要信息均並未進行披露。而圍繞高升控股及其大股東、實控人家族,還有很多未解的謎題。

風險提示:該公司的借貸糾紛使輿論懷疑實控人家族可能陷入資金困局,而這關鍵信息並未向投資者披露,是否涉嫌信披違規?儘管公司業績看起來穩定,但這背後還有多少信息沒有公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