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削減援助 救濟機構面臨資金缺口 百萬巴勒斯坦難民陷生存危機

自1948年以來,中東戰火就未曾停息過,無情的戰爭機器製造了上百萬巴勒斯坦難民,他們失去家園,沒有國籍,只能依靠聯合國救濟生活。痛苦的經歷和動盪的生活又滋生出新的戰爭,歷史在暴力和流血中循環往復。

美國削減援助 救濟機構面臨資金缺口 百萬巴勒斯坦難民陷生存危機

當聯合國投票決定將巴勒斯坦劃分為一個阿拉伯國家和一個猶太國時,暴力事件一觸即發。阿拉伯人強烈反對以色列建國,聲稱要把猶太人逐入地中海,雙方隨之展開生存之戰。1948年5月14日,無法控制局勢的英國軍隊撤離巴勒斯坦,以色列宣佈獨立。幾小時後,5支來自埃及、敘利亞、外約旦、黎巴嫩和伊拉克的阿拉伯軍隊入侵以色列。戰爭的結果是:以色列拓展了5000平方公里領土;外約旦佔領了今天被稱為耶路撒冷舊城和約旦河西岸的領土,控制了這一聯合國計劃用來建立一個阿拉伯人國家的主要區域;另一個被劃分給阿拉伯人的地區——加沙地帶,則被埃及佔領;原來居住在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紛紛逃離家園,產生大量難民。

美國削減援助 救濟機構面臨資金缺口 百萬巴勒斯坦難民陷生存危機

從以色列人的角度看,阿拉伯人可以留在自己的家鄉,成為這個新生國家的一部分。事實上,在以色列國土內的39.7萬阿拉伯人中,大約有16萬選擇了留守,並取得了以色列國籍。到2014年阿拉伯人口達到以色列總人口的21%以上。

按照法律,他們享有平等權利,阿拉伯語與希伯來語同樣是以色列的官方語言。

然而更多的阿拉伯人選擇了離開,他們有的遭到激進猶太人的驅逐,有的為了避免捲入戰火而逃離,第一次中東戰爭大約有65萬巴勒斯坦人淪為難民,後繼戰爭又催生數十萬難民,主要分佈在約旦河西岸、加沙地帶以及約旦、敘利亞和黎巴嫩。約旦國王阿卜杜拉在回憶錄中寫到:巴勒斯坦人的悲劇在於他們被大多數領導人用錯誤且不切實際的承諾所麻痺,相信自己不人被拋下;相信8000萬可拉伯人和4億穆斯林會立刻奇蹟般地解救他們。實際上,除了約旦在1954年給了難民國籍外,其他阿拉伯國家都拒絕接受他們為本國公民。他們不得不居住在難民營,依靠聯合國的救濟生活。聯合國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工程處負責籌集各國捐款,為難民提供食物和人道主義援助。今年美國削了對難民的援助後,近東救濟工程處總幹事皮埃爾·克朗恩布爾表示該機構面臨44.46億美元的資金缺口。

美國削減援助 救濟機構面臨資金缺口 百萬巴勒斯坦難民陷生存危機

巴勒斯坦難民的處境令人同情,與此相對照的是猶太難民則得到重新安置。1948年至1972年,大約有82萬猶太人被驅逐出,或被迫逃離阿拉伯國家,這些難民大部分被安置在以色列,並在那裡安居樂業,過上了正常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