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大家坐下来,咱们算一笔铜仁市万山区贫困户的“脱贫账”

分享|大家坐下来,咱们算一笔铜仁市万山区贫困户的“脱贫账”

记者:贾过之

分享|大家坐下来,咱们算一笔铜仁市万山区贫困户的“脱贫账”

8月7日,“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贵州大型主题调研采访活动走进铜仁市万山区敖寨乡,路边一排排鳞次栉比的大棚异常醒目,这里的农户通过食用菌、蔬菜等种植正慢慢趟出一条致富路。

分享|大家坐下来,咱们算一笔铜仁市万山区贫困户的“脱贫账”

铜仁市万山区敖寨乡中华山村蔬菜大棚丝瓜迎来丰收

敖寨乡中华山村村民李桂花家有6口人,以前全家主要的收入来源只有丈夫在外微薄的的务工收入,家里的包谷、水稻等一般农作物种植单单只是满足一家人填饱肚子,李桂花平常基本只负责带娃做饭整理家务,日子过得捉襟见肘,是村里典型的贫困户。

但自从村里组建合作社搞起了集体经济之后,李桂花的生活开始发生变化。她把自家闲置的土地流转给了合作社搞大棚建设,同时自己反过来又在家门口给合作社打工,不仅学到了技术,每年还有一笔可观的收入。

活动当天,记者一行碰到了正在蔬菜大棚管理黄瓜的李桂花,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自己的收入账。“去年从村里分到手的红利有2500元,合作社打工一天70元,一年也可以有2万的收入,还有5亩土地一年的流转租金3200元,总共一年有近3万元的收入,”李桂花说,比起以前自己的零收入,她已经非常知足了。

分享|大家坐下来,咱们算一笔铜仁市万山区贫困户的“脱贫账”

李桂花正在管理大棚黄瓜

李桂花“账本”里说的“分红”指的是村里扶贫资金给她带来的收益。据敖寨乡党委书记杨勤介绍,为切实解决贫困户利益联结问题,近年来,铜仁市万山区以敖寨乡中华山村为试点,创新实施了“622”扶贫机制,整合精准扶贫项目资金100万元和专项扶持资金539.6万元,作为该村172户贫困户的股金,以“村党组织+合作社+农户”模式,由村支“两委”牵头,贫困户参与,大力发展食用菌、蔬菜等种植产业,利润按“622”模式进行分红,将纯利润的60%用于贫困户、20%用于村集体经济积累、20%用于合作社管理人员奖励。

分享|大家坐下来,咱们算一笔铜仁市万山区贫困户的“脱贫账”

敖寨乡中华山村将企业与贫困户之间的利益联结透明化

“我们全区都在推广622模式,每个乡镇(街道)至少抓一个示范点,每个村至少建一个合作社,引导贫困户将手中的资源、资产等要素整合起来抱团发展,”杨勤说。

分享|大家坐下来,咱们算一笔铜仁市万山区贫困户的“脱贫账”

中华山村食用菌基地

目前,敖寨乡仅仅中华山食用菌基地规模就已达1200多亩,年产食用菌1100万棒,销售收入突破1亿元,并辐射带动了1000多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户年均分红达3500元。同时,还新建了蔬菜大棚、葡萄、香柚、油茶等种植基地4万亩,形成了“乡乡有大棚基地、村村有集体经济、户户有增收途径”的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