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大家坐下來,咱們算一筆銅仁市萬山區貧困戶的「脫貧帳」

分享|大家坐下来,咱们算一笔铜仁市万山区贫困户的“脱贫账”

記者:賈過之

分享|大家坐下来,咱们算一笔铜仁市万山区贫困户的“脱贫账”

8月7日,“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慶祝改革開放40年”貴州大型主題調研採訪活動走進銅仁市萬山區敖寨鄉,路邊一排排鱗次櫛比的大棚異常醒目,這裡的農戶通過食用菌、蔬菜等種植正慢慢趟出一條致富路。

分享|大家坐下来,咱们算一笔铜仁市万山区贫困户的“脱贫账”

銅仁市萬山區敖寨鄉中華山村蔬菜大棚絲瓜迎來豐收

敖寨鄉中華山村村民李桂花家有6口人,以前全家主要的收入來源只有丈夫在外微薄的的務工收入,家裡的包穀、水稻等一般農作物種植單單只是滿足一家人填飽肚子,李桂花平常基本只負責帶娃做飯整理家務,日子過得捉襟見肘,是村裡典型的貧困戶。

但自從村裡組建合作社搞起了集體經濟之後,李桂花的生活開始發生變化。她把自家閒置的土地流轉給了合作社搞大棚建設,同時自己反過來又在家門口給合作社打工,不僅學到了技術,每年還有一筆可觀的收入。

活動當天,記者一行碰到了正在蔬菜大棚管理黃瓜的李桂花,她給記者算了一筆自己的收入賬。“去年從村裡分到手的紅利有2500元,合作社打工一天70元,一年也可以有2萬的收入,還有5畝土地一年的流轉租金3200元,總共一年有近3萬元的收入,”李桂花說,比起以前自己的零收入,她已經非常知足了。

分享|大家坐下来,咱们算一笔铜仁市万山区贫困户的“脱贫账”

李桂花正在管理大棚黃瓜

李桂花“賬本”裡說的“分紅”指的是村裡扶貧資金給她帶來的收益。據敖寨鄉黨委書記楊勤介紹,為切實解決貧困戶利益聯結問題,近年來,銅仁市萬山區以敖寨鄉中華山村為試點,創新實施了“622”扶貧機制,整合精準扶貧項目資金100萬元和專項扶持資金539.6萬元,作為該村172戶貧困戶的股金,以“村黨組織+合作社+農戶”模式,由村支“兩委”牽頭,貧困戶參與,大力發展食用菌、蔬菜等種植產業,利潤按“622”模式進行分紅,將純利潤的60%用於貧困戶、20%用於村集體經濟積累、20%用於合作社管理人員獎勵。

分享|大家坐下来,咱们算一笔铜仁市万山区贫困户的“脱贫账”

敖寨鄉中華山村將企業與貧困戶之間的利益聯結透明化

“我們全區都在推廣622模式,每個鄉鎮(街道)至少抓一個示範點,每個村至少建一個合作社,引導貧困戶將手中的資源、資產等要素整合起來抱團發展,”楊勤說。

分享|大家坐下来,咱们算一笔铜仁市万山区贫困户的“脱贫账”

中華山村食用菌基地

目前,敖寨鄉僅僅中華山食用菌基地規模就已達1200多畝,年產食用菌1100萬棒,銷售收入突破1億元,並輻射帶動了1000多貧困群眾增收致富,戶年均分紅達3500元。同時,還新建了蔬菜大棚、葡萄、香柚、油茶等種植基地4萬畝,形成了“鄉鄉有大棚基地、村村有集體經濟、戶戶有增收途徑”的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