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远儒”传统的广州注重实惠,是2000年商贸历史积淀的结果?

自由、开放、包容、务实,基本可以概括广州的文化基质,而这些基质的形成,总体上服从地理环境决定论。

素有“远儒”传统的广州注重实惠,是2000年商贸历史积淀的结果?

先说自由。胡适曾做过一次演讲,题目是《中国文化里的自由传统》,他在其中说道:“秦朝统一以后,思想一尊,因为自由受到限制,追求自由的人,处于这‘无所逃于天地之间’的环境中,要想自由实在困难,而依然有人在万难中不断追求。”此话不假,但广州却并非“无所逃于天地之间”。南岭横亘于北部,导致岭南与中原之间交流艰难,儒家自西汉以来“思想一尊”,却对岭南影响较弱。作为岭南中心的广州,因此素有“远儒”传统,人们不受单一思想桎梏。

素有“远儒”传统的广州注重实惠,是2000年商贸历史积淀的结果?

开放也与地理环境息息相关。正因与内陆交通困难,人们只能将目光投向海外,形成了对外贸易优势。汉代,广州是丝绸之路起点;唐代,已是世界著名商埠,与50多个国家有经济文化往来;宋时,广州成为中国海外贸易第一大港;到了元代,已与140多个国家有贸易关系;清朝闭关锁国时期,广州依然是唯一对外开放的港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世界两大阵营对立,中央仍然在1957年把第一届“广交会”(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放在广州,至今已有60年历史。

素有“远儒”传统的广州注重实惠,是2000年商贸历史积淀的结果?

包容则是开放的逻辑产物,可从内外两个维度打量。内部维度是北人南迁,秦始皇遣50万人征伐岭南,作为副将的赵佗和主将任嚣进入广州,汉人与土著的百越民族开始了交融历史。秦亡之后赵佗割据岭南,自称南越王,努力稳定族群关系。此后客家人历次南迁,以及贬官、罪囚南来,形成岭南的天涯沦落人杂处之所的地位。

素有“远儒”传统的广州注重实惠,是2000年商贸历史积淀的结果?

外部维度则是对外开放,六朝时期就有外国僧侣到广州传教、建寺;唐朝国力强盛,广州更成为外国使节、商旅集中登陆地点,今天光塔路一带的“蕃坊”,居住着12万外国商人及其家属;宋代及以后,“万国衣冠,络绎不绝”。对于这样一个容纳内部不同地域和民族百姓、外部不同国籍身份客商的城市而言,包容几乎是唯一出路,无可选择。学者考据认为,粤语(广州话)就是北方古汉语与百越土著语交汇的产物。人人皆知广州人爱花,从文化人类学角度看,花其实是语言不通的异质人群之间交流简化、表达善意的符号。

素有“远儒”传统的广州注重实惠,是2000年商贸历史积淀的结果?

最后,务实其实全然是商人的特质,不尚空谈,注重实惠,是2000年的商贸历史里经济理性长期积淀影响社会文化的结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