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遠儒」傳統的廣州注重實惠,是2000年商貿歷史積澱的結果?

自由、開放、包容、務實,基本可以概括廣州的文化基質,而這些基質的形成,總體上服從地理環境決定論。

素有“遠儒”傳統的廣州注重實惠,是2000年商貿歷史積澱的結果?

先說自由。胡適曾做過一次演講,題目是《中國文化裡的自由傳統》,他在其中說道:“秦朝統一以後,思想一尊,因為自由受到限制,追求自由的人,處於這‘無所逃於天地之間’的環境中,要想自由實在困難,而依然有人在萬難中不斷追求。”此話不假,但廣州卻並非“無所逃於天地之間”。南嶺橫亙於北部,導致嶺南與中原之間交流艱難,儒家自西漢以來“思想一尊”,卻對嶺南影響較弱。作為嶺南中心的廣州,因此素有“遠儒”傳統,人們不受單一思想桎梏。

素有“遠儒”傳統的廣州注重實惠,是2000年商貿歷史積澱的結果?

開放也與地理環境息息相關。正因與內陸交通困難,人們只能將目光投向海外,形成了對外貿易優勢。漢代,廣州是絲綢之路起點;唐代,已是世界著名商埠,與50多個國家有經濟文化往來;宋時,廣州成為中國海外貿易第一大港;到了元代,已與140多個國家有貿易關係;清朝閉關鎖國時期,廣州依然是唯一對外開放的港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世界兩大陣營對立,中央仍然在1957年把第一屆“廣交會”(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放在廣州,至今已有60年曆史。

素有“遠儒”傳統的廣州注重實惠,是2000年商貿歷史積澱的結果?

包容則是開放的邏輯產物,可從內外兩個維度打量。內部維度是北人南遷,秦始皇遣50萬人征伐嶺南,作為副將的趙佗和主將任囂進入廣州,漢人與土著的百越民族開始了交融歷史。秦亡之後趙佗割據嶺南,自稱南越王,努力穩定族群關係。此後客家人歷次南遷,以及貶官、罪囚南來,形成嶺南的天涯淪落人雜處之所的地位。

素有“遠儒”傳統的廣州注重實惠,是2000年商貿歷史積澱的結果?

外部維度則是對外開放,六朝時期就有外國僧侶到廣州傳教、建寺;唐朝國力強盛,廣州更成為外國使節、商旅集中登陸地點,今天光塔路一帶的“蕃坊”,居住著12萬外國商人及其家屬;宋代及以後,“萬國衣冠,絡繹不絕”。對於這樣一個容納內部不同地域和民族百姓、外部不同國籍身份客商的城市而言,包容幾乎是唯一出路,無可選擇。學者考據認為,粵語(廣州話)就是北方古漢語與百越土著語交匯的產物。人人皆知廣州人愛花,從文化人類學角度看,花其實是語言不通的異質人群之間交流簡化、表達善意的符號。

素有“遠儒”傳統的廣州注重實惠,是2000年商貿歷史積澱的結果?

最後,務實其實全然是商人的特質,不尚空談,注重實惠,是2000年的商貿歷史裡經濟理性長期積澱影響社會文化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