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登基後,老八下場很慘,爲何老十四能躲過一劫?

潘欣冉


清世宗雍正帝即位之後,之所以“暴斃”了八弟允禩、九弟允禟,卻放過了一母同胞、但同為皇位競爭對手的的十四弟允禵,只幽禁了事。個人覺得,原因大致有這麼幾個:



一、\t允禵和雍正帝是一母同胞,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單就血緣而論,允禵是所有二十三個有齒序的兄弟中和雍正帝關係最親近的。個人覺得,雍正帝沒有殺允禵多多少少還是有這方面原因的。當然,這應該不是主要原因。畢竟,歷朝歷代許多人為了皇位連親爹都能殺,更何況一母同胞的親兄弟?



二、\t雍正元年,允禵和雍正帝的生母孝恭仁皇后烏雅氏去世之後不久,便傳出了雍正帝逼死生母的謠言。由於從小不是由生母撫養長大,加之烏雅氏可能多少有那麼點兒一碗水不端平、厚此薄彼,雍正帝和烏雅氏關係冷淡是事實。但是,個人覺得,從雍正帝即位後便正式冊封烏雅氏為皇太后來看,逼死生母這樣大逆不道的事實雍正帝應該還是不會去幹的。雖說謠言止於智者,但是如果雍正帝殺掉了允禵就等於是自己坐實了這個謠言。連一母同胞的親弟弟都狠心殺了,逼死生母便顯得沒有那麼不可能了。以雍正帝的才智,不會想不到這一層。



三、\t允禵雖然是康熙末年最有實力和雍正帝爭位的兄弟,但是早期的允禵並沒有形成自己的勢力。在被乃父賦予兵權之前,允禵基本只是允禩集團的一個邊緣人物。由於和雍正帝的這一層關係,允禩對允禵和對允禟等人不同,多少還是有所保留的,且拉且防。所以,允禵一直沒能形成自己的勢力,而允禩的勢力又不能為其所用。正因為此,允禵並沒有與乃兄雍正帝發生過什麼直接的正面衝突,加之一母同胞的緣故,二人的關係始終保持一種若即若離的狀態。這可能也是雍正帝后來並沒有過於憎惡允禵、欲殺之而後快的原因之一。



四、允禵作為允禩集團邊緣人物的尷尬地位直到其被乃父康熙帝賦予兵權、領軍出征之後才有所改觀。但是,允禵從領軍出征到清聖祖康熙帝去世時間並不長,且清朝的軍隊多為臨時調動,之前互不統屬。他想要在短期內發展、培植鐵桿勢力很難。再者,允禵領軍出征後即遠離朝堂,即便發展、培植自身勢力,也多限於一些丘八將領,他的手始終無法伸進權力核心。也就是說,允禵後期發展和培植的勢力對朝局的影響甚微。雍正帝即位之後,允禵隨即被削奪了兵權,其軍中勢力必然也同時受到了削弱,而他在朝堂之上的影響力又近乎為零,這可能也是雍正帝不急於誅殺他的原因之一。



五、\t允禵被削奪兵權以後雍正帝甚至一度並沒有處理和為難他。或許是準備像對允禩等人那樣溫水煮青蛙,又或許在給予自己這個唯一的胞弟服軟認輸的機會。但是,允禵雖然迫於形勢不得已低頭認可了雍正帝的地位,但明顯是心中不服的。而缺乏自身勢力的他,彼時能做的只有跟著允禩集團起鬨架秧子而已。雍正四年,允禩集團正式倒臺之後,他也就徹底成了孤家寡人,彼時的雍正帝已經沒有必要、也不屑再殺了他而多揹負一個誅殺同胞兄弟的罪名了。



六、\t允禵被幽禁之後,經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可能自己也看開了這一切。幾乎沒有任何史料記載允禵被幽禁之後還有什麼不法言論、舉動。甚至被侄子清高宗乾隆帝解除幽禁之後,允禵依然是低調行事、本分做人。這也是為什麼他能善終,還得以以恂郡王之尊壽終正寢的原因之一。權力這東西,一旦自己看淡了,不去爭了,一切也就都隨之結束了。


不務正業歪醫生


向敬之

雍正登基後,雖然第一時間命皇八弟允禩為總理王大臣、和碩廉親王、理藩院尚書等要職顯爵,但他對八爺一黨的打擊可謂是狠毒刻薄的。

雍正四年,雍正帝坐穩江山後,以種種藉口對允禩革職、削爵、圈禁,改名阿其那。很快,允禩死於非命。李紱報告,允禩突發腹痛。民間傳聞,允禩死於毒殺。

而在是年六月初一日,雍正決定對允禩集團集體動手,於是將允禩、允禟、允禵之罪狀頒示全國,議允禩罪狀四十款、允禟罪狀二十八款、允禵罪狀十四款。

允禩和允禟相繼死得蹊蹺,但允禵雖長期遭受雍正的貶抑和打擊,革除王爵、貝子,但只是監禁在景山壽皇殿為聖祖守陵,他的宗籍一直沒有像處理允禩、允禟那樣被開除。

其中是有原因的:

1.允禵是雍正一母同胞的兄弟,雖然政見不一,允禵選擇了支持允禩。雍正如果徹底嚴懲自己的胞弟,自然會讓他揹負更多不孝、不容胞弟的罵名,不但應徵了弒兄屠弟的罪惡,而且坐實了謀父逼母的罪行。

2.允禵的所謂罪行,就是支持了允禩,並無其他,後來乾隆帝為允禩集團翻案時,也說允禩並無謀逆之實,那麼支持者允禵更是罪不至死。

3.允禵是康熙生前欽點的大將軍王,給世人眼裡,康熙有意重其權、崇其功,以便他成為儲君。如果雍正殺了允禵,不啻於告示世人,他雍正篡位後殺人滅口。

4.雍正給康熙晚年重用允禵提供了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即康熙不想允禵牽扯進諸子爭儲戰爭,故而將他調至西北軍前,讓他遠離是非,不參與其中。


以禮觀書


葛大小姐回答這個問題:

康熙帝

康熙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一生共下35個兒子,20個女兒,還有一個養女,共56個孩子。

康熙一生,勵精圖治,創造了較為穩定的局勢,人民生活得到較大改善,國家財富有所積累,疆域遼闊,整個社會處於發展階段,故被稱為康熙盛世。

毫無疑問,和很多的帝王相比,康熙是一個好皇帝,但是,卻不是一個好爸爸,在康熙王朝發生了較為嚴重的“九子奪嫡”事件,嚴重分散了康熙的精力,影響了國家的發展。

九子奪嫡都有誰:

大阿哥愛新覺羅·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

九子如何奪嫡:

康熙十四年,立二阿哥胤礽為皇太子(2歲),康熙認為只要立下太子,就斷了其他皇子的念頭,也就不會出現爭奪皇位的現象,其實,恰恰相反,皇太子不爭氣,能力素質差,揹著康熙幹了不少髒事兒,先後兩次被廢,其他皇子群起而攻之,皇位爭奪戰更加激烈。

八阿哥胤禩,此人精明能幹,善於籠絡人心,人稱“八賢王”,他勾結大阿哥胤禔、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十四阿哥胤禵等皇子,處處給太子下絆,結成了最大的八爺黨,時刻不忘覬覦皇位,被康熙察覺後關押,後又釋放。胤禩看到自己接班的希望渺茫,就轉而支持十四阿哥胤禵上位,推舉胤禵為大將軍王,出兵平定準噶爾叛亂。

四阿哥胤禛 影視圖

四阿哥胤禛本來屬於太子黨,太子第一次被廢后,他積極為太子說好話,待到太子第二次被廢,他看到太子徹底涼涼,就開始考慮上位的事情,聯合十三阿哥胤祥等人,形成了四爺黨,和以八阿哥胤禩為首大八爺黨明爭暗鬥。

十四阿哥胤禵 影視圖

十四阿哥胤禵被圈禁。

康熙六十一年,病逝於暢春園,遺詔四阿哥胤禛繼位,他令人攜密諭赴藏奪取十四阿哥胤禵撫遠大將軍印信,護送回京參加葬禮。胤禵十分憤恨,對皇上出言無狀,四阿哥胤禛登基後,立即將胤禵軟禁,先是派他去給康熙守靈,不許返京,後來,始終還是不放心,害怕其他阿哥擁立胤禵,就將他改為圈禁,雍正在位期間,胤禵一直被圈禁,乾隆即位不久,就釋放了胤禵,先後封為奉恩輔國公、多羅貝勒、多羅恂郡王,先後任正黃旗漢軍都統、總管正黃旗覺羅學等職務。

八阿哥胤禩 影視圖

八阿哥胤禩結果很慘!

而八阿哥胤禩的處罰就很嚴厲了,雍正登基後,為穩定人心,封胤禩為和碩廉親王,辦理工部事務,但胤禩是個不省心的人,始終對皇位不死心,繼續結黨營私,煽動雍正的兒子弘時窩裡鬥,又聯合關外八旗王爺和隆科多,借恢復八王議政,差一點就奪取雍正的帝位。雍正不再客氣,公佈胤禩四十條罪狀,圈禁宗人府,抄家,家人發配,並改其名為“阿其那”(滿語“akina”的音譯。舊說是狗的意思),當年九月,胤禩因咳嗽病逝於監獄,民間普遍認為他是被雍正毒死的。

雍正帝

都是親兄弟,為什麼八阿哥胤禩和十四阿哥胤禵差距這麼大呢?

一是親情。雍正帝和十四阿哥胤禵是一奶同袍,母親都是孝恭仁皇后烏雅氏,雖然四阿哥胤禛被送給當時剛喪子的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撫養,但兩人始終是親兄弟,雍正繼位後,孝恭仁皇后還活著,她是不可能看著雍正殺自己的弟弟的,所以,當雍正帝打壓十四阿哥胤禵時,其母烏雅氏非常生氣,拒絕接受皇太后的尊位。

二是威脅小。十四阿哥胤禵雖然和雍正不是一路人,投靠了八爺黨,但是,並沒有給雍正造成太大的麻煩,而且胤禵性格耿直,康熙駕崩時,胤禵雖然手握重兵,但是卻沒有任何異常舉動,而且,雍正派人奪取兵權時,胤禵交權還是比較痛快的。

三是威望大。胤禵被封為大將軍王,平定了準噶爾部的叛亂,保證了西藏多年的安定,且胤禵統帥新疆、甘肅、青海的八旗、綠營部隊,近三十萬,善於用兵,無論在西北還是在軍中,威望都極高,雍正不得不有所顧忌。

四是心裡有鬼。康熙突然病逝,究竟是傳位十四阿哥胤禵還是傳位於四阿哥胤禛,除了幾個當事人,無人知道,但是民間都盛傳雍正將“傳位十四阿哥”改為“傳位於四阿哥”,才奪取帝位,如果匆匆忙忙將胤禵殺了,恰恰證明這個傳聞是真的。


帝位的爭奪始終都是殘酷的,雍正一生揹負“謀父、逼母、弒兄、殺弟”的名聲,為了改變這種皇位爭奪的教訓,雍正不再設立太子,駕崩前當著眾人將遺詔放到宮殿匾額後,防止了再次爆發皇位爭奪戰。



(我是熱愛歷史故事的葛大小姐,如果你也喜歡探討歷史的話,那就算找對人了,關注我,每天都有精彩的歷史故事看!)

葛大小姐


雍正登基,幾家歡喜幾家愁。歡喜者,自然是雍正本人,雍正的兒子、媳婦、親孃,再者就是雍正的擁護者,張廷玉、隆科多、年羹堯。可是也有不高興的,首當其衝要數“八爺黨”這一派的人物包括八爺、九爺、十爺這三兄弟,還有十四爺,其餘還尚不足入雍正的法眼。

但是“八爺黨”中,除了八爺是主謀、九爺、十爺是“搖旗”外,十四爺並不是完全和“八爺黨”一條心。因為老十四也想當皇帝,也想有所作為,只是苦於自己輩分太小,心機和能力又較諸位哥哥弱,才委身於“八爺黨”,一方面是尋求“庇護”,另一方面也是在近水樓臺地學“老八”。再加上和雍正又是一母同胞,自然在懲罰上要比八爺輕很多。其實只要明白為什麼懲罰老八,就明白老十四憑什麼避禍,能置身事外。

第一,沒當皇帝,卻操著皇帝的心,想著皇帝的事,用著皇帝的計。八爺,號稱“八賢王”,是因為得人心,相當有人緣。有人說“得人心”不好麼?這問題要看從哪個角度說,要是皇帝得人心,一切ok,君明臣賢,上下和睦;但要是大臣或王爺得人心,可能皇帝就坐不住了,勾心鬥角、血雨腥風就會立刻席捲宮廷。

《韓非》說,賞罰是皇帝的特權,大臣的任務是幹好本職工作,兩者相輔相成,皇帝根據大臣的工作給予獎賞、懲罰,一方面保持大臣的積極性,另一方面維護大臣對自己的忠誠。相反,如果皇帝失去了賞罰的權利,大臣就會迷失,甚至取代皇帝給自己“開工資”。八爺就是因為犯了大忌,才被康熙、雍正兩朝瞧不上眼反而死死釘在王爺的位置上,他這種欲蓋彌彰的“篡位”,明眼人都看在眼裡,只是不戳破而已,畢竟《韓非》也不是什麼百年難尋的奇書。十四爺是聰明人,早看透了這一套,安穩地做自己“分內”的事,所以才沒有惹來殺生之禍。

第二,勢力盤根錯節,不忘死灰復燃。八爺,人緣好,在父朝(康熙在位)積累了大量的人脈。雍正即位後任命他為“總理王大臣”,就是想在推行新政問題上,借用一下他的人脈,順利完成政權過度。不論乾的好與壞,十數年後,滿朝都是雍正的“私人”,包括潛底的奴才李衛、年羹堯,新攀附的文人大臣張廷玉、李紱,新科舉子劉墨林等等,自然也用不著那位“病貓”八爺了。.可惜,八爺沒有察覺到這些微妙的變化,還在力圖掌控朝局,企圖死灰復燃。老十四,則很簡單,獨來獨往,你讓守太廟就守太廟,管他東南西北風,所以也能活的更久些。


輝說BOOK


康熙末年爆發的“九子奪嫡”,是有清一代最嚴重的一次皇室內亂。英明一世的康熙帝,並沒有在儲位的問題最終定論。皇太子胤礽兩立兩廢,似乎耗盡了康熙所有的精力。權利交接的真空,引發所有皇子的覬覦,最終釀成慘劇。

最終四皇子胤禛勝利,成功繼位,就是雍正皇帝。

“九子奪嫡”最後結局慘烈。除了大阿哥胤禔:在康熙年間,因為說出了代父弒弟的話,惹惱康熙帝,終身圈禁;廢太子胤礽:先後兩次被廢;三阿哥胤祉;十阿哥胤鋨,十四阿哥胤禵先後被圈禁,前幾人均死於雍正年間,只有十四阿哥終雍正一朝被圈禁,雍正死後才被放出。

最慘的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做為“九子奪嫡”也叫“八王奪嫡”的主力,先後被奪爵,關進宗人府,並被改名為“阿奇那”,“塞斯黑”,離奇死於雍正四年。

只有最受雍正器重信任的 十三阿哥胤祥:被封為怡親王,但也死於雍正八年。

康熙帝的第十四子,愛新覺羅·允禵(胤禵),和雍正皇帝為一奶同胞親兄弟。生母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烏雅氏。

九子奪嫡兩位親兄弟卻正是敵對。四皇子胤禛原為太子黨,後太子徹底無望後自立門戶。繼承的也是太子一系人馬。

而十四皇子胤禵卻是八皇子黨的領頭人,被八皇子推舉為皇位競爭者。也深受康熙信任,並於康熙五十七年作為西征統帥領兵出征,保住了西藏和平。

康熙駕崩時,胤禵正領兵在外。隆科多拿出爭議最大的康熙遺詔,宣佈四皇子胤禛繼位皇帝。胤禵可謂失去天時地利人和,回天乏術。

而他能夠當機立斷放棄軍權,趕回京城向雍正臣服,也表明此人梟雄見識。最終還是為雍正所忌,奪職圈禁,終雍正一朝而不得自由。可見雍正雖顧念一奶同胞,卻對這個弟弟並不放心。雖沒有像“八皇子”“九皇子”一樣得賜惡名。卻也沒有躲過圈禁劫難,最後雍正死後被放出,大勢已去。

終雍正一朝,當年參與“九子奪嫡”的那些皇子幾乎死盡。不能不說離奇。但也正因如此,為後邊乾隆皇帝的順利繼位掃清了道路。雖有弘皙之變,畢竟沒有掀起大浪。

雍正為防止再出現兄弟間爭奪皇位的慘劇,從此實行秘密建儲制度,不再公開設立太子,由皇帝寫詔書並放置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後,直到皇帝駕崩後人才能打開並宣佈繼承人。徹底解決了皇室內亂的悲劇。

請關注本人頭條號,為您帶來更多解讀。


君箋雅侃紅樓


愛新覺羅·胤禩(八爺),雍正即位後,為穩定人心,先改胤禩名為允禩(避諱),並封其為和碩廉親王,命辦理工部事務,兼理藩院尚書。

但在雍正皇位坐穩後,革去黃帶子,削其王爵,圈禁,進行監視,改名為“阿其那”,滿語“狗”的意思,並以長篇諭旨,歷數等罪頒示全國,後病死於監所,民間認為被毒死。

愛新覺羅·胤禵(十四爺),雍正即位後,將胤禵遠派守皇陵幽禁,不許返回京師,並命馬蘭峪總兵範時繹監視他的行動。雍正四年被押回北京,囚禁於景山壽皇殿內。直至乾隆帝弘曆即位後,允禵才恢復了自由。

相比之下,雖然雍正都展開了對當年參與儲位爭奪的兄弟的徹底打擊,但十四爺的命運比八爺好太多了。這是為何?要知道在雍正皇位正統性上,可是傳言康熙是要傳位於十四爺的。

首先,胤禵是雍正的同母弟,生母都是孝恭仁皇后。

康熙帝去世後,胤禵被召回京師,隨即軟禁於景陵讀書,不許返回京師,並命馬蘭峪總兵範時繹監視他的行動。不久,孝恭仁皇后去世,雍正在慰“皇妣皇太后之心”的幌子下,晉封允禵為郡王,實為虛銜,但未賜封號和給予俸銀,註名黃冊仍稱固山貝子。

其次,胤禵對大清貢獻很大,率兵入藏,驅逐準噶爾。

康熙五十七年春,準噶爾部首領策妄阿喇布坦出兵進攻西藏,拉藏汗請求清朝發兵救援。五十七年十月胤禵被任命為撫遠大將軍統率大軍進駐青海,討伐策妄阿喇布坦,封大將軍王,並以天子親征的規格出征,“用正黃旗之纛,照依王纛式樣”。

胤禵抵達西寧後,開始指揮作戰。他統帥駐防新疆、甘肅和青海等省的八旗、綠營部隊,號稱三十餘萬,實際兵力為十多萬人。胤禵的大將軍是個綜合管理崗位,參與軍事決策指揮,軍隊調度,部署人事,舉薦任命將領,保障後勤,情報收集,安撫穩定軍心,激勵部隊,調節內部和外部矛盾,籠絡達賴喇嘛,青海各部以及其他少數民族,說服青海各部共同出兵護送達賴喇嘛等等。

在一切準備就緒之後,胤禵即指揮平逆將軍延信由青海、定西將軍葛爾弼由川滇進軍西藏。八月,葛爾弼率部進駐拉薩。九月,胤禵命令延信送新封達賴喇嘛進藏,在拉薩舉行了莊嚴的坐床儀式。至此,由策旺阿拉布坦所策動的西藏叛亂徹底平定,胤禵也因此威名遠震。

康熙諭令立碑紀念,命宗室、輔國公阿蘭布起草御製碑文。雍正即位後,以碑文並不頌揚其父,“惟稱大將軍胤禵公德”,令將石碑砸毀,重新撰寫碑文。

最後,十四爺雖屬於八爺黨,但並非與他們團結一致。

看似十四爺支持八爺,但十四爺在八爺心中的地位,並非等同於九爺和十爺。九爺和十爺的利用價值在於皇子身份,而且八爺能夠鎮得住他們;十四爺則不同,他手中擁有兵權,八爺除了需要文官們的支持,自然也是需要武將們的支持,十四爺在軍中的地位之高,尤其在康熙帝心目中的地位,這樣的成就自然是八爺無法匹及的,倘若八爺即位,估計十四爺無法善終。

另外,在太子胤礽二次被廢的事件上,

八爺完全利用十四爺,在胤禩得到高福送來的太子寫給任伯安的密信之後,意識到再次扳倒太子的機會來了,但是糾結在到底由誰將太子密信上奏康熙的問題上。

其實,這四個人都明白,密信一旦落到康熙手裡,胤礽再次被廢是必然的,但是舉報人是什麼結果就很難說了,所以,誰都不願意上奏,最後,還是胤禩以胤禵為兵部的管部阿哥,正在追查淮安綠營官兵被殺,為由頭,又其上奏。胤禵雖然接下了任務,但是悻悻而去。

當然,胤禵也不是傻子,給康熙上奏時也留了一手,只是將太子寫給任伯安的密信寄給了康熙,而沒有自己的奏摺。通過這一事件,已經很明顯了,胤禩和胤禵是在相互利用,同時也在相互防範。

舉薦大將軍王事件上,西北策零阿拉布坦作亂,康熙決定派兵征討,選皇子一名帶兵。此時,胤禛、胤禩和胤禵等一干阿哥,都料定大將軍王就是康熙的即位人選,都想爭這個機會。在小範圍討論的時候,胤禩和胤禵兩人,相互謙讓了半天,看起來是慷慨陳詞,實際上是在相互試探,畢竟,絕對的皇權對任何人來說,都是致命的誘惑。

胤禛舉薦胤禵為大將軍王,年羹堯出任陝甘總督,不僅成功的離間了胤禩和胤禵的關係,更是牽制住了胤禵手下的十萬精銳部隊,當然,這是後話。胤禵被康熙指派為大將軍王之後,胤禩就安排了鄂倫岱、雅布齊和塔寧等人,名為協助,實為監視胤禵。

康熙大壽事件上,這主要有三個事件,第一個是當胤禩意識到康熙在等待西北勝利的消息的時候,給胤禵密信,反而不讓其出兵,對此,胤禵看得很明白,生怕自己打了勝仗,壓胤禩一頭。

第二個就是胤禵再次發揮自己模仿別人筆跡的特長,第一次是在熱河避暑山莊模仿太子的筆跡,這一次模仿了胤禩的筆跡,成功策反了鄂倫岱為自己所用,以為康熙祝壽為名回京,打探京城情況。

第三個就是胤禩冒用胤禵的名義,在壽誕慶典上給康熙送死鷹,為了皇位無所不用其極。所以說,胤禩和胤禵的關係準確的說是相互利用比較好 。

不論是八爺和十四爺的命運如何,皇權面前,大家都紅了眼,一步之遙,就是天上地下。


五味社


談起雍正、老八、老十四,腦海中閃現的是九龍奪嫡的那段腥風血雨。二廢太子、三次出使塞外、貶庶風波⋯⋯一幕幕場景揭露的是對於王權爭奪的不擇手段,是兄弟反目父子猜疑的無可奈何。能夠登上九五至尊的只能有一個人,但無奈皇室子弟眾多,每一個人都對那個位置充滿嚮往,拉幫結派、彼此設計,在父慈子孝兄弟謙恭的明面下是波濤洶湧的暗鬥。

當正大光明匾額後詔書把皇位傳給雍正,一切塵埃落定,卻是另一段鬥爭的開始。康熙在位期間,雍正為首的團體和老八為首的團體明爭暗鬥多次,雖與雍正一母同胞,但老十四卻支持老八,兄弟二人關係並不是很融洽,反是老十三和雍正走的非常近。

按理說,雍正登基後對於老八他們都應該有所警戒,嚴肅處理以絕後患的,但是為什麼又對老十四格外開恩呢?

一母同胞的親兄弟

兩人均是德妃所生,雖說老十四從小更為德妃寵愛,德妃並未能把一碗水端平,但是畢竟是有血緣的親生兄弟。在雍正登基後,畢竟他與德妃的關係也不是很好,自然不能夠在對老十四做出什麼使得母子關係更加惡化。念在一母同胞的份上,雍正對老十四格外開恩,老十四才得以躲過一劫。



功高震主

老十四在康熙在位時,便被派往西北,他在邊塞立下軍功,逐漸顯露出他的實力。本來有傳言康熙是要傳位給老十四的,但最終還是雍正繼位。老十四在軍中的威望是不能忽視的,因此不能輕易處理他,以免內亂。


不是主謀

老八畢竟是主謀,是那個直接與雍正抗衡爭鬥的對手,用遊戲裡的詞來說老十四充其量是個輔助,並沒有直接對雍正造成什麼危害。為了維護兄弟情義的名聲,雍正自然不會對老十四做出什麼出格的懲罰,老八的罪名都不至死,更何況是參與者的老十四呢。

歷史是很難去評判的,很多事件都充滿了不可想象的因素,尤其是皇室之爭,更是複雜凌亂。"高處不勝寒"總歸是有其道理所在的,位高權重的人總要承擔不同於普通人的壓力和挑戰。

我是五花肉,一點小小的看法和想法,望多多交流指正。


五花肉wd


康熙晚年的九王奪嫡,是有清一代皇位爭奪最慘烈的一次,各種文學與影視作品對此都進行過各式各樣的解讀,最後以老八允禩、老九允禟的倒臺為終止。允禩、允禟被雍正消除王爵,革除宗籍,並賜名“阿其那”、“塞思黑”,不久便紛紛死去,成為這場政治戰爭中下場最慘的兩個人。不過,允禩集團所涉及的阿哥並非只有允禩、允禟,十阿哥允䄉和十四阿哥允禵也是他們當中重要的一員,並沒有誰能躲過一劫。

雍正朝的這場鬥爭是隨時間的推移和事態的變化逐漸升級的,在皇帝登基之初,還是有心對他們進行安撫的,但他的這幾位兄弟卻仗著黨羽眾多,處處挑釁,於對抗雍正的活動更毫不掩飾。尤其是允禵,儀仗自己是胤禛的同母兄弟,常有對皇帝不大恭敬的舉動,在皇太后去世後,雍正還曾晉升其為郡王,以示恩惠,但並沒有籠絡住他的心,依然常以偏頗的言辭加以對抗,這也極大地激怒了雍正。

當皇帝看到允禩集團完全沒有安撫的可能性後,他對這幾位兄弟便開始下手了,但也是根據他們各自勢力由小到大一個一個解決的。雍正二年,他首先將勢力最小的十阿哥允䄉革爵圈禁,同年七月,又將十四阿哥允禵及其家眷發往景陵軟禁,以“守皇陵”的“重任”委以允禵,但實際上是將這股勢力拔出了。

雍正對允䄉、允禵的懲處,是皇帝與八爺黨公開鬥爭的第一仗,所以他收視這兩人的力度還有一定的試探,將此二人圈禁,已經宣告了他們政治生命的結束,政治勢力的拔除,包括後來他對允禩、允禟的初期處罰,也並沒有非要將他們置於死地的決心,也是隨著事態的變化,才漸漸動了殺心。在他處死八爺、九爺之時,已經是允䄉、允禵被處置兩年之後的事了,此二人也並沒有能有什麼反抗舉動,所以所謂“躲過一劫”,無非就是相對於允禩、允䄉的慘死,落得一條活命罷了。


紅小豆館主



給靈魂一點味道


雍正皇帝登基後,老八下場很慘,為何老十四能躲過一切?

關於這個問題,在後來雍正皇帝和大將軍年羹堯的對話中找到了答案。

年羹堯:陛下,老八集團已經收拾了。

雍正皇帝:很好,我會提升你的。

年羹堯:老十四的集團已經收拾了,老十四個人,我想請示陛下怎麼處置?

雍正皇帝: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年羹堯:陛下。斬草除根、不可放虎歸山呀。

壅正皇帝:我和老十四,本是一奶同胞所生,如果殺了他。恐怕母親會非常傷心。

年羹堯:陛下!不可以有婦人之仁吶!

雍正皇帝:你給我把他的爪牙和黨羽全部去除,加派人手,監視和他聯繫的人。我要讓他時刻在我的掌握之中。我要讓他孤掌難鳴。

年羹堯:陛下聖明!我這就去辦!

雍正皇帝:辦好了,我要娶你的妹子,當老婆。

年羹堯:謝主隆恩!

雍正皇帝:回來!

年羹堯:爺!還有什麼吩咐?

雍正皇帝:明天,在朝堂上要配合我演一齣戲!

年羹堯:小的明白!

……

看到了吧,皇家的婚姻不是婚姻,而是權力的結盟!皇家的感情不是感情,而是利益的權衡。按照大哲學家李澤厚的情本體理論,雍正皇帝還是顧及了兄弟情和母子親情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