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牛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

为什么是吹牛皮,不是吹猪皮吹狗皮呢?

“吹牛”,又称“吹牛”,乃是我国家喻户晓的一个俗语,常常被用来指代“信口开河说大话、夸大事实”的行为。

吹牛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

这还得从黄河上游一带的货运说起。

当地的古人为了解决水路运输上的困难,便在宰杀牛羊时,剥下完整的皮革,脱毛之后,缝成皮筏子,用来运送货物。

古代没有打气筒,要想把皮筏子吹得鼓起来,只能靠嘴。

这羊皮筏子好吹,牛皮筏子可一点都不好吹。

据今人考证,一个牛皮筏子,要四个人合力才吹得起来。所以若是一个人说他独自能吹起牛皮筏子,别人都会认为他在说大话。

久而久之,“吹牛皮”就和“说大话”联系在一起了。

古今中外,吹牛的人是大有人在。

只是有的人吹出了名堂,流芳百世;有的人则闹出了笑话,贻笑大方。

吹牛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

来看看古人是怎么吹牛的吧 。

首先,吹牛的气势要足。

要知道,东方朔在汉武帝面前吹的第一个牛皮,一吹,就吹了两个月。

简历要想写得好,牛皮自然少不了。都说现在的求职简历水分多,可真要追溯起来,怕是谁在求职简历里吹的牛皮,都没有西汉名人东方朔来得多。

“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生。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

为了得到汉武帝的赏识,东方朔大笔一挥,洋洋洒洒写了三千多片竹简,满满全是对自己的溢美之词,直让汉武帝整整读了两个月才读完。不过读完他的自荐信,汉武帝立马就给了他公车令的官职。

其次,吹牛的“姿势”要美。

没有人的吹牛,浪漫得过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尺,是古人常用的长度单位,这一尺啊,相当于现在的30厘米,百尺算下来,也不过30米。

可在李白的描述里,站在楼上,你伸手就能摸到星星,说话声音稍微大点,就可能会叨扰天上的神灵。30米就能摘星辰?

诗仙大人你这牛皮吹得让塔高600米的广州“小蛮腰”情何以堪!然而不可否认,这诗句,美得直让人心悸。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吹牛的结果得好。

明人沈惟敬就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在外交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对明史有所了解的人,见着1592年这个时间点自然不会觉得陌生。彼时,日本集结了16万大军突袭朝鲜,一举攻陷大片领土。危在旦夕的朝鲜赶紧向“大哥”明朝求救。

明朝摆摆手,“救”,只是救,排兵遣将也需要时间。怎么拖延时间呢?沈惟敬出场了——全靠忽悠,全靠吹牛。

沈惟敬先吹了一波明朝的兵力,告诉日本来使,马上有会就百万大军将他们杀得片甲不留。

日本使者被他吹的牛皮所折服,提出了两个条件,只要明朝答应,立马退兵。

沈惟敬则见好就收,推脱自己做不了主,条件得让皇上过目,这样一拖,就拖了五十天,由此为朝鲜挣得了一线生机。

吹牛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

看完了吹牛的正确打开方式,我们再来说说那些把牛皮吹破了的惨烈例子。

在小编心中,被打脸得最惨的吹牛王,当数纸上谈兵的赵括无疑。

长平之战前,赵括牛皮吹上天,自以为能轻松破敌,结果身死人手不说,更害得赵国四十万精锐被秦将白起悉数坑杀,从此国运一蹶不振。

可以说,吹牛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

用得好,利人利己,不战而屈人之兵;用得坏,害人害己,自己挖坑跳完,还把旁人拖下水。

写到这里,小编不禁想问上一句,您吹牛吗?您会吹牛吗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