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評:本無心心念念,何來危前盼望?

周評:本無心心念念,何來危前盼望?

為什麼投資股票?相信國家、相信政府、相信某國夢。這句話我在一些國外投資者口裡聽過,他們其實比A股很多小白還要白很多,但是的確就這個傻不拉幾的持有幾個股票,還真的每年有些盈利。

在A股,或許一些初入市的人,因為事業在其它地方的美好,可能會有這樣的想法。可是時間一長,在股市混個三年五載,你還信這個嗎?那時候你內心深處早就沒這思想了。逐步改變為,只把管理者的行為當成一個博弈的因子罷了,或者很多時候根本不聽他們嘰歪。

如此,長期以來,A股的投資者,在投資中的99%時間,是我幹我的,在股市沒有國家感、民族感等等,甚至也懶得信一些口號。如果信了,純是股票能漲。

比如說2014年的幾路幾帶的,我當時就說,我暫時是堅信的,因為股票能漲,可是我絕對不會信超過1年;再比如互聯網+的提出,我也說,我暫時信,因為股票能漲,過了一段時間我就不信了;再比如雄安,我是不信萬年大計策的,如果信,我就信兩週,等股票不漲了,估計只是一個區域規劃,沒有千年。這其實已經把各種政策當成了股市投機、炒作、賺錢的一種博弈。

A股也有行情好的時候,也有賺錢的時候,那時候我們都在吹自己的股票投資本領,並沒有像一個虔誠的基督徒一樣“感謝主,賜我食物”。如果日常不跟主禱告,自己得到了什麼,表現感謝,那麼自己得難的時候,又何來主啊救救我呢?

我說了這麼多,不是說股市搞不好,管理者沒有原因。我是站在一個A股油條的角度看:在A股,本就“父不愛子不孝”,“投資者也未必恭,上層者也未必仁”,生就在“只是遵守一些基本原則下的各安天命”。那麼,本無心心念念,何來危機前盼望了?想多了沒有用了!

周評:本無心心念念,何來危前盼望?

如果你指望著“上者救市”,這說明A股沒玩明白。A股本就無情客與無情劍,一切都是掂量自己下的一場大博弈,所有的因素都是博弈的因子。多年來,這個市場已經基本養成“下不恭上不仁”,沒有多少人情的因素和仁義的因素。

那麼,當你虧損的時候,希望著仁義的出現,這本身就是一種錯。既然賺錢了是自己的博弈高超,那麼虧錢了只能理解為博弈功力還不精,或者博弈運氣還不佳。

想明白這些就簡單了:官媒數十年如一日的歌功頌德,好像我們的股票是世界第一了;公網的角落裡,罵聲一片,真的把各大網站的合規們忙壞了,發了刪,刪了發。

其實這都是正常的!因為上文已經解釋過了,這個市場幾十年的文化,已經決定了“下不恭上不仁”。既然如此,你就當“贊者走秀,虧者無奈”,只能是沒聽見、沒看見,想想怎麼把自己變成一個有能耐、有盈虧擔當的投資人。

那麼我們這麼辦呢?自己成為博弈的主導者。如果虧了,就當賭博輸了,接下來再調整狀態,繼續幹。反之,在A股路上,只要心一閃,開始指望著自己以外的任何一個人(比如指望救市),投資生涯結束,你已被A股淘汰。

我的方案很簡單,本文方案就這一段話:任何時候靠自己,再悲催要能爬起來。投資一旦全寄託於某人某物,歇菜了!

操作上,在週四和週五,我全體回補倉位,倉位已經超過6月下旬那一會。我這是博弈,我賭的就是:這裡會有超跌反彈。我賭的是:經過大半年的調整,真正的反彈會到來,而6月底7月初那會仍然不算真正的反彈。股市漲跌有其自身尤其規律,並不會說非要救市A股才會反彈。

說到消息面上,一個積極因素,一個矛盾點。積極因素是:人民幣被幹預了一下,破7之際被打了回來。

周評:本無心心念念,何來危前盼望?

矛盾點是:週五晚間剛在新加坡的消息——要談了;到了週六,600億來了。大家曉得這中間出了什麼問題嗎?流程出了問題,別小看這個流程!

2000億美元稅收翻倍是週四中午就出來了的,週四晚間馬上公佈600億反制。到了週五8月3日午後,傳回外交方面的消息,這流程就正常了。如此,能能穩定人們預期,預期的穩定往往是事情本身更重要。

如果像現在這樣,8月3日午後說要談判了,到了8月4日才來個600億。這給人的理解是“8月3日午後,外交方面的溝通是失敗的,只是媒體吹出來的。溝通無效後,中國反制”。

(更多驚喜,盡在“澄泓財經”微信公眾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