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股权聘任职业经理人,关键点在规则设计!

【关键点提示】非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动态化模型:先虚后实,前期先用虚拟股权(干股)的形式,逐步发展到限制性股权,最后才到实股,这个周期一般要持续3-5年的时间。

用股权聘任职业经理人,关键点在规则设计!

【管理现象】最近遇到几个客户咨询同一个问题,就是关于一个人的股权激励怎么做?大概的问题就是,现在很多老板在前期创业多年的沉淀中积累了一定的资源和资金,看好一个新的项目,但是自己并不是太专业,或者本身原有的产业并不能就此放手。这个时候正好找到一个行业的优秀人才,可以负责新项目的运营和管理。但是又担心只给工资对方不能太用心,所以就想给些股权能让他干的更好。就出现了对这样单一个人进行如何进行股权激励的困惑。

具体应该怎么去做比较好,这中间又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呢?

对于这种情况,我建议先从两个层面去分析一下主要关键点:

老板想要什么?

  • 愿意拿出一部分分红给到对方
  • 希望对方能够尽心尽力,把事业当成自己的
  • 担心对方有短期行为,损害公司的利益
  • 担心失去控制权(管控、财务、人员)
  • 万一人离职了带走资源怎么办

激励对象想要什么?

  • 愿意付出时间去干好一件事
  • 工资是基础保障,分红是动力
  • 分工和授权明确,有主动能力
  • 最好不出钱,降低损失风险
  • 财务是不是透明、公开的

通过以上两点的分析后,再结合项目所在的行业、地区、团队等情况进行规则的设计和制定。无论你是做股权激励还是股权设计,重要的思维模式是提出正确的问题,找到符合的答案,形成理解的文字,就成了合作的协议。

对于股权来说,我们不要把他当成一种捆绑,而是一种分享,让有贡献的人获得对应的收益。同时做好风险的把控。简单用一个表格结合双方的需求我们可以做一个对应:

用股权聘任职业经理人,关键点在规则设计!

为什么要建议先去做分析呢,其实这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方法,通过分析你才能获得最直接,最关键的信息,然后再把这些关键直接的信息变成双方的约定,形成协议或者方案,就成了一个充足的、合适的激励方式。

具体方法

从股权激励的角度来分析,有几个关键点是我们要着重考虑的:

首先我们还是先定原则【切记!原则最重要!】人在股在,人走股失。由虚到实,逐步实施,绩效管理,激励约束。

1、方式:可以先以虚拟股(干股)、分红权来考虑,如果有些行业前期不盈利或者达不到分红的预期,就不合适,需要重新根据项目来选择合适的方式。后期在双方磨合和实际工作的职业经理人能力的展现,可以在一定周期内变成限制性股权,然后再变成实股,有周期,有限制,有考核,最终才能实现人才变合伙人的路径。

2、数量:根据行业和项目本身的盈利情况来定,结束对方往年的年薪收入,匹配股权分红的收入,做初步的测算,激励不能过度,也不能过底,不然效果体现不出来。

3、出资:虽然只是虚拟分红,但是为了避免短期风险,同时也要让对方的责任心更重一些,建议要出一部分资金,可以叫保证金,根据分红对应比例的多少来确定保证金的一个数量,如果中间出现短期行为,可以从保证金中扣除,后期人不参与分红或离职的时候,保证金可以退还。

4、约束:建议从销售额和利润两个指标和权重来进行考核,行业不一样,或者项目的发展周期不同,这个指标可以结束自己实际的情况进行调整。考核指标设定最低的完成率,完成才分红,完不成没有分红。

5、分红:可以考虑固定和动态化两种方式,固定就是对应分红比例一成不变,动态化是可以结合公司的目标或者利润的完成,进行阶段式、动态化的分红,干的越多分的越多。

6、退出:从正常和非正常两个方面去考虑,红线是不能碰的,原则无论是离职还是红线触碰,一定是一旦人离开,股权自动消失。

7、契约:任何不签协议的约定都是耍流氓,所以在前期规则制定的前提下,双方形成方案或者协议,然后进行签字确定。考虑到公司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和其他不确定的因素,可以给这个方案或者协议设定一个期限,期限内按约定,期限后可以按约定也可以另行约定。

其他考虑

这些是从股权激励的角度去分析,并进行设定的方式方法。但实际上在公司运营过程中存在很多其他的问题我们千万不要以为股权给了,分红给了,就起到万能的作用了。这其中的风险并不是一纸协议能约定的,所以对于老板来说,还建议要考虑其他非股权方面的问题。

1、日常的运营管理:

建议制定对应的管理制度,比如关键会议的召开,老板本人要参与,可以放权,但要有监管。即使给了股权,收了保证金,但对于职业经理人来说,无论怎么做会保证自己利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但是老板是真金白银的投入。所以前期的这些管理,老板本人一定要参与制定规则,并做好监管。

2、股东思维的培养:对于聘用的职业经理人,虽然我们给了股权,让渡了分红,但是在他自己没有创业经历的前提下,他们的思维方式依然是经理人的思维,打工者的心态。其实对于老板来说,是希望在这个过程中能将他培养成合伙人,大家一条心,共同做一件事,不怕分点钱。但是,如果没有做好股东思维的培养,是很难在自己主动变成股东思维,一切以公司,以股东利益为出发点的。

怎么培养他的股东思维呢,个人建议是在日常运营和管理的前提下,老板本人做思想的正向引导和价值观的传递,同时给予合理的、逐步的授权。老板首先要把对方当成合伙人,让对方有被尊重的感觉,形成合伙人的文化氛围。

3、公司的发展规划:

一般这种情况下,多数老板原来有自己的产业或者其他事情在做,那到对于这个新项目公司的发展规划就会特别重要,是单纯的挣点钱还是真心做点事,就决定了这个公司未来的发展,包括团队的组建,以及老板本人的定位,也决定了这个项目能不能长成大树,还是过早的夭折。不同的规划下,发展路径和运营方式以及老板本人精力的分配都会不一样,这也是比较关键的。如果老板本人认为项目不错,但只是投钱简单起步,然后就全权交给职业经理人了,职业经理人只会想我就先干,至于公司未来怎么样,战略发展怎么样,那不是他考虑的问题,对于公司的明天也就不明朗。

无论我们是基于什么样的情况去做这样一个安排,都取决于老板本人是怎么样的布局,小老板做事,大老板做势。

用股权聘任职业经理人,关键点在规则设计!

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