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东阳」原来东阳有这么多与吃穿住行相关的村名!快来看看有你们村吗?

「乡土东阳」原来东阳有这么多与吃穿住行相关的村名!快来看看有你们村吗?

你知道自己村庄名字的由来吗?

你知道村庄名字的意义吗?

小布翻查东阳的村庄名称,

发现不少与吃、穿、住、行有关的村名

下面,就给大家细细数来......

「乡土东阳」原来东阳有这么多与吃穿住行相关的村名!快来看看有你们村吗?

“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豆等。大约是“五谷”太普遍,不能表现村庄特色,所以东阳很少有用这些字命名村庄的。

「乡土东阳」原来东阳有这么多与吃穿住行相关的村名!快来看看有你们村吗?

(古岱)

细细查来,佐村镇有个“谷岱”村,是由溪北、溪南、上溪北、秀石坑、长里等自然村组合成的行政村,那是解放后才有的村名;

湖溪镇曾有过一个叫“麦田弄”的小村,几十户人家;

横店镇有个米塘村比较大,原名“美里”,据说是有一位温州牛贩因吸烟失火,烧了大片禾苗,牛贩存心赔偿,结果巧遇甘霖,喜获丰收,温州牛贩还用米偿还,获得了全村人的谅解与赞赏,在大家的挽留之下,就定居于此,村庄从此称“米塘”。

宋末元初,宅口几位吕姓村民迁居南江边,村后有个瑞峰寺,以寺名村,村庄就称瑞峰,解放后改称“穗丰村”,表达了人们对粮食丰收的美好愿望。

东阳人对水果情有独钟,喜欢用水果命名村庄。南马镇有桃村,巍山镇有李村,画水镇有杨梅院与田瓜院(现称“田家院”),江北街道有“蒲荠庄”,湖溪镇有枇杷园,巍山镇有金杏园……马宅镇的一个村名更富情趣,杜家家境殷实,拥有桃、梨、棕、栗、油桐五个植物园,其中栗园最突出,就以“栗园”命名村庄,充分表现了园主的高雅情趣。

古代的“穿衣”自然是少不了桑麻。古人有不少关于植桑种麻的诗句,其中较有名的就是唐代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乡土东阳」原来东阳有这么多与吃穿住行相关的村名!快来看看有你们村吗?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乡土东阳」原来东阳有这么多与吃穿住行相关的村名!快来看看有你们村吗?

但在东阳境内,用“桑”字命名的村庄并不多。

输入

江北街道月亮湾社区有个桑园村,据说是因村旁多桑树而得名。

江北街道有个村原居山头之上,称“山之头”,后谐音改为“桑梓头”。

早先有人迁居至佐村镇附近,因怀念故乡,借用家乡的别称“桑梓”来命名附近的一座岭,后来以岭名村,村庄也就称为“桑梓村”了。

「乡土东阳」原来东阳有这么多与吃穿住行相关的村名!快来看看有你们村吗?「乡土东阳」原来东阳有这么多与吃穿住行相关的村名!快来看看有你们村吗?
「乡土东阳」原来东阳有这么多与吃穿住行相关的村名!快来看看有你们村吗?

(桑梓古道)

可见,东阳用“桑”字命名的村庄虽不多,对“桑”的感情却不浅。

带“麻”字的村名,东阳倒不少。

白云有两个同称“麻车”的村庄,另外还有叫“陶麻车”的村;

江北有“麻车塘”与“虞麻车”(现在改称“渔晚村”)。

吴宁有“麻车埠”,六石有“张麻车”,马宅原来也有“麻车塘”村……

这些村名都带有的“麻车”,是一种将芝麻榨成油的机器,农耕社会村民需要食用油,最方便的就是用芝麻榨油,故用“麻车”两字命名村庄。

巍山的“麻家”、横店的“麻店”都是因为姓麻的人先居住于此。

南市的“麻塘园”取名依据是大塘两旁种满苎麻;

只有千祥镇与马宅镇的两个“麻田”村,才真正与“把酒话桑麻”的“麻”字相同,这两个确实是建在络麻田旁边的村庄。

东阳历来是建筑之乡,地形属半山区,建房木材不用愁,只要有砖有瓦就行。唐宋时期,制砖烧瓦就成了东阳的热门产业。

「乡土东阳」原来东阳有这么多与吃穿住行相关的村名!快来看看有你们村吗?

南马和马宅都有窑村。

马宅还有直接以“瓦窑”为村名的,后来瓦窑没有了,村名雅化为“下瑶”。

还有两个同称“瓦窑头”的村庄,后来都没有瓦窑了,横店的“瓦窑头”改名“学校头”(后来俗称“下校头”),城东的“瓦窑头”因为韦姓的迁入,造砖砌墙,出现了大片白色墙壁,村庄更名“白伙墙”,后来俗称“白火上”。

烧窑要挖泥,挖泥多了,挖出了塘,南马和画水就有了“瓦窑塘”,后来就雅化成了“下和塘”和“跃塘”。

南马的“窑村”北面挖出了一片“泥塘”,后来雅化为“仪塘”,继而两个自然村联合而成行政村,村名就叫“瑶仪村”。

瑶仪

「乡土东阳」原来东阳有这么多与吃穿住行相关的村名!快来看看有你们村吗?

除了供造房屋的“砖窑”“瓦窑”,还有制缸烧瓶的“缸窑”“瓶窑”。

歌山的“缸窑”村现在改称“光远”;

白云的“缸窑”村现在更名“光耀”。

文化含量更高的还有虎鹿镇的“烧瓶窑”,烧制各种各样的瓷瓶,远销全国各地。后来不烧制瓷瓶了,唤作“绣屏院”。

「乡土东阳」原来东阳有这么多与吃穿住行相关的村名!快来看看有你们村吗?

(上下滑动阅览)

造出好产品,不光自己用,还要出售,各种店铺应运而生。白云有个卖碗的店,碗店诚信经营,享有较高声誉,这个村庄被抄灭,只剩下这个碗店,后来发展成的村庄继续称“碗店”,再谐音雅化为“项店”。

横店附近的杨树篷下有个“锅店”,形成村庄以后,还叫“锅店”,后来俗化成“下店”。

经商讲诚信,经营氛围好,永康一位流动打铁匠也到东阳江镇安家落户,开设打铁店,旁边的村庄也就取名“铁店下”。

唐宋时有人曾在巍山镇偏东南3公里处开设茶院制茶,茶院左边开设茶叶市场,大量的茶叶集中在这里销售,形成的村庄现在还叫“茶场”。

东阳江镇八达附近还有一个村庄叫“纸铺”,据说昔时曾有姓任的商人在这里营销纸张,后发展成村,就以“纸铺”为村名。

距马宅东南4公里处有一个“百担米”的村名,相传原先村庄较大,每逢安文集市,这个村里的人经常有近百担大米挑到集市交易,村庄就称“百担米”。后来村庄衰败,因为地处山坞,改名“百担坞”,就是现在马宅镇杨岩行政村的“百旦午”村。

除了专业村、专业店,更多的是综合商店,曾经用“店”取村名的村庄,东阳就有五六十个。

现在还保留着“店”字的乡镇有横店镇;

村名保留着“店”字的有江北街道的骆店、周店、华店、陈店、渔店、金店、湖店、甽干店,巍山镇的新店、余店、屠店、程店、罗店,湖溪镇的楼店、后山店,横店镇的杨店、下店、麻店,歌山镇的余店、骆店、上金店,马宅镇的山店,南马镇的方店、王店,画水镇的黄店、钟店、下陶店等,现在还保留“店”字的村名还有三十多个。

由此可见,东阳在农耕社会就拥有大量的市场与商店,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乡土东阳」原来东阳有这么多与吃穿住行相关的村名!快来看看有你们村吗?

“要想富,先修路。”东阳的很多古村名中留下了较多“道路”的痕迹。

东通嵊县,西达义乌,在这条交通要道上,虎鹿有“大路”村,巍山有“横路”村;

南通磐安、永康、缙云,于是,千祥有“大路”村,马宅有“横路”村。

为了避免村名重复,也为让村名显得更加高雅,虎鹿的“大路”村改称“岱鲁”,蕴含着“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之诗情;巍山的“横路”村雅称“璜路”,将路与远古的玉器挂上钩,描摹了“以玄璜礼天下”的画意;马宅的“横路”村改为“纬路”,平添了“经线指南北、纬线示东西”的意蕴。

「乡土东阳」原来东阳有这么多与吃穿住行相关的村名!快来看看有你们村吗?

农耕时代的运输倚重水路,东阳有北江、南江两条水路。

北江的船一直可以通到东阳县城的北面,所以城北就成了东阳木船停靠的重要埠头;北江的竹筏一直可以通到歌山乃至横锦。经过白溪,还可以通到虎鹿镇北边的一个村庄,村前有石块砌的埠头,可供竹筏系缆,村名就叫“石埠头”。

南江的木船可以通到南马、横店,清同治年间水涨时,木船可达湖溪。竹筏一直可以通到湖溪上游的清潭,所以南马对面的村庄就叫“船埠头”,后来雅化为“泉府”。横店附近有村庄叫“良渡”与“荆浦”,也表明先前这里曾经是渡口。

输入文字

悠悠东阳

回味深长

看了这么多“地名故事”,

里面有你们村吗?

小布欢迎大家积极在评论区留言告诉我们

关于你们村的“地名故事”~

大家都在看:

「乡土东阳」原来东阳有这么多与吃穿住行相关的村名!快来看看有你们村吗?「乡土东阳」原来东阳有这么多与吃穿住行相关的村名!快来看看有你们村吗?
「乡土东阳」原来东阳有这么多与吃穿住行相关的村名!快来看看有你们村吗?「乡土东阳」原来东阳有这么多与吃穿住行相关的村名!快来看看有你们村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