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鄉村200米公路,修了20年……

家鄉有一條路,不長,就200米,不寬,估計80-90米寬。由於路面不寬,兩邊是耕地,常年種水稻,這樣路面只能通行摩托車、自行車和行人,稍微大一點汽車、運輸車基本是無法通過的。屬於那種泥土路,晴天便還好,通行還尚可,每逢一下雨就會就變得格外泥濘,積水、坑坑窪窪。

那鄉村200米公路,修了20年……

碰上下雨天在這樣路面通行就更加難了,泥路弄溼了之後,路面更加容易打滑,行人在這樣路面上行走,也會滑腳,如果是開上摩托車車通行,那便是更加艱難,必須雙腳著地,

慢速以路中央行駛,自行車也亦如此,儘管如此,稍微不慎,還是不少人會因此掉到田裡或者溝壑上。

就是這樣一條路,確實貫通路盡頭那8戶人家。

修路,也不是沒有人想過,木可從記事就聽父親說要修路,但是一個人修路是不太可能,即使拿出全部積蓄也不可能,況且家中還有4個孩子,畢竟路是一條村,大家都要走,這樣也便利全村人。

修路,首先把路修寬,那麼就要讓出一小部分農田,讓後村中人在集資修建那一條路。這個看似很方便的村民的事。

萬萬沒有想到第一步就難住,首先讓出一小部分農田,統一有沒有建水渠那邊田地出,之所由那邊出田也是有原因,因為剛分田地那會,這條200米長路是可以通汽車的。隨著時間的流逝,田邊那條路的主人們,耕田除草的時候,總是把那邊路面上泥土削下來,這樣這條路就越來越窄了。

那鄉村200米公路,修了20年……

那邊就只有3片田地,裡面有木可家一片,自己讓出來到無所謂,但是另外兩片的田主人不願意,木可的父親就跟鄰居兩位大伯商量,但是這提議遭到的他們拒絕,他們既不願意出田,更不願意出錢,還因此而吵了起來。本來就是利於村民,沒有想到反倒成為認為利於別人的事情。

就這樣村民把自己發展堵在這裡,把自己堵死在村口那條200米的小路上。儘管一碰上下雨天,還是會有人因為路小路滑而摔倒在那裡,還是罵罵咧咧繼續上路。但是誰都沒有想改變了!

20年之後,當年經歷那件事的孩子也長大成人,這20年裡,其他鄉村的路都建好,也發展起來了,唯獨家鄉那一條200米長小路,但是這20年裡也不是不提到這個問題,可是每一次提到修路,村子總會出現吵鬧,既然不願意這麼幹,就此擱置了。

就在不久前,隔壁村找到木可的父親提議說要修路,順便也要把200米羊腸小路修一下,但是前提就是路面基礎設施要建好,再由國家撥款建設瀝青公路。為此,父親還想單位請假,專門回家一趟,再次建議鄉親們修路,建議每家每人出資400塊,先把路面基礎建好,把路面拓寬和填土這些基礎措施做好。但是時隔20年之後,那兩戶田主人還不願意,甚至還為此事而吵起來了。不過吵架人物已經發生變化,畢竟老一代已經不在了,吵架正是那家人兒子和兒媳。

我想這條200米長的路,即使再過20年也未必能夠建好,曾經以為是老一代思想的頑固,想等到他們兒女長大就好,畢竟眼界不一樣,才發現老一代的目光短淺,嫉妒,貪心,損人利己還是會傳給下一代,有些鄉民的頑固,讓你無可奈何,劣民性質也讓他們顧不上後代發展。

實際上,那邊田地只有讓出那一米寬土地,就能讓200米長小路變大路,對於鄉村發展,還是村民發展都是有利,況且,兩片田地,有戶基本已經荒廢不耕,一戶還在耕也產糧食也不多。

於是20年之後,這條200米長的路,始終還是沒有修好!村民們用他們愚味的思想既綁住全村人,也綁住自身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