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ThoughtWorks工作的這十年

08年,我剛加入公司的時候,被告知在公司工作十年以上就有資格享受12周的年資假。當時並沒有覺得這個福利和自己有什麼關係,畢竟太過遙遠。

可似乎轉眼間,十年就這樣悄無聲息走到了面前。

在ThoughtWorks工作的這十年

十年中,我的角色發生過很多次變化,剛入職的時候是QA(質量保證分析師) ,後來做項目管理,之後因為意想不到的機會轉職做People Lead(人力資源總監),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我在轉型的路上越走越遠。十年來,我嘗試過的角色不少於五個,技術、人力、運營、軟件交付、諮詢,還不包括兼職做下來了社區創立者、全球創新項目負責人以及培訓師。

回首過去的十年,每一次轉型都有很大的跨度,也正是因為這些跨度讓我這十年很豐富。

有一位前輩曾經和我說過:這家公司給不了你一個看得到的未來,但過程中的未知和不確定會讓你終身難忘。

我用十年的時間驗證了這句話的正確性,作為一個喜歡做夢,熱愛思考,經常發呆也樂於自省的職場女性,有一些關於職場和成長的感悟,想掏心掏肺和大家分享。

1 從軟件測試到人力資源總監,經歷了什麼

當初來ThoughtWorks是因為獵頭的推薦,真正讓我下定決心加入是因為ThoughtWorks踐行的自動化測試,當時我預見自己會在測試領域摸爬滾打好多年,甚至想著測試將會是自己專注一生的領域,因為業內層出不窮的新技術、新工具、新觀點讓我一直很興奮,不斷湧現的市場需求也給我帶來安全感,當時身邊也有一些牛人指路,讓我看到了上升空間,所以那時候我的志向差不多就是做測試界的百科全書。

但是在我加入三年後,突然有一天,我的Sponsor(導師)過來找我,說有一個機會,問我願不願意嘗試中國區 People Lead(人力資源總監)這個職位。

當時這個職位已經空缺幾個月了,前任離職後,中國區花了很長時間去招聘,但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人。

在ThoughtWorks工作的這十年

ThoughtWorks特殊的文化決定了對這個角色的要求和普通的人力資源總監不一樣,這是一家專業技術公司,絕大多數的員工都是技術人員,作為人力資源總監,只有充分了解技術人員,瞭解他們的工作,能聽懂並且理解他們講的故事,才能真正發揮同理心,更好的關注到他們,給他們提供幫助並且支持他們的發展。

中國區決定在內部尋找,而我就是在這個時候被識別出的候選人。

我當時很驚訝,完全沒有做好準備,這個轉型是我從來沒有考慮過的事情。

但是有很多同事過來找我,告訴我他們的想法。

有人和我說,機會不錯,能學到很多東西;

有人和我說,在這個職位上能和更多視野高的人合作,成長快;

有人和我說,試一下吧,失敗了可以重來,年輕有什麼可怕的;

還有人和我說,這是ThoughtWorks的風格,鼓勵每個人挑戰意料之外的事情。

真正影響我做決定的是這句話:多年以後,你可能不會後悔自己做過什麼,但是你可能會後悔自己沒有做過什麼。

總之,沒有一個人告訴我放棄。

直到現在,我還是很喜歡ThoughtWorks保留下來的這種文化,有時看似是一個人的事情,但會有很多人過來提供建議,他們不會干預你的決定,但是他們會毫無保留的和你分享他們的想法。

他們所有的人都鼓勵你勇敢,嘗試新的事情,他們容忍失敗,認可每個人突破自己。

很多年以後,我發現自己成長最快的時候都是從做大膽決定那一刻開始的。

在ThoughtWorks工作的這十年

在新的崗位上,我接手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給員工銷假,我怎麼也沒有想到,本來是懷著為人民服務的理想踏上崗位的,但上崗之後做的第一件事情竟然是做“惡人”,赤裸裸“剝奪”員工的利益,“剝奪”以前和我緊密合作的同事的利益。

那時候公司的規模開始增長,但是各種制度還不健全,有的制度還成了公司發展的硬傷,比如休假制度,以前的規定是員工可以無限期延長自己的年假,有的老員工累積的年假已經超過50天,這在財務上是一種負債,對於一家專業服務公司來講,這種負債越大,公司運營的風險就越高。

當時中國區還不盈利,一直是全球的投資在支持,所以即使銷掉員工的一部分假期,也沒有辦法按照百分百的比例給予補償。對於假期累計很多天的同事來講,這是難以接受的事情,包括我自己。

在職場上,甚至在人生的某些個階段,你可能都有機會遇到這樣的事情,理性告訴你這樣去做,但是情感上你說服不了自己,或者站在一個立場上你是在做正確的事情,但換個角度你就罪大惡極,這種問題沒有答案,考驗你的是如何在獲得他人理解的基礎上解決問題。

骨頭非常硬,但還是要啃。

我和所有受影響的同事一對一溝通,解釋上下文,解釋為什麼做這個決定,傾聽他們的抱怨,接納他們的情緒,有一位老外同事在我面前拍了桌子,指著我的鼻子發洩他的憤怒。

那段時間,每個晚上我都失眠,感覺自己站到了喜歡的那些人的對立面。

那時候,我想到了放棄或者離職,但我上崗不過才一個星期。

在ThoughtWorks工作的這十年

後來想想,那其實就是不舒適區,突然跳進去,沒有半點過渡,我由一個關注事情的人突然變成要關注人,有太多的技能我需要學習,溝通能力,影響力,自我管理等都需要提升。

沒有辦法的話,死扛著也會有轉機。

我完成了所有的談話,也完成了設定的目標,這中間有些人讓我很感動,他們理解這個決定也非常配合我推進這件事情,我知道他們是基於對我的信任。

後來,那個老外過來和我道歉,在他理解了之後,還幫我推動了一些事情。

那件事情結束之後,我就開啟了瘋狂補課的模式,學習人力資源的系統知識,做各種主題閱讀,參加研討會學習行業經驗,考取了人力資源從業資格證,我還給在校大學生做了一百個小時以上的職業諮詢,在幾個人力資源平臺做簽約作者。

真正到了一年以後,我才敢和別人說,我是人力資源從業者,儘管那個時候我仍然在不舒適區,因為我還有很多東西需要學習,我也還有很多解決不了的問題。

但時間是不等人的,新的機會總是會在你還沒有準備好的時候就出現了。

2 再一次歸零,失敗了會怎樣

2013 年,公司在全球的領導團隊發生結構調整,時任中國區MD(中國區總經理)的郭曉調任全球CEO,中國區的其他運營角色也隨之發生變動,我由People Lead 崗位轉為PSM(專業服務資源管理)。

這是一個為所有項目匹配資源的角色,前提是要對中國區所有的專業人員和客戶項目有充分的瞭解。

項目匹配的複雜度之高是難以想象的,因為項目的需求各不一樣,客戶領域不一樣,工作地點不一樣,週期和起始時間不僅不一樣還不斷動態調整,相應的,在人員的分配上,不但要考慮每個人的技能,還要考慮機會是否符合個人發展意願,是否需要出差協調家庭。

歸根結底,這份工作協調的是供求關係,困難的是供和求都在動態調整。

不僅如此,這個工作的邊界也很難定義,從密切關注商機預測,到把供求關係轉化為培訓計劃,招聘優先級和啟動全球支持,都需要參與。

那個時候中國區已經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的通道,規模的擴大已經帶來了一些問題,以前是一個人處理的事情,現在需要一個團隊協作來完成。

在新的崗位上,我第一件事情就是組建團隊。

在ThoughtWorks工作的這十年

團隊裡面的第一位RM(資源協調經理),是我們從業務部門識別出來的,我們倆在沒有前人經驗的基礎上,摸著石頭過河,與人力資源比起來,這個角色不屬於任何領域,市場上也找不到相關的行業經驗,所以在這個崗位上,發展空間難以預測,職業安全感相對也較低。

三個月後,我唯一的團隊成員提出了辭職,我像一個創業失敗的人重新回到起點,那段時間,我自己也曾想著放棄,覺得自己不擅長從零做到一,那是在那個職位上最迷茫的一個階段。

後來在中國區總經理胡凱的幫助下,我去了印度,當時印度是唯一一個有RM團隊的國家。

我加入了印度的RM團隊,花了三個月的時間和他們一起處理印度的資源調配,和每個RM以及業務部門密切合作,和他們的專業人員溝通項目詳情。

他們也沒有成熟的經驗,但是我還是學到了很多東西,團隊是如何協作的,有什麼流程,在規模擴大的時候可能會面臨一些什麼樣的坑。

現在想想,我之所以堅持了下來,是看到了這家組織對失敗的寬容,要想改變,就不可能一帆風順。

而且當時整個中國區的管理團隊也都比較年輕,在沒有人指路的情況下,大家是在一起戰勝困境,探討可能的。

我從印度回來後,立即開始組建團隊,半年後,每個大的辦公室都有了專職的RM,小的辦公室也有兼職協調資源的人。在這個過程中,我也有了一些思考,因為工作內容複雜多變,所以很難給從事這份工作的人做嚴格的職責定義,但這份工作實踐起來卻非常鍛鍊人的抗壓能力,應變能力,適應性和敏感性。

更為重要的是,這份工作能讓人看清專業服務公司是如何運作的。

若干年後,我再次進入業務部門,和一家戰略諮詢公司合作,在一次吃飯的閒談中,我理清了他們團隊背後的配置邏輯,也幫他們解答了專業服務公司如何配置資源的問題。

在ThoughtWorks工作的這十年

那時候想到的是《法華經》裡的一個詞“功不唐捐”。我們學到的知識,做過的事情,都會在未來的某一天以經驗的方式回饋給我們。

現在,Staffing(資源協調)這個團隊仍在公司擔任著非常重要的運營職責,這個團隊也走出來一些很出色的leader(帶頭人和管理者),想起來是件很欣慰的事情。

我在這個崗位做了三年,直到後來休產假。

3 做不到家庭和工作平衡的話,就做一個無所畏懼的女性

還在做People Lead的時候,有一天,有位女同事找我傾訴,她的孩子那時不滿一週歲,她說:

我加班的時候覺得對不起娃,在家裡陪娃又覺得對不起我的工作,做女性為什麼這麼難,做什麼都feel guilty(帶著負罪感)。

這就是我當時還理解不了的處境。在幾年之後我理解了,因為我也成了母親。

當了母親之後,就特別關注工作生活平衡的話題,這可能也是絕大多數職場女性迴避不了的話題。

《奇葩大會》有一期,女強人劉楠和 5 位男性CEO一起被採訪,男性CEO被問到的問題,都是關於用戶,關於利潤的,到了劉楠,她被問到的問題是,你是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的?

這揭示了當下社會和職場的一個普遍認知,男性只要管好自己就行了,女性則需要平衡事業和家庭。

產假回來,我再一次轉型,調到內部IT 部門做項目管理,共有5 個團隊,服務全球。

這個轉型的決定其實也是考慮了我產後迴歸,更好的平穩過渡而做出的。這個工作在內容上我已經很熟悉,但實際中仍然需要克服一些問題。

最大的問題就是時差,在一個全球的團隊裡,很多的會議不是發生在清晨就是發生在晚上,這也就預示著在家裡開會是一個常態,而我家的小朋友很小,還是聽不進任何道理的年紀。

開會的時候我通常把自己關在屋裡,任憑他在外面捶打著門撕心裂肺哭,我也不能分身,但這會極大的影響我的注意力和效率,我覺得私人時間裡陪伴不了他,對不起小娃,開會的時候做不到全神貫注,又愧疚於信任我的同事。

生活就是個矛盾的綜合體。

在ThoughtWorks工作的這十年

第二個問題就是個人發展,因為孩子小,在養育中必然會分心,所以我其實是做了一個放緩自己發展的決定。

這是一個取捨的過程。

Facebook的首席運營官謝麗爾.桑德伯的暢銷書《向前一步》裡介紹了很多方法,鼓勵女性衝破性別障礙,做好工作生活平衡。

有些女性覺得這本書確實給她們帶來了改變,但也有一些女性做不到,在兼顧工作和家庭的同時,她們既忙碌又焦慮,因為大部分的女性之所以家庭和事業都美滿,是因為自己的另一半或者家裡的老人們在為她們負重前行。

也就是說,所謂的平衡,不是自己做出妥協,就是家人做出犧牲。

就連桑德伯自己也在書裡提到,她能在職場打拼,沒有後顧之憂,是因為她的丈夫分擔了很多家庭責任。

這其實是一種方法,或許是最能支持到女性在職場發展的方法了。

前面提到我所在的團隊的特殊性,晚上開會的時候如果不是特別晚,七八點鐘的會議我大都選擇在公司開,這樣的話我就可以在五六點鐘的時候去健身房跑跑步練練器械,回到公司正好趕上開會,回家的路上我會覺得精神煥發、動力十足,這段時間是我的家裡人在承擔責任。

但週末的時候,我會全心全意陪伴孩子,陪伴家人。

所以,在家庭工作平衡這件事情上,我是比較幸運的,既放飛了自我,也沒有遠離家庭,因為我有非常支持我的家裡人。

但對於一些女性來講,可能並不會如此幸運,網絡上有很多建議,我比較認可的做法是這樣的:

如果真的無法平衡,那就選一個自己最想成為的角色,起碼是現階段最想成為的角色。但是不管你選了哪一個,都意味著你要放棄另一個,不要怕,也不要擔心,做一個無所畏懼的女性。

有時想想,我們的人生就像座標系,橫軸已經訂好了,區別在於縱軸上如何發揮,十年可以很短,轉瞬即逝,十年也可以很長,因為成長永無止境。

最後,18年伊始,用送給自己的話來結束吧:千帆過盡,願自己仍是那個明眸善睞的女子,永葆一顆少年心!


文/ThoughtWorks陳慶敏

原文鏈接:https://insights.thoughtworks.cn/decad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