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练琴15分钟就够?这位登上过卡耐基的老师,教孩子很有一套!

iKids写在前面的话:

说起练琴让你想到什么:

坐不住的几个小时?

很难坚持啊,孩子都要逼!

要考级能加分?

哪个练琴没眼泪汪汪被逼过?练!

对钢琴家、音乐教育家胡斐凡(Feifan Oh)采访就在她一手创办的搿艺音乐中心(Corcord Music),这些问题我们都得到了完全不一样的答案。

有家长来跟胡老师说:“我女儿最近不肯练琴,到瓶颈期她觉得没意思。我也不想逼她,要不就算了?” 胡老师可没有“算了”,她给孩子找了一些迪士尼公主电影的主题曲,孩子为了把这些喜欢的歌曲弹出来,立刻就肯练了。

这位曾经上过卡耐基演奏大厅的钢琴家,在纽约、德国都执教过的音乐老师真的很有自己的一套。

每天练琴15分钟就够?这位登上过卡耐基的老师,教孩子很有一套!

学钢琴几岁开始合适?

不同年龄开始有不同的好处

很难讲钢琴从几岁开始学合适,因为不同的年龄开始,会有不同的好处。每个孩子对自己的认知起始于不同时间,有些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自己要什么,也能坚持自己为自己选择的兴趣。但有些孩子就要大一点才知道自己要什么。

作为一个钢琴教育者,胡老师觉得比较合适的年龄是4-7岁。因为这时候孩子的小肌肉能力发展得不错,各方面的感官也都发育好了。另外一个很现实的原因,就是小孩子在大班、一二年级功课压力还不是很大,可以有大把的时间来建立良好的练琴习惯。

那如果孩子从7-9岁开始学,会有其他方面的好处,他们的想法比较成熟,能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投入,也会产生他们自身的一些想法。而且因为这份兴趣是他们自己选的,更有动力坚持下去。

因为这个问题,胡老师回顾了一下她的那些钢琴家朋友,大多是4-7岁开始学钢琴的。当然胡老师甚至有教3岁的孩子学钢琴,他们很可爱,更多地是在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每天练琴15分钟就够?这位登上过卡耐基的老师,教孩子很有一套!

找到“舒服”状态的有效练琴

初学者15分钟每天足以,但要每天

钢琴学习本身就是个身体技能,所以一定是需要练习的。所以练琴本身肯定需要孩子付出努力,并且坚持下去。但这个过程可以是很有趣的。持续性是一切的基础,然后才是知道如何用正确的方法去练。“舒服”也是练琴的一个关键词。一定要找到一个让自己觉得舒服的方法,让钢琴能发出让你觉得非常漂亮的声音,并且自己要很享受弹琴这个过程。

我们不建议孩子练习很长时间,除非孩子非常清楚自己应该怎样是对的方法去练。否则练习的时间久,他们可能会让自己受伤,或者就养成一些不对的习惯,自己还意识不到,不断练,就强化了那些不对的习惯。或者就会练习了很久很久,进步得很慢。

一个好的练习过程,需要逐渐的递进,在递进的过程中,学生应该不断被鼓励。

从最初的10-15分钟,然后到20-25分钟,然后30-40分钟。在上课的时间里,老师花最多的时间应该是如何把钢琴学习变得有趣,因为90%的学习过程都是通过独立练琴来完成的。

所以我首先不建议孩子把一周的练琴作业集中到1-2天里来完成,每天练一个小时甚至更长来把曲子练熟算数,这是不可取的。对于初学者来说,每天15-20分钟的有效练琴就可以了,但必须跟着老师的指导“练对”,而不是一遍遍地去重复弹琴而已。

从最初学琴开始,这样充满思考的练琴习惯就应该建立好。每个家长可以和老师商量,根据孩子的习惯、年龄等来为他建立一个循序渐进的练琴时间表。

同时,孩子应该学会提问,提有意义的问题。比如孩子经常会问:“妈妈我不知道这一段怎么弹。”作为音乐老师,胡老师不指望父母来回答这个问题,但父母可以帮助孩子把问题细化、精确化,“你不知道的部分是什么?是不认识谱吗?还是不知道旋律?那在这一页里,你知道什么先分享下?“

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被及时解答,但能提出具体、有意义的问题,是学琴很重要的一步。

每天练琴15分钟就够?这位登上过卡耐基的老师,教孩子很有一套!

当孩子想放弃时,家长首先要搞清楚:是学琴还是学音乐?

学琴只是热爱音乐的一个表达或者渠道,不要执着于让孩子学琴,但可以培养孩子对自己喜欢的东西要坚持去做,这是花心思的良好态度。这样的态度是要花时间去培养的。

孩子不想学有很多原因,有时候可能遇到瓶颈,有时候可能因为叛逆期,或者可能老师和家长施加了太多压力,可能就是暂时性的低潮期,没新鲜感了,总之很多元素。

这时候专业的老师应该能做出判断,给出学习调整的方案。比如说,曲子可以搭配一些简单的曲子,课上搭配音乐赏析的时间,给孩子的作业与其是硬邦邦的30分钟练琴,不如调整成20分钟练琴,10分钟听老师给的聆听清单。方式很多。

家长这时候不应该逼孩子,而是应该和老师商量,一起调整方案,放下自己的执着,take it easy,不要把压力和否定施加给孩子身上。

第三就是和孩子一起成长。试着带着一颗好奇心去了解他在练的曲子,就算不懂,可以百度搜索,可以问老师,可以和孩子一起去音乐会。整个过程中可以给孩子很多鼓励,在口头上,鼓励可以很具体:“妈妈超喜欢你弹的这一段,特别欢快“,也可以全家一起去看音乐会,有一个熏陶的氛围。

胡老师分享了一段自己的故事:“我记得我7岁时,我曾经一度觉得,弹琴是妈妈要我做的事,所以我就放弃了钢琴,但幸运的是,我妈妈是个钢琴老师,所以我们家车子里、睡觉前,妈妈都会放些音乐来听听,还会和我聊天,问我这是什么乐器。慢慢的,我开始去自己找一些喜欢的曲子来弹。再过了一年,我发现没有钢琴生活里好像少了一些什么乐趣,再之后,我就主动问妈妈,是否可以再教我钢琴。

我很感谢妈妈当时没有那么执着,但也没有放弃给予我一个音乐的环境,让我回到了自己想要的道路上,并且坚定地走下去。”

每天练琴15分钟就够?这位登上过卡耐基的老师,教孩子很有一套!

经常有家长说,我是“音乐小白”,怎么陪孩子练琴?

首先音乐是universal language,不要觉得没学过就不懂,其实你听到一段优美的音乐,会有感觉,建议家长可以问一些问题,比如:

  1. 孩子,你能否把音乐弹得像蜗牛一样慢?或者你跑了两圈很累的感觉?

  2. 孩子,我好喜欢听你弹这一段,但妈妈耳朵有一点敏感,你可以弹轻一点给妈妈听吗?像风的声音。

  3. 老师好像给你写了一些注意事项,能否弹之前念出来呢?

  4. 妈妈给你录个视频,你自己看看,可以当自己的老师,给自己评语好吗?比如说手型、节奏。

现在有很多辅助工具,我推荐使用节拍器,还有英皇视唱练耳的app…一些乐理知识也可以通过科技的方式去训练,这些蛮有趣的辅助,胡老师也不排斥。 但实际教学上的技巧、理解等,还是需要老师亲自的引导。

每天练琴15分钟就够?这位登上过卡耐基的老师,教孩子很有一套!

最后胡老师说:学琴是一件很贵的事情,但这不是一个投资。音乐带来的美,对人生的那种慰籍,不是投资可以衡量的。

她跟我们分享了一个她自己的故事。她小时候,爸爸为了负担她学习音乐的不菲费用,离开马来西亚出国工作赚钱。家人巨大的牺牲换来她在学习音乐想要放弃时,总是能多一点坚持下去的毅力。

她的故事是个例,今天的很多孩子都不需要经历这些,更希望孩子们能感受到音乐的美好,音乐能表达的那个言语都无法企及的美好世界。音乐本来就是没有词的歌。

每天练琴15分钟就够?这位登上过卡耐基的老师,教孩子很有一套!

iKids(i-Kids)所有文章均为原创,感谢你的阅读和分享。我们写过的学校和玩乐推荐,应该是上海最丰富的品质亲子生活信息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