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机器人潜行创新获深创投独投,仅用一年跨过量产门槛

水下机器人潜行创新获深创投独投,仅用一年跨过量产门槛

1986年,日本海洋科技中心开始计划研制“海沟”号无人潜水器,1990年完成设计开始制造,经过6年的努力,研制出海沟无人潜水器。海沟号长3米,重5.4吨,耗资5000万美元。它是缆控式水下机器人,装备有摄像机、声呐和一对采集海底样品的机械手。它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考察查林杰海渊。

由于光波及无线电波均无法达到海底,因而声波是唯一可用的通信方法。在海水中声的传递速度为1500米/秒,要由母船到达10000米以下的海底需要7秒钟的时间。如果真的遇到紧急情况,如前面发现一块大石头,要想通过声波遥控实现避障,几乎是不可能的,等上面的控制指令到达机器人时,机器人也许早已焦头烂额。因而“海沟”号与母船之间采用光缆通信。由母船发出的信号以及由“海沟”摄像机拍摄到的实时图像信号均可通过光缆传输,操作人员可观察监视器上的图像,在母船上对“海沟”号进行操作。“海沟”号潜水器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中继站,它与母船通过一次缆相连;另一个是潜水器,它通过250米长的二次缆与中继站相连。中继站自己不能运动,依靠母船的拖曳。它带有摄像机、声呐等,它所带的深度计可由海水的压力计算其深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