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書協副主席,其書法作品有文人氣象

人物簡介

陳振濂1956年2月出生,號頤齋,浙江鄞縣人。1981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現任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青年書法家協會主席,浙江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西泠印社副常務社長,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兼藝術學系主任、博士生導師。多次在海內外舉辦個人書法展,從事書畫篆刻理論研究,著有40餘專著,是我國有史以來第一次以書法教育學成果獲國家級大獎(1988)和霍英東教學基金獎(1989)。

他是書協副主席,其書法作品有文人氣象

陳振濂書法作品

陳振濂是一位學者,不僅在書法、繪畫、詩詞、文學等方面有著很深的研究,而且在書法領域裡獨樹一幟。他把古今書法理論融入到自己日常的書寫之中,使其作品始終充滿著文人的自信與正大氣象,因而他的線條、點畫都是那麼的豐富與精緻,這是文人的詩情畫意,是讀書人的情懷錶達。

書法的文人氣象

​《翰林粹語》中說到:“成形結字,得形體不如得筆法,得筆法不如得氣象。”氣象本指天氣中的風雲雷電等天氣現象,也指一種氣勢,是一種人的精神的表現。在書法或繪畫中,我們經常說某作品具有正大氣象,比如顏真卿的楷書就是有寬博的正大氣象,張芝的草書就有一瀉千里的氣勢,這些說到底都是指說一個人的胸懷和見識。假如一個從不臨帖的人,沒有見過古人的字帖,他是缺乏這種見識,也寫不出某種氣象的書法。

他是書協副主席,其書法作品有文人氣象

陳振濂書法作品

文人書法是以文化為前提,其職業必是從事文化工作的學者,古人把書法叫做“遊於藝”、“餘事”等,就證明了古人在業外用毛筆所做的“遊戲”。陳振濂先生是一位文化學者和學問家,他的職業是中國文化、中國書法的研究者,因此他的書法應當叫做“文人書法”。文人書法所表現出的不是它的間架結構,不是章法結構,而是“字外”的功夫,這種功夫所體現的也是一種氣象,叫文人氣象。

他是書協副主席,其書法作品有文人氣象

陳振濂書法作品

天氣有天氣的氣象,書法有書法的氣象。在天氣中的氣象通過風雨雷電等形式來表達,而書法中的氣象也應當通過筆墨來實現某種精神。“夫字以神情為精魄,神若不如,則無態度也;以心為筋骨,心若不堅,則字無勁健也;以副毛為皮層,副若不圓,則字無溫潤也。”神,心之用也。(唐.李世民《指意》)李世民的這段話告訴我們,有什麼樣的心態,會表現出什麼樣的書法。

他是書協副主席,其書法作品有文人氣象

陳振濂書法作品

引申思考

​陳振濂的書法氣象是一種人文的情趣,他的筆法精妙,筆力深沉,氣息順暢,把文人的一種嚴謹、執著的學習態度通過筆端刻畫在紙上。通過變化豐富的筆墨,記錄了求實、厚重的文化積澱,這難道不是“天機自發、氣韻生動之謂”(項穆《書法雅言》)嗎?

他是書協副主席,其書法作品有文人氣象

陳振濂書法作品

品讀陳振濂的書法,應當抱著“高懷見物理”的思想態度,站在一個文人應有的情懷上從深處、高處來審視和解讀,而不能拘泥於字形、點畫、結構,否則永遠不會讀懂它和它背後的文化內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