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称制度与岗位职能,专业发展将得到重视,将这样实现!

“将教师职称与岗位工资制度相衔接,切实克服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弊端”今年教育厅厅长一句话将教育界引向改革的目标方向。那么其制度走向有哪些?

我们都知道,教师关乎的问题有职称制度、工资制度、专业发展。从教育厅长说的一句话,我们也可以揭露一些现状“不少中小学几十年内甚至都没有新教师晋升中高级教师职称”

教师职称制度

教师职称,涉及教师薪资待遇,福利水平,最能关联教师的切身利益,一向是教师们最关注的地方。因此,教师职称的改革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有消息,短时间便能在社会上就引起广泛的讨论。

现在的教师职称设置从正高级职称到员级5个等级,依次为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一级教师、二级教师、三级教师,与职称的正高、副高、中级、助理、员级相对应。但是,广大中小学教师对职称制度仍怨言不断,更有极端者要求取消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制度。

教师职称制度与岗位职能,专业发展将得到重视,将这样实现!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笔者分析总结以下四点:

第一点:相对于高级中学而言,小学、初中教师高级、中级岗位数量设置比例过低,尤其是小学教师,不少省份小学高级设置比例仅为3.5%。

第二点:职称改革从评聘分开到评聘合一,导致不少中小学每年有限的职数仅用于消化评聘分开时获得中高级教师称号者就需要若干年。也就是说这些学校十年二十年内都没有新教师晋升中高级教师职称的机会。

第三点:是由于实行评聘合一,事实上职务晋升成了终身制,中小学教师一旦评上高级教师干好干坏、干多干少一个样,缺少相应的约束机制。

第四点:是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与工资待遇挂钩密切,一位教师有无中高级职称在岗和退休待遇差距过大。

教师职称制度与岗位职能,专业发展将得到重视,将这样实现!

接着谈谈教师专业发展

进入新世纪以来,日益重视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接下来又如何实现呢?

一是要推动师范教育转型,通过地市教育行政部门与师范院校教育学院共同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以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为载体,建立教师教育科学创新与教师教育科学实践新机制;

二是继续大力整合县级教师教育机构,推进教研、科研、师训、干训、电教机构一体化,建立县级教师专业发展与学习资源中心,促进县级教研机构职能转型,实现从“考研室”、向“教研室”的职能回归;

三是完善以名师、名校长工作室为载体的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让骨干教师、名师、名校长成为中小学教师、校长专业发展最可靠、最有效的力量。

四是建立同伴互助、团队成长的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文化。在顶级学校体系里,教师们是一起工作的,他们共同规划准备,互相观摩课程,并彼此帮助提高。

教师职称制度与岗位职能,专业发展将得到重视,将这样实现!

此次改革主要突出以下特点:

一是制度创新。改革遵循中小学教师成长规律和职业特点,统一了自1986年以来一直施行的中、小学两大职称系列,首次设置了正高级职称,从制度框架、评审标准、评价机制等方面对中小学职称制度进行了整体设计。

二是科学公正。改革以解决突出问题为导向,着力提高人才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和评价机制的公信力,把激励教师长期从教、引导教师教书育人、不断提高能力素质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是转变职能。政府部门主要是建立制度、制定标准、结构比例控制和监督检查,真正把职称评审权交到评委会,把聘用权交到学校。

而且,有消息称,教师职称工资改革2020年起陆续取消。届时教师的最后枷锁也会卸下,那么教师改革的公平性将进一步增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