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之王火爆朋友圈 牽出隱祕富豪發跡史

“十年後再回首,他們手中已經掌握了中國疫苗的半壁江山——最大的乙肝疫苗企業、最大的流感疫苗企業、第二大水痘疫苗企業、第二和第四大狂犬病疫苗企業……”

“他們生產的疫苗,每天都源源不斷,注入你和你孩子的身體中。”

今日,自媒體《獸爺》發佈《疫苗之王》文章,揭露部分不良奸商偷工減料、弄虛作假、逃避監管,疫苗抗原含量低。文章稱,“北大醫學部的專家將注射失效的疫苗總結為兩個字——殺人。”

《疫苗之王》提到,韓剛君和杜偉民等人當年以較低的價格從國有股東手裡購買到疫苗公司股權,種種細節讓人唏噓。

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也曾關注過其中一位資本大佬——杜偉民的發跡史(胡潤百富榜數據,2017年他的身家達73億元),種種內幕今日讀起來也頗為“傳奇“。

以下為每日經濟新聞2014年1月的報道,原標題《深圳康泰20年股權幾經變更成就“隱形富豪”杜偉民》。

疫苗之王火爆朋友圈 牽出隱秘富豪發跡史

▲2014年2月27日,深圳市,記者探訪深圳康泰生物公司。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每經記者楊長江發自深圳

2013年底的乙肝疫苗事件,讓深圳康泰生物製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康泰生物【300601.SZ】)進入了公眾視野。

這到底是怎樣的一家公司?至今外界對其仍依然不甚瞭解。

近日(實際時間為2014年初,每經小編注),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通過深入調查,初步掌握了康泰生物——這家國內乙肝疫苗行業龍頭20餘年的發展軌跡。

20餘年前,康泰生物剛成立時,其作用主要是承擔乙肝疫苗國產化的重任。到了2008年,自然人杜偉民(現為康泰生物董事長)進入後,康泰生物的“國有成色”開始逐步褪去。

承擔乙肝疫苗國產任務

20餘年前的中國,乙肝疫苗非常稀缺。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獲得的《深圳康泰生物製品有限公司預可行性報告(項目建議書)》顯示,1992年6月,深圳廣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圳廣信)擬與國家原材料投資公司(以下簡稱國原投資)及香港廣信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香港廣信)各出三分之一的資金合作組建深圳康泰生物製品有限公司,承辦從美國引進基因工程乙肝疫苗生產技術和設備。

深圳廣信和香港廣信同屬於廣東國際信託投資公司深圳公司的全資子公司,由於香港廣信當時的註冊地屬於境外,故新組建的康泰生物為合資企業。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國產乙肝疫苗的研發和生產基本處於空白狀態,美國默克公司研製的重組酵母菌被視為符合我國要求的乙肝疫苗。1988年,經原衛生部批准,由該部統一領導引進美國默克公司的這一乙肝疫苗技術,並在北京、深圳各建一條年產2000萬支針劑的基因工程乙肝疫苗生產線,其中深圳的這條生產線由深圳廣信承建,1992年康泰生物的設立就是為了繼續完成項目建設。由此來看,康泰生物的發起成立承載著乙肝疫苗國產化的重任。

在技術和設備引進方面,康泰生物的進口對象是美國默克公司。受讓的技術主要包括重組酵母種子批、疫苗製造操作細則、疫苗質量控制程序、儀器設備及原材料清單等;引進的主要生產設備包括髮酵培養罐、細菌破壞器吸附層析系統、疏水層析系統、凝膠過濾系統、除菌過濾器、超過濾裝置和疫苗稀釋罐等。

在康泰生物的股權構成方面,上述三家公司各佔三分之一的股份,公司的註冊資本為3900萬元,投資總額與註冊資本差額由合資各方按投資比例籌措轉貸給康泰生物。

此後,康泰生物的股權發生了多次變動。

歷史遺留問題複雜

1993年2月27日,康泰生物首次出現股權變動。

據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獲得的康泰生物相關股權轉讓協議書顯示,當時,深圳廣信將其持有的康泰生物18.33%股權作價715萬元轉讓給國原投資,香港廣信亦出讓8.33%給國原投資。轉讓後,深圳廣信和香港廣信分別持有康泰生物15%和25%的股權,國原投資的持股比例達到60%,一躍成為康泰生物的第一大股東。此次轉讓的股權價值按三方認繳的出資原值(即各1300萬元)進行核算。

到了1994年,國務院組建國家開發銀行(以下簡稱國開行)。身為當時6個國家專業投資公司之一的國原投資被併入國開行。到1995年,國家開發投資公司成立,當時該公司的一個主要職能就是承擔原由6個國家專業投資公司經營、又難以轉移到其他單位經營的合資或參股項目,康泰生物正是這種性質的合資項目。

在此背景下,1996年9月5日,康泰生物董事會決定,由於股東國原投資已併入國家開發投資公司,根據相關規定,由國家開發投資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國投興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投興業)承接國原投資所持的康泰生物60%股權。

記者調查瞭解到,到2001年10月23日,國家開發投資公司發文批覆國投藥業投資有限公司(1999年3月12日國家開發投資公司批准國投興業更名為國投藥業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投藥業)以1.48億元的總價受讓深圳廣信和香港廣信分別持有康泰生物15%和25%的股權,但為了保證康泰生物的合資企業屬性,香港廣信指定境外公司香港立新國際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香港立新)接盤其持有的康泰生物25%股權。

該批文明確表示,國投藥業要負責與清算組妥善解決老股東(即深圳廣信和香港廣信)的歷史遺留問題,立即著手對康泰生物進行股份制改造並爭取上市。

與此同時,康泰生物董事長由原國家醫藥局安全監管司副司長、國投藥業總經理周益成出任。

通過股改謀求上市

為了響應國家開發投資公司關於改制上市的意見,到了2002年,康泰生物迅速在股份制改造上實現突破。

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調查獲悉,康泰生物股改的第一步發生在國投藥業和國家開發投資公司之間。2002年7月5日,國投藥業將其持有的康泰生物51%股權無償轉讓給了國家開發投資公司。

2002年7月9日,香港立新將其持有的全部康泰生物25%股權,以9600萬元轉讓給上海華瑞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華瑞)。上海華瑞為上市公司上實醫藥(600607,SH)的子公司。

同年9月24日,上海華瑞和交大昂立(600530,SH)分別以1152萬元和1920萬元的代價受讓國投藥業所持的康泰生物3%和5%的股權;3日後,國投藥業將其持有的11%康泰生物股權以4224萬元的價格賣給北京高新技術創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高新創投);此後國投藥業將其所持有的最後的康泰生物5%的股權轉讓給湖南湘投高科技創業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湖南湘投)。

至此,康泰生物股改宣告結束。其發行了普通股1.75億股,其中國家開發投資公司作為第一大股東擁有8925萬股,佔總股本的51%,其他股東則是持股28%的上海華瑞、持股11%的北京高新創投,以及各持股5%的湖南湘投和交大昂立。

值得注意的是,2002年底,康泰生物以盈餘公積和未分配利潤共計2500萬元轉增註冊資本,註冊資本也因此由原先的1.5億元增至1.75億元。根據相關驗資報告,當時康泰生物的淨資產為1.75億元,按照每股1元來計算,康泰生物的總股本為1.75億股。

到2005年9月,康泰生物正式向深圳監管局遞交上市輔導驗收材料並通過審查,完成上市輔導工作,但公司最終仍未上市。

杜偉民進場

2008年8月,杜偉民“出場”。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從權威渠道獲得的一份2008年6月3日國家開發投資公司的總裁辦公會議紀要顯示,康泰生物當時由於面臨產品單一、設備老化、缺乏獨有專利等因素,導致企業出現市場競爭力逐年下降、利潤嚴重下滑等亟待解決的問題。為扭轉不利局面,康泰生物通過調研和論證提出重組方案,將有利於擺脫生產經營困境,實現優勢互補、合作共贏,豐富產品線、扭轉研發和營銷劣勢。

該會議紀要還顯示,康泰生物原則上同意優先選擇北京民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民海)為重組對象,以雙方評估價值作價,通過增資方式置入康泰生物。

記者獲得的材料顯示,北京民海於2004年由深圳市盟源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圳盟源)與自然人鄭海發各出資250萬元註冊成立,深圳盟源的實際控制人為自然人杜偉民。此後,經過幾輪增資以及調整,到2008年3月31日,北京民海註冊資本變更為1億元,同時,深圳瑞源達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瑞源達)也成為其股東,所持北京民海股權達到76%,自然人王峰和鄭海發分別佔13.6%和10.4%(注:瑞源達的實際控人為杜偉民)。由此來看,杜偉民在北京民海公司總共投入7600萬。

根據北京同仁和資產評估公司出具的資產評估報告書顯示,以2008年4月30日為基準日,北京民海淨資產為8230.77萬元,股權價值的評估價為2.95億元。

該評估報告稱,北京民海處於建設期,大量資產處於在建工程狀態,生產形成後盈利能力將得到巨大釋放。該報告書同時指出,採用成本法進行評估只能體現北京民海當前的賬面價值,不能體現該公司作為疫苗生產高科技企業的特徵,故該評估採用收益現值法的評估方法,即被評估資產未來的預期收益,並採用適宜的折現率折算成現值,累加得出評估值。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北京民海自2004年成立至上述評估基準日——2008年4月30日期間,只有2006年實現營收8.5萬元,其他年份均處於無營收狀態。

康泰生物的財務報表顯示,2004~2007年康泰生物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1.34億元、1.33億元、9879萬元和1.06億元,實現淨利潤分別為4020萬元、3017萬元、1811萬元和3707萬元,儘管業績有所起伏,但仍保持盈利狀態。

上述國家開發投資公司的總裁辦公會議召開後2個月,即2008年8月15日,康泰生物便決定向瑞源達、自然人王峰、自然人鄭海發增發1.82億股股份,原有股東放棄了對增發股份的優先認購權。

記者獲得的一份股權轉讓協議這樣描述瑞源達,“為持有康泰生物生物製品股份有限公司而專門設立的公司。”

工商資料顯示,瑞源達成立於2007年11月13日,由杜偉民和加拿大籍華人袁莉萍分別出資1502萬元和498萬元註冊成立。2011年6月17日,瑞源達由深圳遷至新疆烏魯木齊。

康泰生物2008年第三次臨時股東大會決議顯示,瑞源達、王峰和鄭海發以各自所持有的北京民海股權作價2.43億元認購上述1.82億股的股份,其中1.82億元記為康泰生物的註冊資本,其餘6089萬元記為資本公積金。具體來看,杜偉民名下的瑞源達所持北京民海76%的股權作價1.85億元認購康泰生物1.38億股股份,其餘4628萬元記為資本公積金;王峰所持有北京民海13.6%的股權作價3303萬元認購康泰生物2475萬股股份,其餘828萬元記為資本公積金;鄭海發所持北京民海10.4%的股權作價2526萬元認購康泰生物1893萬股股份,其餘633萬元記為資本公積金。

該增資擴股完成後,康泰生物註冊資本由1.75億元變更為3.57億元,總股本亦由1.75億股變更為3.57億股。

由此來看,由於瑞源達、王峰和鄭海發以各自所持北京民海股權增資康泰生物,因此瑞源達並無現金投入,便成功拿下康泰生物38.75%股權。

杜偉民進場,以一個基本無營收的公司重組了康泰生物這個尚有盈利且資產負債率不足5%的疫苗龍頭企業,併成為第一大股東。

對於上述問題,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致電康泰生物,工作人員稱目前公司尚未恢復生產,不接受任何採訪。記者輾轉找到該公司一位高管,電話中該高管要求記者發採訪郵件,但隨後回覆記者稱不能回應。

老股東紛紛退場

有人進場便有人謝幕。在引入上述三個新股東後,康泰生物原有股東的股權均被相應稀釋。

國投高科技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投高科,國投高科作為國家開發投資公司全資子公司,承接了國家開發投資公司所擁有的康泰生物股權)變為第二大股東,上海華瑞則所持的28%康泰生物被稀釋至13.73%,北京高新創投的被稀釋至5.39%,湖南湘投和交大昂立均被被稀釋至2.45%。

到2009年7月2日,杜偉民成為康泰生物法定代表人,並開始接管董事長一職。與此同時,上述5家國有法人股東開始陸續退場。

最早宣告退場的是湖南湘投。2009年6月2日,湖南湘投將其所持的康泰生物2.45%股權在湖南產權交易所掛牌交易,報價1909.44萬元。此後被國投高科購得。國投高科所佔的康泰生物股份升至27.45%。

到2009年11月,國投高科通過天津產權交易所掛牌出售其所持康泰生物全部27.45%股權,標價1.67億元。接盤者則為瑞源達。

2010年6月7日,上海瑞華同瑞源達達成股權轉讓協議,瑞源達以8330萬元的價格受讓上海瑞華所持的康泰生物13.73%股權。

2011年1月24日,北京高新創投同瑞源達達成股權轉讓協議,瑞源達以3392.5萬元的價格受讓北京高新持有的康泰生物全部5.39%股權,成交價高出標的評估值131.7萬元。

瑞源達進場之前的5個法人股東只剩下交大昂立仍持康泰生物2.45%股權。到2011年3月24日,交大昂立以1853.75萬元的價格將手中2.45%的股權轉讓給自然人苗向。

至此,2002年康泰生物股份制改造的5個發起者全部離場,這也宣告康泰生物再無“國有”成色,在收購4個原始發起股東累計46.57%股權後,瑞源達持股比例增至85.32%。

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試圖對上述康泰生物5個法人股東股權轉讓事宜進行採訪,國投高科和上海華瑞公開電話均無人接聽。交大昂立、北京高新創投和湖南湘投均拒絕置評。

股權價值大幅增值

2011年對杜偉民等康泰生物的股東而言,顯然是忙碌的一年。股權轉讓似乎成了2011年康泰生物股東們最熱衷的事情。

從2011年4月18日起,未到一個月時間,全盤吸納康泰生物股權的瑞源達開始向自然人和機構轉賣康泰生物的股權。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根據獲取的數十個股權轉讓協議書粗略統計,這一年瑞源達共向12個自然人、5個機構轉讓了其所有的康泰生物不到20%的股份,進賬高達3.25億元。瑞源達出售給自然人的每股價格為1.72元,出售給機構的則高達12元、15元每股不等。

瑞源達在收購深圳康泰時,有現金支出的僅有受讓國投高科所持27.45%股權花去的1.67億元(標價)、受讓上海華瑞和交大昂立所持股權共計1.17億元。由此來看,瑞源達通過出售康泰生物近20%股權,還產生了約4100萬元盈餘。

截至目前,杜偉民個人及其控制的瑞源達仍共持有康泰生物2.62億股。如按此前,瑞源達轉讓給上述12個自然人每股1.72元的作價來計算,瑞源達及杜偉民手上所持有的的股份2.62億股的價值亦高達4.5億元;若按向上述5個機構出售的每股12元作價計算,其持股價值達31億;以15元計算,其持股價值達39.3億元。

據另一篇報道稱,一家企業的疫苗“造假”事件仍在發酵,更多疫苗企業的過往被挖出。

公司進化論注意到,疫苗這筆生意的毛利率在A股各行業中領先,有時,其中的“龍頭公司”甚至比茅臺還要賺錢。而與此同時,幾家疫苗龍頭公司也發生過疫苗安全的負面事件。

記錄造假的長生生物背後,不止有一個“高俊芳”。

疫苗之王火爆朋友圈 牽出隱秘富豪發跡史

疫苗之王毛利率超過茅臺 曾被質疑國資流失

疫苗漩渦中

食藥監週末不休“造訪”長生生物

7月21日下午15點左右,在吉林長春市超然街西側的長生生物工廠裡,兩名員工正將廢棄的雞蛋倒入綠色的桶內,按照疫苗生產的相關工藝,有的疫苗需要用雞蛋來做治病病毒的培育宿主。

疫苗之王火爆朋友圈 牽出隱秘富豪發跡史

疫苗之王毛利率超過茅臺 曾被質疑國資流失

在這個氣溫超過30度的星期六,長生生物看起來一切如常。中午12點,公司進化論注意到,一輛車身上寫著“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的公務車從長生生物正門向外駛出。

疫苗之王火爆朋友圈 牽出隱秘富豪發跡史

疫苗之王毛利率超過茅臺 曾被質疑國資流失

這已經是長生生物被國家藥監局宣佈狂犬疫苗紀錄造假的第6天。國家藥監局在7月15日表示,吉林省局有關調查組已經進駐長春長生,對相關違法違規行為立案調查。7月20日,深交所稱已經啟動對長生生物和相關當事人公開譴責的紀律處分程序。

7月21日,新京報記者試圖向長生生物瞭解情況,未得到回應。當天下午,記者再次通過電話聯繫多位長生生物員工,在記者表明採訪意圖後,大部分員工都直接掛斷了記者電話,記者最終未得到任何回覆。

此前的7月18日,一位長生生物員工告訴記者,按照要求,“在調查結果出來之前我們不能接受採訪”。

此次調查結果何時出爐,還是一個未知數。早在2017年10月,長生生物就因為生產並銷往山東的“吸附無細胞百白破聯合疫苗”經檢驗“效價測定”項不符合規定遭吉林省食藥監局立案調查。時隔近一年,也就是2018年7月18日,吉林省食藥監局才對長生生物進行了沒收產品庫存、沒收違法所得以及罰款等行政處罰。

賣疫苗有多賺錢?

長生生物毛利率高過茅臺

公司進化論通過查詢同花順數據發現,當前A股52家以疫苗為主營產品的上市公司,今年一季度銷售毛利率平均數高於50%。

這一水平已經超過A股大部分行業。

公司進化論注意到,在疫苗行業排名前十的上市公司分別為長生生物、康泰生物、長春高新、雙鷺藥業、四環生物、安科生物、沃森生物、生物股份、康恩貝、廣濟藥業,對應銷售毛利率分別為為91.59%、91.07%、89.37%、85.24%、81.69%、81.00%、78.21%、76.14%、75.26%、69.24%。

此次因狂犬疫苗“造假”涉事的主角長生生物,以91.59%的毛利率佔據行業首位,康泰生物和長春高新緊隨其後。

從歷史數據來看,這三家的銷售毛利率均保持在60%以上,並在近三年裡逐年上升。公司進化論注意到,2018年一季度,貴州茅臺銷售毛利率為91.31%,低於長生生物。

上述疫苗企業中的幾家巨頭均曾陷入疫苗安全輿論危機。

除了長生生物此次疫苗生產記錄造假外,2013年,康泰生物曾捲入嬰兒接種乙肝疫苗致死事件;2016年的山東疫苗案中,國家食藥監總局通報,9家涉嫌虛構疫苗銷售渠道的藥品批發企業中,沃森生物的子公司赫然在列。

2016山東疫苗案平息後

疫苗公司業績超速增長

數據顯示,2017年以來,疫苗行業公司業績增長明顯。以幾家代表性企業為例,2017年,長生生物疫苗銷售達到15.39億元,同比增長51.67%;康泰生物2017年疫苗的營業收入達到11.59億元,同比增長113.07%,長春高新營收41.02億,增長41.58%。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疫苗企業的高增長與2016年的山東疫苗事件有關。

2016年3月,山東警方破獲一起案值5.7億元的非法疫苗案,疫苗未經嚴格冷鏈存儲運輸銷往24個省市,涉案疫苗含25種兒童、成人用二類疫苗。

該事件引起了人用疫苗市場連鎖負面反應,社會公眾對國內疫苗行業不信任,整個疫苗市場受到巨大沖擊,案發後,全國疫苗市場銷售陷入“冷卻期”。

同年4月25日,國務院重新修訂了《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條例對疫苗的銷售、存儲和流通做出了新要求,引導疫苗生產行業走向規範化。

受該事件影響,當年,上述疫苗企業的業績遭到重創。以智飛生物為例,2016年公司總營收為4.46億元,其中自主疫苗產品的營收為4.11億元,同比下滑-11.73%,代理疫苗產品的營收為294萬元,同比下滑-98.24%。

部分民資疫苗企業脫胎於國資

曾被質疑國資流失

在長生生物疫苗案發後,這家公司被外界廣泛質疑的一個點,在於其國資改制的歷史。21日,一篇名為《疫苗之王》的自媒體文章刷屏網絡,除長生之外的其他幾家疫苗公司類似的“往事”也被翻出。

以408億市值的康泰生物為例,該企業曾經為國資企業。

資料顯示,康泰生物目前是國內最大的乙肝疫苗生產企業,全國有31個省市區在使用其疫苗產品。據悉,這家創立於1992年的公司,最初設立的目的是作為衛生部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的平臺。其“基因工程乙肝疫苗(酵母重組)”生產技術是從默沙東公司引進,1995年正式投產。當時這一技術與基因工程干擾素、胰島素並稱為“20世紀三大生物醫藥產品”。

2003年,康泰生物完成股份制改造,2009年之後,國有投資方相繼通過轉讓的方式退出,康泰生物徹底變成一個民營企業。杜偉民成為企業控股股東,持有股權54.46%。

2017年上市前夕,公司多個自然人股東與PE機構間發生了多次股權轉讓,也頗令市場咋舌。對此,證監會發行監管部曾在反饋意見中質疑其中是否存在利益輸送和國資流失,要求公司說明轉讓的原因及合理性等。

長生生物也被質疑國資流失。公開資料顯示,長生生物的前身是一家國有企業,十五年前,作為長春高新的核心子公司,長生生物為長春高新貢獻了數千萬利潤。

歷史數據顯示,2001年長生生物實現淨利潤1005萬元,2002年淨利潤2634萬元,2003年1-10月末,實現主營業務收入9551萬元,淨利潤1147.5萬元。

作為控股股東的長春高新2001年、2002年的淨利潤分別為430萬元、730萬元。

2003年,長春高新決定賣掉長生生物。出售的對象為時任長春高新副董事長,長生生物董事長高俊芳。

2003年12月16日長春高新董事會通過決議,擬全部轉讓公司持有的控股子公司——長春長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9.68%的股權,每股轉讓價格為2.4元。

彼時擔任長春高新的副董事長高俊芳受讓長春長生1734萬股股權,佔總股本的34.68%,轉讓金額為4161.6萬元;上市公司亞太集團受讓長春長生1250萬股,佔總股本的25%,轉讓金額為3000萬元。

由於長生生物優秀的盈利能力,市場對於長生生物2.4元的轉讓價格產生質疑。

據《中國證券報》報道,2003年12月9日,一家生物製藥有限公司還給長春高新董事長髮了一封函,表示願意以每股3元的價格受讓長生生物的全部股權。

同一天,該公司還給吉林省政府的一位主要領導打了一份報告,稱“此前,我公司曾多次就”長生生物“股份轉讓及本公司受讓上述股份之意向長春高新致函。其間,我們的報價均高於其他方報價,但從未得到過公平競爭的機會。目前,我公司已給長春高新報價3元/股,高出其他方協議收購價,但我公司仍沒有得到介入的機會。”

在市場、媒體的質疑中,2004年4月,長春高新將長生生物的轉讓價提升到2.7元/股,不過轉讓最終完成,受讓方依然是高俊芳。

2006年8月,亞泰集團將股權轉賣給高俊芳,退出長生生物。至此,長生生物成功私有化,被高俊芳牢固掌控。

公司進化論注意到,在長生生物事件爆發前一個月,今年6月30日,康泰生物官網發佈了一則以“將在沉默中爆發的疫苗行業”為題的文章。文中稱,“疫苗現在是行業的翹楚,實現了很高的收入增長率,每年達到了10%到15%的兩位數增長率,而且預計未來幾年裡會繼續增長,大大超過傳統醫藥行業中的6%到7%的增長率。”

疫苗“三巨頭”曾是長生生物股東

公司進化論綜合天眼查信息與康泰生物招股書得知,被稱為康泰生物“掌舵人”的杜偉民出生於1963年,一個江西貧困山區的農民家庭。他1984年考入江西省衛生學校檢驗專業,1987年被分配至江西防疫站從事環境檢驗工作,並在當年考入江西教育學院化學系,脫產本科學習,畢業後又回到江西省衛生防疫站工作。

1995年,杜偉民人生髮生了一場重大變化:他結束了7年多的防疫站生涯,於1995年2月“下海”到長春長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任銷售經理。

而根據長生生物財報,1994年,高俊芳剛剛擔任了長春長生總經理,兩人就此有了交集。

杜偉民在長生生物銷售經理的職位上一干就是6年。2001年,杜偉民的人生開始從員工到股東的第二次轉變。

工商信息顯示,2001年杜偉民回到老家江西,成為了長春生物製品研究所江西辦事處法人。同年3月,杜偉民與韓剛君聯合創辦廣州市盟源生物工程發展有限公司(下稱廣州盟源)。其中,杜偉民是法人,韓剛軍是參股,雙方各佔股50%。

2001年9月18日,長生所與廣州盟源簽署《股權轉讓協議》,約定長生所將其持有的長生實業0.68%的股權以43.79萬元對價轉讓給廣州盟源。

可以看出此次轉讓的股權並不多,但杜偉民和韓剛軍就此擁有了長生生物的股權。據知情人士向公司進化論透露,杜韓二人均是當時在長生生物負責銷售的人,因為能力較強又很忠心,得到賞識,高層決定給他們一些股份。

江蘇延申IPO報告書顯示,韓剛軍1962年出生,曾任開封市龍亭區衛生防疫站醫師、副站長,開封瑞禾生物製品公司董事長。與杜偉民共同的防疫站生涯或許是他熟悉疫苗銷售的原因。

不過,相比杜偉民,韓剛軍的手筆更大。根據《黃海機械:長春長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5和2016年度盈利預測審核報告》,2001年9月18日,長生所與韓剛君簽署《股權轉讓協議》,約定長生所將其持有的長生實業30%的股權以1932萬元對價轉讓給韓剛君。

至此,高俊芳、韓剛軍和杜偉民均成為了長生生物的股東。而從長生生物中走出的這三個人,此後分別成為了國內狂犬病和水痘疫苗、流感疫苗、乙肝疫苗的領軍人物。

杜偉民與韓剛軍最為成功的創業當屬江蘇延申。根據資料,江蘇延申的實際控制人是杜偉民與韓剛軍。

2006年,在我國剛開始對流感疫苗實施批簽發制度時,江蘇延申就拿下了流感疫苗的批文。2006年,流感疫苗批簽發360萬人份,在國內生產企業中排名第一。

2007年,江蘇延申籌備國內上市,但遭到發審會拒絕。

2009年5月,杜偉民辭去了江蘇延申的職務,同時轉讓了股份,套現2億元。巧合的是,在杜偉民剛走的2010年,江蘇延申就被查出有五批產品涉嫌造假,公司從此一蹶不振。目前,江蘇延申已經更名為江蘇全益,韓剛軍也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杜偉民則在2008年在產權交易所購買了康泰生物的大部分股份,從而成為了康泰生物的實際控制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