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湖一牛人,二十年收藏三千件民俗物品 見證時代的變遷

江西省九江市都昌縣都昌鎮綜合文化站站長袁忠平收藏民俗老物件已有將近二十年,在節假日裡,他是最忙的時候,只要聽說村民家裡有藏品,他就會利用節假日時候上門收購。截至目前,他收藏了400多個品種,3000多件老物品,每件老物件都有著其本身存在的價值,都能講述一段動人的故事。

鄱湖一牛人,二十年收藏三千件民俗物品 見證時代的變遷

袁忠平從小就喜歡收藏民間的民俗用品,經常到周邊的農村轉悠,和古玩愛好者交流,並交換臧品,像古燈、銅鈴、陶瓷、水壺等民俗用品都是他收藏的對象,凡是時代久遠的民俗用具、古董,他都樂意收藏。

鄱湖一牛人,二十年收藏三千件民俗物品 見證時代的變遷

他開始搞收藏只是處於一種興趣,後來沒想到上了癮。隨著他加入收藏這個圈子,他就開始交流多餘的同類收藏品,通過交換,他的收藏品一天比一天多起來。在單位的支持之下,他就在都昌鎮政府四樓開設了一個民俗展示廳,讓更多的人能瞭解這些歷史。

鄱湖一牛人,二十年收藏三千件民俗物品 見證時代的變遷

僅各時代的燈具,袁忠平就有80多盞。這些形態各異的古燈年代上至唐宋下至民國,充分展現了中國古代燈具文化的歷史和魅力。

鄱湖一牛人,二十年收藏三千件民俗物品 見證時代的變遷

袁忠平的燈具藏品大小不一,形態萬千。有的如小碗,有的如杯子,有的似酒壺,有的像罐子,有的線條細膩,有的體態粗獷。燈具材質以陶、瓷居多,另外還有玻璃、銅臺、鐵燈等不同材質的燈具,其中,陶瓷燈釉色美麗,造型別致。另有,年代感的相機,驚歎不已。

鄱湖一牛人,二十年收藏三千件民俗物品 見證時代的變遷

在民俗展示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160多把壺,茶壺年代上至清朝,下至上世紀七十年代,畫風有青花、山水、花鳥、人物、題詞等;材質有銅、錫、鐵、紫砂、瓷等,主要以瓷器為主。

鄱湖一牛人,二十年收藏三千件民俗物品 見證時代的變遷

民俗展示廳還有很多老物品背後隱藏著很多有意思的故事,下一步,他打算把每件老物品的故事都寫出來,讓更多年輕人能瞭解時代的變遷、社會的發展和人類文明的進步。未來,他最大的夢想就成立一個屬於自己的民俗展示館。

鄱湖一牛人,二十年收藏三千件民俗物品 見證時代的變遷

袁忠平說:“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身邊的老物件越來越少,老物件身上都凝聚著那個時代人們的智慧,我收藏的目的是讓後人知道我們的先人們當初都是如何生活的,老物件見證都昌歷史的變遷,見證人民繁衍生息的過往歲月。”

鄱湖一牛人,二十年收藏三千件民俗物品 見證時代的變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