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

1、2004年国际头痛协会最新的三叉神经痛诊断标准如下:

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①突然发作的疼痛持续1s至2min,伴或不伴有发作间期持续性疼痛,影响三叉神经第一支或第二支分布区,便符合标准②和标准③。

②疼痛至少具有以下一项特征:a:剧烈、尖锐、浅表或针刺样。b:存在有板机点。

③在单一患者刻板发作。

④没有明显的神经体征。

⑤排除其他原因。

⑵症状性三叉神经痛

①突然发作的疼痛持续1s至2min。影响三叉神经第一支或第二支分布区,便符合标准②和标准③。

②疼痛至少具有以下一项特征:a:剧烈、尖锐、浅表或针刺样。b:存在有板机点。

③在单一患者刻板发作。

④专科检查和(或)后颅窝检查证实有缘发现疾病,但血管压迫除外。

2、鉴别诊断

⑴症状性三叉神经痛

颅底肿瘤(尤其鼻咽癌)、多发性硬化、延髓空洞症等可引起症状性三叉神经痛,但常有三叉神经麻痹表现(面部感觉障碍,角膜反射减退),疼痛持续时间长,常有合并有其他脑神经损害表现。

⑵牙痛

三叉神经痛容易误诊为牙痛,牙痛一般呈持续性钝痛,局限于牙龈部,可因进食冷、热食物而加剧,牙科x线检查有助于检查。

⑶舌咽神经痛

疼痛发作性质与三叉神经痛相似,为间歇性发作的较剧烈的疼痛,每次发作持续时间数秒至1-2min,但其疼痛分布区域三叉神经痛不同,主要分布于扁桃体,舌根,咽、耳道深部、吞咽、讲话、哈欠、咳嗽动作可诱发,严重时会影响进食。

⑷蝶腭神经痛

是一种较少见的面部神经痛,亦呈现烧灼样、刀割样或钻顶样痛,分布于鼻根后方,颧部、上颌、上腭及牙龈部,,常累及同侧眼眶部,疼痛向额、颞、枕和耳部等处放射,发作时病侧鼻黏膜充血,鼻塞、流泪,每日可发作数次至数十次,每次持续时间较长,数分钟至数小时,无扳机点。

⑸鼻旁窦炎

额窦炎或上颌窦炎可产生三岔神经第一,第二支分布范围的疼痛,但鼻旁窦炎的疼痛常为持续性钝痛,常伴有流脓鼻涕,发热,鼻旁窦区压痛,血白细胞增高等表现,鼻腔检查及鼻窦x线摄片可进行鉴别。

⑹非典型面痛

发生于抑郁症、疑病及人格障碍的患者,疼痛部位模糊不定、深在、弥散、不易定位,通常为双侧,无触痛点,情绪是使疼痛加重的重要因素。

⑺颞颌关节痛

主要是咀嚼时疼痛,颞颌关节处有压痛,但无其他部位触痛点。

药物治疗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首选治疗,治疗的目的在于止痛,无效时可选用神经阻滞或手术治疗,常用的治疗药物有以下几种。

⑴卡马西平:是首选的治疗药物,从100mg po bid开始,可逐渐加量至疼痛停止,最大量一般不超过1000mg/d,以后逐渐减少至最低有效量维持治疗,有学者建议可使用卡马西平进行三叉神经痛诊断性试验,无反应者提示症状性三叉神经痛或其他诊断的可能,但使用卡马西平应注意可能发生过敏性皮炎,眩晕、步态不稳,摔倒,白细胞减少,肝功能损害等副作用。(以上药物剂量仅供参考,实际请根据医嘱给药。)

⑵苯妥英钠:可从100mg po bid开始,逐渐加量至疼痛停止,最大量一般不超过600mg/d,后逐渐减量至最低维持剂量,应注意该药容易发生蓄积中毒,如产生中毒症状(如头晕、步态不稳、眼球震颤等)应立即减停药或换其它药物。(以上药物剂量仅供参考,实际请根据医嘱给药。)

⑶加巴喷丁:有较好的神经痛止痛效果,可以从100mg po tid开始,可逐渐加量至疼痛停止,最大量一般不超过2400mg/d,以后逐渐减少至最低有效量作为维持剂量,该药一般耐受性良好,常见的副作用有头晕,嗜睡,可逐渐耐受。(以上药物剂量仅供参考,实际请根据医嘱给药。)

⑷普瑞巴林:新型钙通道阻滞剂药,为多种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常用药物,常规用量为150-300mg/d,分两次服用。(以上药物剂量仅供参考,实际请根据医嘱给药。)

⑸氯硝西泮:初始剂量可以从1mg po qn开始,根据效果可逐渐加量至4-6mg/d,注意嗜睡以及步态不稳等副作用,尤其是老年患者。(以上药物剂量仅供参考,实际请根据医嘱给药。)

⑹大剂量维生素B12:大剂量维生素B12(500-1000ug/d)肌内注射有助于缓解疼痛,必要时可考虑行三叉神经分支或半月神经节内注射。(以上药物剂量仅供参考,实际请根据医嘱给药。)

⑺其他:对于上述药物治疗无效者,还可选择连用巴氯芬5-10mg po tid,或阿米替林12.5-25mg po bid以提高疗效(以上药物剂量仅供参考,实际请根据医嘱给药。)

三叉神经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