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古代的归隐“达人”,一篇洗白文章名震天下,倍受推崇

陶渊明最出名的莫过于归隐,有“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称谓的他,除名篇《归去来兮辞》外,其他著作我们普通人知之甚少。

其最出名的事迹想来就是在当彭泽县令时挂绶而去,原因他讲是督邮来,他不愿折腰。督邮一职在汉朝初设时,颇有今天省级党委纪检巡视组的味道。主要作用就是督察地方官员,塑造良好政治生态。但后来汉朝腐朽,这一职务迅速堕落,转为折磨人的爪牙。至晋朝清谈风盛起,多不务实,这一职务也没多大改观。

他是古代的归隐“达人”,一篇洗白文章名震天下,倍受推崇

陶渊明在《归去来》一赋中讲,自己去当这县令,是“家叔以余贫苦”,且“有四方之事”。所以自己为求“公田之利”“以为酒”“求之”。用大白话就是:叔,你瞧侄子都穷死了,连酒都喝不起,你快去走后门,帮我找个缺,不然我穷死了要辱没咱家门楣啊。没错,陶渊明就是这么张扬的人,后门走得都清新脱俗。(看来多学习文化,多重要)

注意!其因督邮离职的原因没说,还说自己“因事顺心”。(顺心还辞职!!!果真说走就走?)

做官

陶渊明在20岁即出门做官,到出任彭责令时,陶渊明已有五次出仕的记录。其第二次入桓玄军参军,第三次为刘裕的镇军参军,第四次为刘敬宣的建威参军,第五次任彭泽县令。

陶渊明第二次出仕不满三年就因丁母忧辞职,这种理由在古代是很正常的。到第五次辞官的理由在赋中言是不愿为见长官而五斗米折腰。这是一种很奇怪的理由,见长官就辞职,那以前出仕就没见长官吗?这点倒没见陶渊明提及自己以前也是为不见长官而辞职的,再说出来做事见长官很正常。其真清高如此?

陶渊明第二次出任桓玄的参军。桓玄乃东晋之叛逆,建立伪楚被刘宋高祖刘裕带兵所灭。陶渊明此番出仕的时间,正是桓玄风头正劲,企图天下之时。桓玄之心,如同司马昭之心般,当时人人皆知。为何陶渊明不顾粪水脏,而硬要自己泼自己?与后来的彭泽挂绶,相去甚远。

泼粪

其实桓家和陶家早有交情,陶渊明曾祖父陶侃曾经帮助过桓玄之父桓温伐蜀,二人关系极为密切。等到晋室衰败,陶渊明出仕风头正劲的桓玄,是一种正常选择。坏就坏在,桓玄也败亡了。这时的陶渊明身上可谓是粪水满身,想要洗去,唯有投效新主。

他是古代的归隐“达人”,一篇洗白文章名震天下,倍受推崇

此后出任刘裕的参军,同刘裕密切的建威将军刘敬宣的参军,都是一种向别人表现自己的行为。如同犯错写悔过书。

陶渊明仅仅这样做还是很难让他人信服的。刘裕已拥晋安帝在江陵复位,实质已占据半壁江山,当皇帝是大势所趋,无人可挡。刘裕所欠只是一份大义,一个封建正统的名分。所以他后来四处伐狩,建威立德,就是要震慑人心。

所幸,陶渊明也不是笨蛋。他明白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自己曾伺候过刘裕的敌人,刘裕将来某天保不齐要杀自己。如何保全自己,成了陶渊明当务之急。

好在,陶家在讲究门阀的时代是个有些许分量的家族。陶渊明向家叔开口,很快得到了一个县令的职务。

宣传

这时,陶渊明的宣传战打响了。作为文人,诗词歌赋是强项,也是政治宣传的有力武器。他仿阮籍为三百斛酒而求步兵校尉的故事,就说自己是为酒而求县令。彰显自己在政治上的弱智,缓和同刘裕的政治关系。

他是古代的归隐“达人”,一篇洗白文章名震天下,倍受推崇

这样一来,自己在桓玄处做官也好,刘裕处做官也好,既不是贪功名利禄,也不是替人出谋划策,只是想谋求归隐田园的志趣。

幸运的是,在向刘氏集团表明中,就真的消除同刘氏的“误会”。在八十余天后,为了不再沾惹麻烦。索性借督邮之机,以不善媚上挂印而去,同时说自己是因为嫁出去的妹妹死亡而辞职,展示自己的幼稚。刘氏的人也有征召陶渊明,但陶渊明没应召。也是怕有人翻老账,凭自己的能力很难躲过。

一个可以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求生,而且成功的人,其不懂政治,喜好归隐,那是笑话。其实那是怕死,以归隐田园加田园诗词为救生圈,成功上岸。

总结

陶渊明的八十余天的县令之旅,实是一出色政治宣传。五次出仕,也是投机味道浓厚的宦海之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