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牌《小重山令》該怎麼填?

社會我寶寶寶兒姐


小重山令,又名“小重山”“柳色新”等,雙調五十八字(上片30字下片28字),前後片各四句,四平韻。據傳乃五代韋莊所創。比較有名的作品如岳飛的《昨夜寒蛩不住鳴》、姜夔的《賦潭州紅梅》等。一般以薛昭蘊《小重山·春到長門春草青》為正體。

其格律如下:

(平)仄平平(平)仄平(韻)。(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韻)。(平)平(平)仄仄平平(韻)。(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韻)。

(平)仄仄平平(韻)。(平)平平仄仄、仄平平(韻)。(仄)平(平)仄仄平平(韻)。(平平)仄、(平)仄仄平平(韻)。

注:括號內可平可仄。

其詞曰:

春到長門春草青。玉階華露滴、月朧明。東風吹斷玉簫聲。宮漏促、簾外曉啼鶯。

愁起夢難成。紅妝流宿淚、不勝情。手挼裙帶繞花行。思君切、羅幌暗塵生。

某早年亦曾學填此調,試貼如下:

《小重山》

【序】近日俗事頗多,又夜來難眠,感浮世匆匆,有寄。兼懷弟剛。

斜月沉沉掩寓樓,枕蛩難入夢、思悠悠。新涼風露迫人愁。曲闌外、黯黯忍凝眸。

聚散也無由,歡娛如逝水、只東流。轉萍浮梗幾時休。念何日、攜酒恣同遊。


豫齋詩詞


《小重山令》

相傳這個詞牌是韋莊所創。據說韋莊心上人被蜀主王建納入宮中,韋莊因思念作了一闋《小重山》。 侍妾聽後抑鬱而終。侍妾去了, 《小重山》成了悽苦思念的代名詞。唐人例用以寫“宮怨”,故其調悲。

一、多寫男女思念之情

1、韋莊是花間集中的代表詞人,相比較其他花間作品的香豔之氣,他的這首《小重山》是花間派中的

一閉昭陽春又春,夜寒宮漏永,夢君恩。臥思陳事暗消魂,羅衣溼,紅袂有啼痕。
歌吹隔重閽,繞庭芳草綠,倚長門。萬般惆悵向誰論,凝情立,宮殿欲黃昏。

2、花間集中另有一位"薛侍郎",名叫薛昭蘊,也有小重山一首傳世:

春到長門春草青。玉階華露滴,月朧明。東風吹斷紫簫聲。宮漏促,簾外曉啼鶯。
愁極夢難成。紅妝流宿淚,不勝情。手挼裙帶繞階行。思君切,羅幌暗塵生

3、北宋時的賀鑄《小重山》:

花院深疑無路通。碧紗窗影下,玉芙蓉。當時偏恨五更鐘。分攜處,斜月小簾櫳。
楚夢冷沉蹤。一雙金縷枕,半床空。畫橋臨水鳳城東。樓前柳,憔翠幾秋風。

二、岳飛的英雄氣

詞牌小重山從內容上多是抒發男女思念之情,但是岳飛得《小重山》則不同,有“詩言志”得特點,這一類被葉嘉瑩先生認為是詩話之詞,代表的詞人有蘇東坡、辛棄疾、張孝祥等人。下面時岳飛的小重山,大家可以和以上三首比較一下: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絃斷有誰聽。

岳飛這首詞和前面三首最明顯的區別是“言志”,這是古代士大夫的本色,相同的是“悲情”。

三、詩話之詞

詞多抒發男女之情,到了蘇東坡手裡"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筆者始知自振。"漸漸改變了士大夫對於詞的鄙視,開始用詞而不僅僅用詩來抒寫個人襟報與情懷。

小重山這麼有宮體、花間特色的詞牌也被岳飛寫出了豪放悲壯之情。下面再看看辛棄疾的《小重山 ·三山與客泛西湖》:

綠漲連雲翠拂空。十分風月處,著衰翁。垂楊影斷岸西東。君恩重,教且種芙蓉。

十里水晶宮。有時騎馬去,笑兒童。殷勤卻謝打頭風。船兒住,且醉浪花中。

寄情山水之間,隱藏的是懷才不遇的失落,東坡以前抒發此類感情一般用詩來表達。蘇東坡將詞賦予了詩的特點後,豪放一派開始以詞言志。從不同時代《小重山》的變化可以一看端詳。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一孔之得,茲錄於下:

小重山令

中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仄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中仄仄平

中仄仄平。中平平仄仄,仄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中仄仄平

賦女神憐世戲贈瓷公生日。

滄海凝冰久未甦.遠翻雲似滾,欲傾壺。摧零劫世漸歸墟。將永夜,低祈眾生匍。

一罅括天弧。摶風開凍水,馭光駒。蹄痕賜漲萬春腴,潮蝶擁,舞照綠蘿裾。

又名《小重山令》。《金奩集》入“雙調”。五十八字,前後片各四平韻。此調脫胎於唐律,句法叶韻之變化近乎近體詩。整個調子平仄交替,便於入樂,也便於吟詠,在今聲樂亡絕時,是非常適合初學者學習的。

唐人多用此調寫宮怨,但實際上這個調子對於表達何種情緒是沒有多少限定的。蓋韻部疏密相間,五七言句又多為律句,節奏並不繁複,又非常和諧,故而並不侷限於某些特定的表達當中。唯需注意的便是在第二韻與第四韻;第六韻與第八韻的攤破形式分為由緩入急的五、三句式,和由急入緩的三、五句式;所以在填詞牌時,此二處之前的七字句要注意前者松,後者緊,如此方能調和此兩處的急緩變換,不至於向一頭歪。

而下片換頭處則是變七言為五言。其下緊跟的五、三句式,或可由雙字領兩三字對,或可不用。前者作用在於提襯下片換頭的五言句,倘若不用雙字領兩三字對,則下片換頭五言處則需梢作重筆。而作好此詞牌的關鍵,便需把握好之前提到的幾個變化,在急緩交替中各有層次。總而言之,小重山令是一個在皮不在骨的詞牌。

試舉拙作觀之:

首句點海,靜寫。“遠翻”句在天象,動態。“摧零”句變災劫。“將永夜”二句大小相襯,即災劫惡象對比“眾生匍而祈”之人心惶惶。

上片在荒涼,在祈禱。下片則在希望。過片從“祈”而來。“一罅括天弧”對應“永夜”“ 低祈”。謂之希望,即女神回應人間。“摶風”二句寫“女神”救世而來。開凍水對應凝冰久未甦。“啼痕”句即星火燎原。末句則示“眾人”親近。

總的來說,上片在動靜之變,大小之變。下片在光影之變,顏色明暗之變。



無聊到巔峰


《小重山》,此調以宋薛昭蘊《小重山》(春到長門春草青)詞為正格,原聲詞譜如下:

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此調《宋史.樂志》:雙調。又名《小重山令》。



小 重 山

蘭州黃河樓

雲隱高軒摧布煙,奪喧迎九曲、抵天潢。仁壽山下暗匆忙。遙指處、流影岸邊長。

橋倚水中央。重樓浮舊跡、憶城牆。昔時通驛丈圓方。依重險、風派接五涼。[1]

一一一一一一一

[1] 意引[唐]岑參《題金城臨河驛樓》:“古戍依重險,高樓接五涼。山根盤驛道,河水浸城牆。”五涼:指晉和南朝宋時北方十六國中的前涼、後涼、西涼、北涼、南涼。主要活動在河西走廊和青海河湟地區,後借指甘肅一帶。


三上詞話作者


百度出詞譜,按詞譜要求的平仄和字數,自己組織詞句,寫上去就行了。附一首自己的原創供討論。

小重山

綠已成蔭飛絮濛。荼靡零落處,少人行。陰晴冷暖太無憑。一霎雨 一霎落花風。 疏懶睡正濃。卻將人喚醒,子規聲。迴文錦緞醉中成。倩青鳥,傳與舊多情。


平林新月


作個記號,有空再來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