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章取义(一):别再被“定律”忽悠,真相在这里

断章取义(一):别再被“定律”忽悠,真相在这里

十大忽悠定律之一:“不割肉”就不会有损失,现实真是这样吗?

断章取义(一):别再被“定律”忽悠,真相在这里

2012 年11 月,中石油上市5周年之际,有媒体披露数据显示,中石油上市首年有187.9 万个投资者买了其股票,到2012 年三季度只剩106.8 万人;虽然约81 万个股民已经割肉离场,但还有超过半数的投资者仍然深套其中。

作为投资者,必然会碰到的这个问题:自己买入股票后被套怎么办?不少刚刚入市的投资者往往羞于承认自己的投资过失,更有甚者错误地认为只要坚持不“割肉”,反正股票还在,不会有损失。实际上,投资者时刻应关注的是“市值”变化,而非手头股票的成本,不管你割不割肉,投资损失已经发生了。

作为运行机构,一般在研究模型中将人视为一种纯理性的事物,但在现实生活中,人是一种理性与感性的混合体,而且往往后者在关键时刻起到决定性作用,这正是人性的弱点在支配你。

当投资股票出现亏损时,要立足于当前市场,重新判断这只股票的趋势到底是不是发生了变化,你可以先问自己四个问题:1.基本面是否恶化? 2.价格是否达到目标价? 3.是否有更好的其他投资?4.止损率是否是逾期上线值?如果有一条是肯定的,就可以成为你卖出这只股票的理由。这一切都与你的成本无关。忘掉成本,就不会总希望“在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从而错过了很多其他机会。

十大忽悠定律之二:“价值投资”等于“长期持有”,现实真是这样吗?

断章取义(一):别再被“定律”忽悠,真相在这里

安东尼·波顿(Anthony Bolton),英国最著名的基金经理和投资人。一项统计数据显示,波顿平均持有一个股票的时间仅为18 个月。他指出:“我们总是在重复‘发现价值股票、持有至充分估值后卖出、再转向另一个价值股票’的过程。”在他的实际操作中,何时卖出完全取决于股票的估值状态,有的股票持有5、6 年,有的则是几个月。巴菲特买入中石油两年后,发现中石油股价所隐含的石油长期价格已经超过了100 美元,他立即清除了手中持有的股票。

两位世界著名的经济学家和投资人无疑是坚定的价值投资者,他们的投资哲学告诉我们:价值投资≠长期持有。价值投资的核心应该是买入价值“被错误地低估”的股票,被低估值的原因是市场恐惧、市场不够理解等多种原因造成。有的低估值公司正处于高速成长期,因此持股的时间也就可以更长。

价值投资可以长期持有,但长期持有绝不等于价值投资。价值投资的核心是在买入低估值的股票,投资周期则随估值的变化而定。

十大忽悠定律之三:股市年收益率可达到12%,现实真是这样吗?

断章取义(一):别再被“定律”忽悠,真相在这里

“先生,股市的年收益率可达到12%啊,有没有兴趣投资股票呢?”最近,大盘行情回暖,人们经常会接到这类邀请你开户的电话。如果你手头刚好有一笔资金要过一段时间再用,是否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差在股市里赚一票呢?

某先生接到这样电话后,觉得买股票肯定能赚钱,于是他偷偷地拿出了准备买房用的首付款20 万元,在某只股票上市当天买了4700 股,”42 元左右买的,应该是当天比较低的一个价位,自此暗自得意,以为抄底了,等过几天涨个10%后,就卖掉,给女朋友买个大钻戒!哪知某股从此就一路下跌,一年以后,20 万元首付款只剩下不到5 万元,女朋友差点跟他分手。

这位先生犯的最大错误就是,在有些机构的诱导下,错误认为短期的特定时间段就希望获得股市长期的平均收益率(12%),实际上这是很有难度的。所谓的“ 股市投资收益率在12% ”是从一个中长期阶段来看的。例如,2006 年上轮牛市启动前上证指数约1000 点,到目前按2400 点计算,8 年间大盘指数上涨了1.4 倍,年复合增长率为11.56%。这不等同于在这期间投资股市就可以至少获得11.56%的收益,因为短期的投资行为受市场波动的影响非常大。2007 年10 月中旬,大盘创下6124 点的高点后,上证指数便开始下跌,11 月初中石油上市后更是进入加速下跌阶段。因此,即使这位先生当时即便没有买这只股票,而是买了其他股票,也难逃“被套”的风险。

十大忽悠定律之四:不负债是傻瓜,现实真是这样吗?

断章取义(一):别再被“定律”忽悠,真相在这里

“不负债是傻瓜”,是不少“负债生活族”所推崇的一种理念,意即没有负债、不去贷款就等同于没利用好银行杠杆的“傻瓜”。但在实际生活中,盲目的负债只会对家庭经济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6 月,单位两年轻人领取了结婚证书,因为对未来职业前景颇具信心,刚刚工作没几年的他们决定买房、买车“一步到位”,除耗尽自己及父母的大部分积蓄在昆明购买住房的首付款外,还在背负大额月供的状况下,向汽车金融服务公司借款购入了一辆市价15万元的小车。但由于高估了自己的还款能力,两人在购入房、车经历了6 个月入不敷出的还贷生活后,不得已将自己的新房出租,另外租住偏远的一室户,勉强支撑还贷。

通过实例,跟大伙衍生一个名词“合理负债”,大量金融借贷工具和产品的出现,使得“负债投资”及“负债消费”在现代人生活中出现的频率逐渐升高。可以说,“花明天的钱,享受今天的生活”以及“用别人的钱来赚钱,借鸡生蛋”,是负债的最核心的魅力。但如果没有算清实际借款成本就糊涂借款、因为想要“一步到位”而承担超出承受能力的还款压力,甚至利用房产抵押等贷款方式筹集资金用以博取高风险的投资回报就未免得不偿失了。

十大忽悠定律之五:把“鸡蛋”放不同的“篮子”,现实真是这样吗?

断章取义(一):别再被“定律”忽悠,真相在这里

职场新人孙某,工作满一年积攒下自己“第一桶金”的他决定投资股市,谋取工资以外的资产性收入。为了分散风险,孙某按朋友的推荐买入14 只股票进行投资。明明总共才3 万元的资金,却天天在这14 只股票间忙得眼花缭乱,经常是紧盯了这个忽视了那个,不是错过了最佳卖出机会,就是手忙脚乱错抛了“黑马”。好不容易卖出了一只股票,再回过来看其他股票,却已一下跌去不少。在忙碌了几个月后,一算总账,大盘涨得多,自己却反而亏了500 多元。

“篮子”并非越多越好,盲目“为配置而配置”也没有必要。在实际的投资配置中,投资者首先要了解市场是否有那么多适合自己的“篮子”,其次要考虑自己究竟有多少“蛋”,利用最好的方式将“蛋”放进正确的“篮子”里。

“一筐子鸡蛋,把它们放在不同的地方,万一你不小心打碎其中一篮,你至少不会全部都损失”。鸡蛋和篮子,这个投资界最著名的比喻来源于1990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马克维茨。推及至投资领域,即不要将全部资金投放在同一个项目上,而是要投放到不同的领域,这样的话,即使某一项目失败,其他项目还可能盈利,从而降低完全破产的风险。

但在实际投资配置的过程中,真把资产“切”得粉碎,投入几十种甚至上百种产品里面,也未必是件好事。要知道,“篮子”并非越多越好,盲目进入不熟悉的投资市场只能增加风险,而在“蛋”即资金量很少的前提下“为配置而配置”也没有必要。作为投资者,首先要看市场是否有这么多适合的“篮子”,其次考虑有多少“蛋”,最大程度地把“蛋”放进正确的“篮子”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