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做客《朗读者》讲哭董卿:贫穷让我恐惧,永远不会感谢它!

“贫穷不值得被赞美。”

最近的朋友圈被《感谢贫穷》刷屏了。

来自河北贫困县的18岁的女孩王心仪,707分考取北大,拿到通知书时,她还在打工。就是这个女孩,写了一篇《感谢贫穷》,看哭了无数人。

“尽管它狭窄了我的视野,刺伤了我的自尊,甚至间接带走了至亲的生命,但我仍想说,谢谢你,贫穷。”

很美,也能理解一个18岁孩子写下这些文字时的心情。

但那句“感谢贫穷”,还是让人心里沉甸甸的。

文章在网上刷屏时,王心仪的校友、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做客《朗读者》,同样是山村走出来的穷小子,俞敏洪是否也“感谢贫穷”?

俞敏洪做客《朗读者》讲哭董卿:贫穷让我恐惧,永远不会感谢它!

1980年考取北大西语系,毕业后留校任教,从北大辞职后,1993年创办北京新东方学校,13年后,新东方在美国上市——陈可辛执导的《中国合伙人》里,黄晓明扮演的成冬青,人物原型就是俞敏洪。

俞敏洪做客《朗读者》讲哭董卿:贫穷让我恐惧,永远不会感谢它!

在成为留学教父、北大学生之前,俞敏洪只是江苏江阴一个小村里的穷孩子,母亲四岁开始就买书给他读,对他最大的期许,是当个受人尊敬的先生(老师)。

俞敏洪说,“上大学一直是我的向往”,对于这个8岁走亲戚第一次去了上海的男孩而言,这向往朴实无比:

“在农村待下去一辈子的这种恐惧感,对我来说极其强烈。”

俞敏洪做客《朗读者》讲哭董卿:贫穷让我恐惧,永远不会感谢它!

俞敏洪经历了两次高考落榜,第三次备考,他想去县里办的高考补习班,母亲一个人跑去了城里,呆了三天,不知道她在茫茫人海里怎样找到了补习班的老师。回家的那天晚上,下着大雷雨,母亲从城里走到家,在泥地里摔了四五次,推门进来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泥人。

“那一刻我就知道,我没有别的选择了。最后我能考上北大,缘起就是那个晚上。”

俞敏洪做客《朗读者》讲哭董卿:贫穷让我恐惧,永远不会感谢它!

说这句话的时候,俞敏洪哽咽了,董卿的眼里也有泪。

那一晚之后的俞敏洪,进入了一种“拼命状态”,早上6点起,晚上12点睡,打着手电在被窝里看书。

目标是地区师范学院的俞敏洪,高考分数超过了北大的录取线,但他连填志愿的勇气都没有,是老师抓过笔替他写上了那四个字:北京大学。

俞敏洪做客《朗读者》讲哭董卿:贫穷让我恐惧,永远不会感谢它!

北大不是俞敏洪的伊甸园,或者说,一个从村子里走出来的穷孩子,不会那么轻易地抵达天堂。

在人才济济的北大,他的一切都显得格格不入,蹩脚的乡音,垫底的英文,没有任何称得上特长的才华。

第一次在体育课上游泳,老师大笑: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人狗刨刨得这么快的。那一句话,让俞敏洪当场崩溃:“老师的一句玩笑话,你会看作是一种侮辱,因为你没有那个自信。”

俞敏洪做客《朗读者》讲哭董卿:贫穷让我恐惧,永远不会感谢它!

他把拼命学习当成改变困境的唯一方法,“比你们好,这样就不会被人看不起。”他笑着说,“当然,这个思想是无比错误的。”

因为拼命两年,他没有拿到想象中的第一,却累出了传染性肺结核。

俞敏洪在医院呆了整整一年,那一年,他看了将近300本书,想通了两件事。

第一,跟人比,没有任何意义。

第二,进步都是关于你自己的事情,你只要保持你自己生命在进步,付出足够的努力,至于说别人是别你好,还是比你差,关你个屁事。

俞敏洪做客《朗读者》讲哭董卿:贫穷让我恐惧,永远不会感谢它!

只有走过苦难并得到成功的人,才有资格把苦难当做笑谈。

俞敏洪北大毕业后留校任教,如母亲的期许成了“先生”,参加托福考试受到启发,从北大辞职“下海”创办新东方,最终成为中国的“留学教父”。

他似乎也是应该“感谢贫穷”的人,可贫穷带给人的伤害,远比想象中更长久深刻。

刚入学时,俞敏洪同宿舍的同学在看《第三帝国的兴亡》,他操着方言问了一句“大学还要读这种书啊”,那个同学只是把书从眼睛上拿下来,白了他一眼,连理都没理他。

俞敏洪说,那一眼到今天为止,还留在我的心中。

俞敏洪做客《朗读者》讲哭董卿:贫穷让我恐惧,永远不会感谢它!

这一期《朗读者》的主题叫《痛》,真正的痛,都是想起来隐隐作痛,都是旷日持久却默不作声的。

俞敏洪做客《朗读者》讲哭董卿:贫穷让我恐惧,永远不会感谢它!

贫穷如同苦难,它不会因为你成功了,就全部变成甜。

大学时班上年龄最大的男生,来自农村,上面还有两个哥哥,初中辍学,他的大学学费借遍了村里的亲戚才凑齐。他是村里三十年来的第二个大学生,上一个是他的小叔叔——他考大学唯一的支持者。

他大概是我见过读书最努力的人,辅修了别的学位,上了所有能上的选修课,雷打不动地去图书馆,为了免费学英语,课余去做了老外的中文外教。

一次社会实践课,有同学提议去他的老家做采访,他拒绝了。他毫不掩饰对家乡的厌恶,他说,他永远忘不了叔叔带着他挨家去借钱凑学费时亲戚们不屑的眼神。

毕业前一年,他回乡参加发小的婚宴,和他一起光着屁股长大的同龄人,大多已经结婚生子,每天开着拖拉机,去镇上送化肥和水泥,为了几块钱的手续费,可以跟收货人对骂一整天。

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对抗贫穷,深处贫穷却惫懒不堪的人,太多。

他说,他永远感谢小叔叔,为了让他考大学跟他的爸妈拍了桌子,带着他挨家挨户去借钱、受人白眼,在他办工作时拿出自己的存款交了出省费。

至于自己,他每往前走一步都要告诉自己:你必须得拼命,你已经别无选择了。

他该感谢贫穷吗?

贫穷让他看到的是轻慢、艰难、是改变命运的苦。让人拼命向上的,从来不是穷,而是拼命的自己。

俞敏洪做客《朗读者》讲哭董卿:贫穷让我恐惧,永远不会感谢它!

董卿说,尽力而为是对待痛苦的一种态度。

这话我很认同。跟生在富裕之家的人相比,有些穷孩子,想要过上普通的生活就已经拼尽了全力。而且,仍在拼着。

贫穷不值得也不应该被美化。与其感谢贫穷,不如感谢那个拼命的自己,感谢帮你把命运的光撕开一道口子的人。

就像俞敏洪的妈妈,一个农村妇女,允许“离经叛道”的儿子不侍农活连续参加了三年的高考;

就像王心仪的父母,在那样困窘的条件下没有剥夺姐弟俩上学的权利;

就像同学的小叔叔,竭尽所能维护一个孩子可能改变人生的机会……

董卿在节目中有段话,或许可以为大家解读什么是真正的“感谢贫穷”:

“痛苦本身是没有什么意义的,要看它对于谁来讲。对于温室里的花来讲,那对它就是灭顶之灾,对一棵松柏来讲,它如果能够扛过所有的苦难,那才是财富。所谓松柏之志,经霜犹茂。”

俞敏洪做客《朗读者》讲哭董卿:贫穷让我恐惧,永远不会感谢它!

贫穷或富有,并不是幸与不幸的决定因素。“尽力而为”——谨以此与大家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