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制度改革为营口片区注入发展动能

27岁的鲁骁仪毕业于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自贸试验区营口片区实施人事制度改革后,这个刚走上工作岗位3年的年轻人被选聘到员额内,与有着30年工作经验的公务员同工同酬。鲁骁仪激动地说:“自贸试验区让我感到职场规划、进步空间不再是遥不可及,自己未来的奋斗方向更明晰了!”

为寻找更适合营口片区发展的人才模式,顺应自贸试验区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的总思路,营口片区本着“一切向效率看齐,一切向人才看齐”的理念,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人才管理新模式。

自贸试验区是改革开放的最前沿,组建之初,营口就从全市主要部门抽调了40多名干部到自贸试验区工作,并选调了在我省长期从事外经贸和开放工作、分管和熟悉自贸试验区业务的领导干部到营口片区担任主要领导。这些新思维和新举措,为营口片区起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与人才支撑。

去年底,营口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全面深化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营口片区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把人事制度改革作为制度创新的重要一环来抓。

创新就意味着在观念上、理念上打破原有的条条框框,突破固有的常规做法。用近半年时间,营口片区先后制定了“一方案四办法”,建立了以总量控编、全员聘用、自主分配、绩效考核为核心的新型人事管理制度体系,形成了不唯身份、不唯出身、不唯学历,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的选人用人导向和薪酬分配方式。

在今年的人事制度改革中,合同制员工崔启隆被聘为招商三局局长。崔启隆说:“改革让我的观念随之更新。市场化的做法能让今后的招商工作更有效对接,这种体制机制创新,为营口片区日后吸引人才开了一扇门。”

新的选人用人方式为营口片区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数据表明,从2017年4月自贸试验区揭牌到今年7月25日,营口片区新增注册企业4517户,注册资本金合计1423.24亿元;实现创新案例30项,其中5项全国首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