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種「返回」方法,幫你做好反嚮導航

如何設計好移動端的反向導航呢?本文總結了5種需要特別注意反向導航的場景以及相應的解決辦法。

5种“返回”方法,帮你做好反向导航

又是月初,又到了跟中國移動簽訂合作協議的時間。但本月跟世界500強公司的續約卻發現了一點體驗的問題,有點不爽。

過程是這樣:在中國移動10086客戶端的充值頁面選擇金額,然後在支付完成頁面點擊“返回”按鈕,竟然又回到了充值頁面。如下圖:

5种“返回”方法,帮你做好反向导航

有同學說了,在支付成功後,這次充值任務已經完成,用戶的預期應該是點擊“返回”回到應用首頁,因為很少有人會連續充值的。這難道不是產品汪需求考慮欠周到,導致影響了用戶體驗?

再看一個頁面跳轉超出用戶預期的例子。

從微信首頁(A1)依次進入訂閱號消息(A2)、訂閱號文章詳情頁(A3),在A3頁點擊訂閱號名稱後沒有打開訂閱號主頁(A4),而是打開微信首頁(A1)再自動打開訂閱號首頁(A4)。如下圖:

5种“返回”方法,帮你做好反向导航

很明顯,用戶在A3頁面點擊訂閱號名稱,是希望進入A4公眾號主頁的。為什麼微信要違背用戶期望,自動打開一個“多餘”的A1首面再跳轉到目標頁?

上面的2個問題的答案涉及到今天討論的內容:移動端產品的反向導航。

一、什麼是反向導航?

materia design文檔將導航分為3種:前進導航、橫向導航、反向導航。前進導航、橫向導航分別指的是頁面的層級前進、水平前進;都是頁面遞進式的導航。而反向導航是指按時間順序或分層向後打開頁面。三者結合,給用戶提供操控頁面跳轉的完整能力。

應用是以頁面為單位去呈現內容的。《用戶體驗要素》 將應用分為5層,第三層“結構層”就是指頁面之間的結構關係。毫無疑問,無論是PC產品還是移動產品,頁面流都是影響用戶體驗的一個重要方面。反向導航作為唯一操控頁面後退的導航方式,需要我們審慎視之。

在PC時代,通過頁面常駐的導航欄+麵包屑+瀏覽器的返回鍵,用戶可以很輕易地返回或者向上跳轉。所以,在設計產品的時候,只要設計好常駐導航欄和麵包屑,反向導航是不需要再額外關注的。

5种“返回”方法,帮你做好反向导航

但在移動時代,反向導航的操作形式只有一種:返回。沒有了常駐導航欄和麵包屑,怎樣通過“返回”這個單一的動作,讓用戶在不同的場景下分別“跳躍”地回退到不同的頁面,很多時候需要精心設計。

如果仍然保留PC時代的工作習慣,在設計完正向流程頁面之後,沒有梳理反向導航的頁面流,就會讓用戶陷入不斷點擊返回甚至“迷路”的煩惱,例如上文提到的中國移動客戶端的話費充值的那種體驗。

二、如何設計移動端的反向導航?

下文總結了5種需要特別注意反向導航的場景以及相應的解決辦法。

1. 頁面層級深:用常用頁面隔離深層級內容

假如微信在上面用戶的操作中沒有插入“首頁”,那麼從A1到A4,再在A4訂閱號主頁點擊文章,頁面有5個層級。這也就意味著,用戶進入公眾號閱讀文章後,至少要點4次“返回”,才能回到首頁聊天。如下圖:

5种“返回”方法,帮你做好反向导航

按微信的線上方案,將最常用的頁面(也就是首頁)插到頁面流裡,將頁面結構改成了3級。這樣,從文章詳情頁回到首頁聊天,只需要點擊2次返回。如下圖:

5种“返回”方法,帮你做好反向导航

所以,微信在進入訂閱號主頁前自動打開首頁,可以讓用戶在瀏覽訂閱號文章時,可以方便地回到首頁聊天。

用首頁隔絕深層級的頁面,是減少頁面層級,方便用戶快速“返回”的有效方法。

例如:支付寶想在用戶掃碼支付完成之後,引導用戶使用餘額寶支付,也採用了同樣的做法隔離了層級過深的內容,讓餘額寶(B5)以後的頁面可以快速返回首頁。

5种“返回”方法,帮你做好反向导航

2. 任務鏈條長:分解成若干個子任務

通過子流程的分段操作和分段保存,既方便用戶中途退出任務後的二次操作;也可以減少頁面層級,避免過多的“返回”操作。

招聘類產品的用戶簡歷,需要用戶填寫個人信息、若干段工作經歷、項目經歷等內容,任務鏈條是比較長的。如果採用一段式操作,不僅不便於修改某部分內容,而且導致頁面層級過深。

一段式的表單任務:把頁面設計成4個以上的層級。如下圖:

5种“返回”方法,帮你做好反向导航

同樣的任務分解為多個子任務。如下圖:

5种“返回”方法,帮你做好反向导航

把任務分解後,頁面層級減少為2層,每個頁面都可以快速返回個人簡歷頁面。同時,可以選擇某一個子任務單獨去完成。(上面的草圖只是為了說明頁面關係)

3. 對內容驅動型產品,可以考慮使用內容詳情頁同級消除

內容驅動型產品允許通過內容自由跳轉頁面,或圍繞內容本身定義導航。即是說可以通過用戶的興趣標籤、搜索、內容分類、同一作者等維度的內容列表與具體內容相互鏈接。遊戲,書籍和其他沉浸式應用通常使用此導航樣式。頁面關係類似於這樣:

5种“返回”方法,帮你做好反向导航

內容型產品的特點是同一個頁面的入口可能很多。Android提供了“向上”返回上一層的功能。但是這種“向上”進入的列表頁面很有可能是用戶沒點擊過的,會讓用戶產生錯愕。如果要使用“向上”跳轉,產品必須圍繞著分類去組織內容。正是由於對內容的組織限制很大,幾乎沒有產品使用“向上”跳轉。

而使用系統的“返回”按鈕,用戶在詳情頁n次跳轉之後,又需要點擊n次才能回到首頁,而中途出現的內容都是已經看過的,所以不斷按返回只能讓用戶煩躁。

為減少這種無意義的返回操作,其實可以在進入詳情頁B的時候,都判斷一下來源。如果來源是其他內容的詳情頁A,那麼就自動將頁面A移出頁面棧(activity stack,可以認為是瀏覽記錄)。從而保證在頁面棧裡只有一個詳情頁。所以假如打開的頁面流是:首頁——>詳情頁A——>詳情頁B——>詳情頁c,在詳情頁C點擊返回,會直接返回首頁。

bilibili和網易公開課就是使用的這種做法。有興趣的可以體驗一下。

5种“返回”方法,帮你做好反向导航

4. 對內容驅動型產品,使用彈出菜單、底部導航欄等實現反向導航

這是蘋果的人機界面指南推薦的做法。在這裡就不復制輪子了,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自己看指南。下面提供兩個例子闡述上面方法的意思。

(1)抽屜式/側邊式

點擊左上角的頭像,左側劃入功能入口。

5种“返回”方法,帮你做好反向导航

(2)點聚式

點擊一個入口,圍繞其散開,並展示出其中的功能入口。

5种“返回”方法,帮你做好反向导航

5. 如果有獨立的內容模塊,至少保證在瀏覽第二個頁面之後,出現關閉第三方模塊的固定按鈕

這裡所指的獨立內容模塊包含webview(例如微信公眾號、qq看點等)、小程序、插件式的第三方原生APP(支付寶裡的淘票票)等等。對這個問題,騰訊的qq和微信已經完美解決,而支付寶還不是很重視。

5种“返回”方法,帮你做好反向导航

三、總結

任何產品的信息都要靠頁面承載,所以頁面流就是信息流轉的通道。在移動端,系統只提供了“返回”這一種操作,就很容易產生一條條斷頭路,迫使用戶只能一步一步地點擊“返回”回到主幹道。

通過頁面流的再組織、任務的分解、導航欄的合理運用、隨時關閉分流程等方法可以設計比系統默認的“返回”效率更高的反向導航,減少斷頭路的產生,或者縮短斷頭路的長度。

題圖來自 Unsplash ,基於 CC0 協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