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红眼的河南肥市,三宁为何在这里独占鳌头?

一个品牌在某一个区域强势一段时间容易,难的是连续多年销量都可以稳坐头把交椅。

在许昌长葛,三宁品牌就做到了。

这背后,是一位优秀农资人艰苦奋斗的感人故事,是当下厂家与代理商精诚合作的优秀典范。

古人云:得中原者,得天下。为了争夺这近千万吨的大市场,各大厂家可以说是龙争虎斗、各显神通,竞争不是一般惨烈。近几年主粮作物价格普遍低迷的情况,更加剧了河南肥料市场的困难,利润薄如纸、赊账严重、农民种植积极性低、种植大户越来越多,就是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三宁长葛地区代理商何书健连续多年将三宁销量做到了当地第一。

经营二十多年的老农资人,从零售商发展到代理商,再到当地第一、到品牌多年的强势,何书健是如何思考的,又是如何操作和应对市场变化的?

杀红眼的河南肥市,三宁为何在这里独占鳌头?

何书健

“用心耕耘”,十年如一日坚持每天走访农户

长葛是典型的大田作物区,和其他大田市场一样,随着市场环境越来越恶劣,农民积极性越来越低,经销商和零售商很容易陷入被动,被农民的思维所左右。但是何书健不一样,从最开始推广硫基肥,到现在推广硝基肥、微生物产品,何书健都与时俱进推广最好的产品,最具有科技含量的产品,他坚信,好产品是最具有说服力的,是一定能被农户认可的。

新产品具有技术含量,往往价位高,属于高端产品,在大田区里卖高端产品,很多人都在质疑,能做好么?

从2006年开始接触三宁,到2010年左右正式拿下长葛地区三宁品牌的代理权,在这过程中,他坚定地砍掉了其他品牌。2006年前后,正是传统氮磷钾复合肥时代,从那时候开始,他就着手推广硫酸钾型复合肥,因为大量的试验示范已经证明,以硫酸钾型复合肥为代表,新产品确实增产明显,农户收益可以明显提高。

从事农资销售二十几年的何书健认为,“一个产品在地方的品牌影响力就是经销商自己一步步做出来的,没有捷径!”除了下雨天,他一直都奔走于田间地头,哪家作物有病害,该施肥了,他就会扮演“田头农医“的角色,指导农户科学种植,用心守护着这片田地!何书健很自豪地告诉我们,“目前在长葛,几乎家家都知道三宁,有连片1万多亩的小麦全部用三宁,在当地也有一半以上大户都在用三宁的肥料。”当化肥施用达到一定规模,那么这自身就是一种最高效的传播。

走进田间地头,我们咨询了正在劳作的长葛市石固镇南寨西街村刘少杰,他是地方农业局退休技术员,在卖三宁肥料的同时自己也种有几十亩地,全部使用三宁肥料。今年他的小麦有效分蘖多,分蘖率高,成穗率高,按照他的经验,今年小麦每亩能够达到45万穗。

杀红眼的河南肥市,三宁为何在这里独占鳌头?
杀红眼的河南肥市,三宁为何在这里独占鳌头?

刘少杰正在讲解他的使用心得,随即吸引了田间农户的注意,他们都围拢过来话说三宁的与众不同

杀红眼的河南肥市,三宁为何在这里独占鳌头?

何书健带领记者走进长葛市古桥镇贾集村贾定川的农资门店

长葛市古桥镇贾集村零售商贾定川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农资零售商,口碑好,忠诚度高,附近二十几个村的老百姓只认可贾定川卖的产品。贾老板之前只代理一个河南省内的品牌,2016年,何书健多次拜访,才有了初步尝试性的合作。第一年,贾老板将三宁的产品卖了几十吨,正是这一年看到了三宁产品良好的效果和强大的产品优势,第二年他给何书健说某个新单品能够卖100吨不是问题,何书健听到这个消息,着实大吃一惊,不曾想,第二年贾老板真的直接卖了200吨。何书健总结说,一个品牌能在当地做的出色,少不得过硬的产品质量,给农民带来效益了,农户才会认可,产品就好卖。

因此,品牌在地方的销售高低还是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经销商的付出,再者就是产品本身质量过硬,有适合市场的新产品、好产品!

大户时代,用产品影响大户,让大户影响大户

因为工业相对发达,农户可就近找到工作,所以近两年,长葛土地流转较快,流转土地达到60%以上,大户逐年增加。零售商数量也在减少、销量在压缩,但是何书建整体的销量反而增加,他敏锐抓住了这批崛起的大户,并且摸索出了一条服务大户的可行路子。

要相信,在各个地方,大户之间都是有圈子的,谁用哪个品牌肥料都非常清楚,好产品互相推荐,所以大户之间是相互影响。

何书健从去年开始转变模式,由原有的传统渠道,改为“传统网络+大户直销” ,大户渠道与传统网络交叉配置产品,在去年行情艰难的背景下,他依旧完成了年度目标,其中大户贡献率占到1/3。何书建的观点就是“用产品影响大户,大户来影响大户。” 他免费送大户产品,鼓励大户先做实验,产品效果好了,再谈采购。

在大田区,尤其是大户想买便宜的肥料产品,很多的经销商就按照他的要求推肥料,何书健不这样做,“不能按照农民的意愿走,我们要引导农民,把更好的更合适的产品推给他们!产品好不好最终还是看收益,看性价比,这可以让农户自己去作比较!”

这些事情谁都可以做,但是为什么大户就认准了何书健?

很多经销商抱怨大户不好做,赊销太大,的确服务大户有风险,所以零售商不敢去接触,经销商也有怯意。何书健认为,大户收益靠产量,保证他们收益比其他人高,那么这批大户就认可你了。

除了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何书健凭借多年积累的人脉,他出面帮助有意向做流转的大户对接土地,协助大户开展田间管理,购买农机具免费让大户使用、帮助大户采购性价比高的农药以及最后的收获和农产品销售……对于大户的服务,他在农业生产上给予帮助和指导,为大户提升收益,如此以来,交流多了,平日里的生活琐事,他们也会选择询问何书健的意见,显然已经把他当成“自己人”。

保持良好心态,积极主动应对市场变化

几年来,何书健一直保持着良好的销售成绩,但今年他也感觉到了压力,不是来源于对手,而是整个农资市场或者说大农业背景都在发生变化。

一方面,厂家直销到户,价格透明化,扰乱了地方化肥的销售;再者,也是最重要的,长葛农业生产发生了巨变。因玉米价格持续低迷,后期烘干耗费过多精力,而大豆管理简单成本低,所以长葛玉米大面积改种大豆。长葛市贾庄农资零售店贾书宾今年就卖了14万斤的大豆种子,他告诉记者,“现在他们周边90%以上都是种大豆。”

杀红眼的河南肥市,三宁为何在这里独占鳌头?
杀红眼的河南肥市,三宁为何在这里独占鳌头?

何书健带领记者来到长葛市贾庄贾书宾的农资店

改种大豆后,关键是农户在大豆整个生长期不施肥,每亩产量300斤左右,每斤1.9元左右,一亩纯收益约570元。对于散户而言,土地不闲置,能有收入就过得去,对于大户而言,他们也会精心计算一下要不要施肥。其实,专家也好,厂商也好,都知道大豆种植是需要施肥的,只是农户现在清算“成本和效益”的方法变了,还要考虑人工成本、时间成本、机械成本……

“去年可能有1/5的种植大豆,但是今年能达到2/3都在种大豆。去年的这个时期,玉米肥已经铺下去了,但是因为不知道现在玉米究竟还剩下多大面积,不知道种的啥,所以下面的零售商不敢拿货,可以交款,但是货不能拿。”何书健对于今年突然增多的大豆种植也感觉压力巨大。

市场不好做,今年尤其难!但是他认为,“越艰难,越坚持好肥料”!接下来,何书健将重点开展大豆专用肥的试验示范,引导大豆种植户使用大豆专用肥,让增收效益看得见,这才是出路。

如果何书健感觉到难做,那么下游零售商亦是如此,艰难时刻,他想的是要协助零售商度过难关,同时也引导大户提升收益。“我能帮多少人成功,就有多少人帮助我成功!”这是何书健秉承的信条,帮助零售商提升销量,帮助种植户提高产量,他们有了收获,有了效益,何书建才会拥有更多的支持,这方市场才会依旧有他的故事!

采访小结:

现在做农资,真的是不好干。何总可以做到当地第一,真的是一份付出一份收获,在何总身上,我们总结出三个特质,第一,用心,非常用心;第二,全力付出,从早忙到晚,帮助客户解决问题,有时候一天只能吃一次饭;第三,与时俱进,开放心态。

现在的农资行业,正是大洗牌、巨变的时代,我相信,只要能这样坚持下去,未来一定是属于何总这样的用心人。

我们希望,可以有更多的代理商,像何总一样可以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经销商、有公信力的经销商、有足够社会资源的经销商,可以将我们这个行业变成受人尊敬的行业。

杀红眼的河南肥市,三宁为何在这里独占鳌头?

采访花絮:

杀红眼的河南肥市,三宁为何在这里独占鳌头?

相邻地块,因翻垄化肥“跑到”邻居家地里,随即出现长势不同的三行小麦

杀红眼的河南肥市,三宁为何在这里独占鳌头?

走进田间,收到农户对三宁复合肥效果的一致认可!

杀红眼的河南肥市,三宁为何在这里独占鳌头?

长按二维码 关注看更多

在这里

挖掘行业深度

传递行业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