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爲生活?

題目挺大的,我覺得這個問題要分成2個層面來說。第一什麼是生活。第二應該怎樣生活。

新華字典是這樣解釋的“①指人或生物的各種活動。 ②進行各種活動。 ③活著;保存生命:民非水火不生活。 ④生計;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情況。 ⑤方言。”

撇開這些,我想談談我自己的理解。生活由2個字構成,在我看來,分開看“生”是生計,是已經具有的謀生的辦法和能力,已經能夠解決基本的溫飽。“活”是活力,是夢想、是追求、是奮鬥、是挫折等等生命的狀態,是一種生命動態的過程。簡單來說,我理解的生活是在生存基礎上的有所追求的狀態。這樣才叫生活。

何以為生活?

我們都“生”著,可是該如何去好好的“活”?如同人生兩大的痛苦:一是慾望無法滿足,二是慾望得到了滿足。滿足慾望後又該怎樣去活?

我覺得要有自我評估、自我定位、自我完善的能力。

第一自我評估的能力。每個人都是不同的、有差異化競爭優勢的,找出自己與眾不同的地方,看清楚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深入瞭解自身,是對自己思想、願望、行為和個性特點的判斷和評價。

一個人如果能夠正確地如實地認識和評價自己,就能正確地對待和自理個人與社會、集體及他人的關係,有利於自己克服缺點、發揚優點, 在工作中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尤其注意日常幾項通用能力的評價。1. 獲取信息的能力:包括感知能力、閱讀能力、蒐集資料的能力等;2. 加工、應用、創造信息的能力:包括記憶能力、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口頭的、文字的)、動手操作能力、創造能力等;3. 學習的調控能力:包括確定學習目的、制定和調整學習計劃、培養學習興趣、克服學習困難等;4. 自我意識和自我超越的能力。5.業務能力:包括業務的熟練程度、任務的完成情況6.與人溝通的能力:包括工作中與人交往的順利程度、平時與人的關係好壞等等。

對自己的評估一定要全面、客觀、深刻,絕不迴避缺點和短處。

何以為生活?

第二自我定位能力。人很重要的是要弄明白我能幹什麼。將自己從所處的環境中抽離,用第三視角(上帝視角最好)觀察自己的能力,放到周圍的環境中進行比對,尋找一個適合的位置。確定自我能力範圍。進而確定追求目標。懂得定位,就可以學會以理性的態度追求更好的生存狀態。給自己定位要做到高點定位與低點起步相結合,不讓浮躁的心態毀了對定位的把握。在為自己定位時把位置適當調高,這樣可以增強自信,提高生存層次,但不要好高騖遠。低點起步,給自己不斷的鼓勵和支持。要善於選擇、勇於放棄,清除干擾,為自己找準定位,明確今後的方向。

何以為生活?

第三自我完善的能力。就是根據形勢任務發展變化,針對自身的“短板”和弱項,建立自我奮鬥的意識和行動。針對以後要發展的方向,明確要補齊自己的哪一些短板。

在我看來這個能力唯一的考核標準就是能否從中獲得滿足感、成就感、價值感。它的參照物不是金錢和地位,可是也不能否認,金錢和地位能進一步激發這種能力。

如同周星馳在《少林足球》裡說的:“一個人如果沒有夢想,那跟鹹魚有什麼分別?”

“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就是這個道理。如同知恥近乎勇一樣,這種能力更注重的是執行力。

“三分決策,七分執行”執行力直接影響目標是否能達成。我們不必像越王勾踐一樣臥薪嚐膽,但我們尤應該避免三分鐘熱血,自己主動偃旗息鼓。在執行中給自己以刺激、鼓勵、考核都是有效促進執行的方法。

何以為生活?

在物慾橫流的社會,自我管理並非是一件易事,其注重的是一個人的自我教導及約束的力量。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對自己也一樣。

只有為自己的夢想馳而不息進行奮鬥的人才能稱得上“生活”。

何以為生活?

歡迎在評論中發表不同的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