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星之父,一碗红烧肉吃出来的航天专家,祖国需要我就去做


孙家栋1929年4月出生于辽宁瓦房店市,中科院院士、北斗导航工程首任总设计师、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从1958年从事导弹研究开始,到今天,孙家栋将自己60年的青春年华都献给了祖国的航天事业。东方红”“北斗”“嫦娥”……孙家栋见证了中国航天从无到有,再到目前中国航天跻身于航天大国的全部过程,他的传奇人生与中国航天发展中的多个 “第一”密切相连,被业界公认为中国的“卫星之父”。

1948年9月,18岁的孙家栋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预科班专修俄文。1950年过元宵节,孙家栋班上的很多同学都回家团圆了,哈工大预科班安排学生晚餐吃红烧肉。孙家栋想吃完了红烧肉再回家。当他们开饭后,学校领导来到饭厅通知吃饭的同学空军要招人,就在当晚就要赶往北京。此时,不满21岁的孙家栋怀着对祖国、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果断的填报了从军申请。从此,他成为了一名人民空军军人。

1958年4月,孙家栋以优异的成绩从苏联留学归来。1967年,钱学森先生亲自点将,孙家栋成为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技术总负责人。在一穷二白的艰苦环境下,什么都得从零开始,大家都没干过,要用的东西也没有。孙家栋和大批航天科研人员刻苦专研,废寝忘食的工作。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终于成功发射,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并且能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升空后,孙家栋和中国卫星事业紧紧连在一起。中国第一颗科学实验卫星、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第一颗同步试验通信卫星“东方红二号”,他还担任中国第二代卫星“东方红三号”、“风云二号”、中巴合作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的总设计师。此外,孙家栋还是中国北斗导航卫星的总工程师。

孙家栋是中国月球探测的主要倡导者之一,2004年2月,中国正式启动探月工程,已是75岁高龄的孙家栋再次披挂上阵,担任中国探月工程的总设计师。探月工程有很大风险,朋友善意提醒他,万一失败了,你辉煌的航天生涯就可能蒙上阴影。孙家栋回答道:“只要国家需要,我就去做!”

孙家栋把所有心血都倾注在“奔月”上,他往返于北京、西昌等地,一双双磨破的布鞋,一张张前往西昌的机票,写满了他的辛苦。他时常都在想着奔月遇到的问题:何时发射、何时入轨、何时测控……2007年11月5日,“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完成第一次近月制动,进入绕月轨道,成为月球表面第一颗真正属于中国的人造卫星。航天飞行指挥控制中心内,大家欢呼雀跃,庆祝成功。孙家栋却默默转身,低头掏出手绢老泪纵横。


2018年6月5日,89岁高龄的孙家栋是风云二号工程总设计师,当天风云二号H星成功发射。孙家栋说: “我搞了一辈子航天,航天已经像我的‘爱好’一样,这辈子都不会离开它了。”孙家栋7年学飞机、9年造导弹、50年放卫星,他始终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看名利淡如水、视事业重如山。

中国80多颗人造卫星,其中三分之一的人造卫星都与孙家栋有直接关系。孙家栋是89岁高龄了,他仍然在为中国的航天梦呕心沥血、奋斗不息,他说: “国家需要,我就去做!”鉴于孙家栋在航天领域的突出贡献,国际天文联合会作出第77508号《小行星通报》,第148081号小行星被命名为“孙家栋星”。如今,孙家栋还有一个梦想,就是让“中国航天的触角伸向更加遥远的太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