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鉴茶课堂第16课:活在某掌柜想象中的2012年寒露饼!

白茶鉴茶课堂第16课:活在某掌柜想象中的2012年寒露饼!

明天就立秋了,太姥山的茶农们,要结束夏季的悠闲生活,进入秋茶采摘季了。

而茶商们的秋茶,正在陆续上柜。

朋友圈的各种年份的秋茶,也开始各显风流起来。

比如,今天就看到了一饼据说是2012年的寒露茶压的饼。

2012寒露饼?

白茶鉴茶课堂第16课:活在某掌柜想象中的2012年寒露饼!

(茶友来图,2012寒露饼)

村姑陈的第一反应是,2012年的寒露饼,这是不可能存在的东东!

原因一:寒露茶产量非常低,还达不到可以压饼的产量。

原因二:寒露茶品质高,刚一做好几乎就会被人订走,还等不到压饼。

原因三:2012年,只有寿眉,没有寒露茶这一说。

茶友当即傻了眼。

然后他说,这是他在本地的一家店里买的,这个饼在这家店的货架上,摆了有两三年了。

难怪,颜色变得这样的灰败、没有生气、不自然,既不似新茶新鲜,又不似老茶陈旧。

“并且,寒露茶条形和颜色,都不长这样。”我补充道。

为何,村姑陈看到2012年的寒露饼,会有如此大的反应?为何直言寒露茶不可能压饼?

且听下文分解。

白茶鉴茶课堂第16课:活在某掌柜想象中的2012年寒露饼!

白茶鉴茶课堂第16课:活在某掌柜想象中的2012年寒露饼!

1、寒露茶的产量,达不到压饼的量

寒露茶,产量是很稀少的,还达不到用来压饼的量。

寒露时节,福鼎的天气已经非常冷了,特别是太姥山,山高温度更低,比山下低了4-5度,茶树基本上不怎么发芽长叶了。这导致寒露时节可以采摘的茶叶量,是很少的,产量自然就低了。

而每年寒露节的气温都不一样,前年天气冷得早,寒露只有一百多斤。去年闰六月,夏天多了一个月,冷空气延迟一个月来到,寒露茶便得到了丰收。

但是,再怎么丰收,寒露茶的量,在秋寿眉三姐妹(立秋茶、白露茶、寒露茶)里面,仍算做是非常少的。

S师傅那么能做茶的人,他家一年寒露茶的产量,也只有200-300斤。

200-300斤,是个什么概念呢?

我们拿比寒露早一个节气的白露茶来做对比。每年,S师傅家白露茶的产量,是4000到5000斤。

白露4000到5000斤,寒露200-300斤,这四位数和三位数的对比,差距极大。

现在,列位看官现在明白了吧?寒露茶的产量,是非常,非常,非常之低的。

低到根本不可能拿来压饼,低到都不够请一个压饼师傅的工资。

白茶鉴茶课堂第16课:活在某掌柜想象中的2012年寒露饼!

白茶鉴茶课堂第16课:活在某掌柜想象中的2012年寒露饼!

(2017五彩贡眉饼刚刚压制成饼,尚未烘干时留影)

2、寒露茶品质高,等不到压饼就会被抢光

寒露的时候,福鼎的天气,大约在20度左右。高也不会高过25度。

寒露处于深秋,在深秋时节,相比立秋和白露,温度低,光照弱预,昼夜温差大。

这个时节,茶树发芽变慢,为了抵御寒冷, 做为散热器官的茶树的枝端——叶片,拼命累积更多的养分,储备在身体里。这种原理,如同我们贴秋膘和冬天想吃肉以补充热量一样。

另外,深秋季的白茶,由于温度和光照都弱,茶多酚含量是相对较低的,而茶氨酸的含量是相对极高的。几乎能与春茶相媲美。

寒露茶有了上述好处,加上产量低有概念,懂白茶的行家,都会每年提前预订寒露茶。还没采摘的时候,几乎就预订光了。茶一做出来,没在仓库里呆几天,就发到了客户手里。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还有多余的寒露茶留下来,还能压出大批量的白茶饼呢?

尤其是2012年的寒露饼,如果是真的,依寒露茶被村姑陈仰慕了这么多年,知名度高了这么多年,它老早被抢购一空,哪里还会像茶友所说,在店里货架上摆了两三年无人问津?

白茶鉴茶课堂第16课:活在某掌柜想象中的2012年寒露饼!

白茶鉴茶课堂第16课:活在某掌柜想象中的2012年寒露饼!

3、在遥远的2012年,市场上还没有寒露茶这个概念

在村姑陈以前的文章里写过,最初,消费者们只知道有老白茶和新白茶,有寿眉银针和白牡丹。

后来,在村姑陈的笔下,大家渐渐知道了白茶寿眉还有春秋之分,还有一级和二级之分,秋寿眉里还有立秋、白露、寒露之分。

这个时间轴说明,在遥远的2012年,消费者还不会区分寒露和白露。

那时候他们只知道寿眉。

而当时的商家,更不可能把寒露这个当时还生僻的名字,单列出来做为一个新品类销售。

因为,要推出一个新种类,这势必要浪费大量的口舌向顾客介绍,增加宣传成本。而且介绍了半天,顾客还不一定买单。何不直接销售大家都知道的种类,还省时省力有销量。

而现在,白露和寒露这两个节气茶,因为村姑陈的不辞笔墨宣传而脍炙人口,白露茶和寒露茶的品质也为大众所知悉,聪明的商家借东风,此时推出寒露茶的概念,方才是水到渠成,趁势收割。

于是,在2018年立秋茶即将开始采摘之际,才会顺应时势般地,出现了2012寒露饼的身影 。

如果这是一出戏的话,那么,一切都计算得刚刚好。

白茶鉴茶课堂第16课:活在某掌柜想象中的2012年寒露饼!

白茶鉴茶课堂第16课:活在某掌柜想象中的2012年寒露饼!

4、2012寒露饼的颜色和条形,不像寒露茶

寒露节,夜间温度是很低的。而白天的温度,又相对较高一些。

相较于立秋之后仍然极热的秋老虎天气,寒露节的气温,舒适得令人想要浮一大白。

在这种干燥舒适的温度条件下,茶树发芽发得慢,芽头偏瘦小。而叶片,比白露和立秋时节,更是大了一号。

而寒露茶的颜色,整体仍是五彩色,但五种色彩中的绿色,却明显要比白露茶和立秋茶多了起来。

顺便科普一下,白茶的颜色,与它生长的时间有莫大的关系。

若它们都是纯日晒工艺所生产,那么,天气越冷,叶绿素分解慢,茶的颜色越偏向于绿色。天气越热,叶绿素分解快,茶的颜色越偏向于五彩色。

于是我们能看到白茶的颜色变化趋势,在一年当中,形成了一条美妙的抛物线:

初春,白茶是嫩绿色的。(见下图)

白茶鉴茶课堂第16课:活在某掌柜想象中的2012年寒露饼!

仲春,白茶是深绿色的。(见下图)

白茶鉴茶课堂第16课:活在某掌柜想象中的2012年寒露饼!

春末,白茶是绿中带点点砖红的。(见下图)

白茶鉴茶课堂第16课:活在某掌柜想象中的2012年寒露饼!

初秋,白茶是五彩色的,但黄色更多。(见下图)

白茶鉴茶课堂第16课:活在某掌柜想象中的2012年寒露饼!

白露,白茶是正五彩色的,五种颜色均匀分布,没有谁多谁少。(见下图)

白茶鉴茶课堂第16课:活在某掌柜想象中的2012年寒露饼!

寒露,白茶是五彩色的,但绿色明显多于其它四种色调。(见下图)

白茶鉴茶课堂第16课:活在某掌柜想象中的2012年寒露饼!

而本文中的2012寒露饼,它的颜色,我们能看到,是明显黄褐色多过绿色的。就算它陈化了多年,颜色有了变化,也只该是颜色色的浓度变化,不该是色系发生变化。

尤其饼上被茶友撬开了一片,那裸露出来的饼身部分,完全只有黄色和咖啡色,一点绿色也无,这与寒露茶的颜色标准,相距太大了。

因此,可以断定,这不是寒露茶。

按颜色来看,应该是立秋之后,白露之前采摘的寿眉。

白茶鉴茶课堂第16课:活在某掌柜想象中的2012年寒露饼!

5、寒露茶老了之后是什么颜色?

也许有人会说,你发的都是新茶的图片,而人家的是老寒露茶,所以颜色不一样。

嗯,那么,就把2014年的寒露茶的图片,也配在下方吧。

并且,用它和茶友发来的“2012寒露茶”,做一个对比。

也给大家一个参考,未来在买寒露茶的时候,可以用村姑陈这张图片去做标杆。

白茶鉴茶课堂第16课:活在某掌柜想象中的2012年寒露饼!

(茶友发来的“2012寒露茶”饼,颜色过于暗淡,茶叶灰败,丝毫没有灵动之气,也缺少了老茶的那份沉稳)

白茶鉴茶课堂第16课:活在某掌柜想象中的2012年寒露饼!

(小陈茶事2014年寒露茶,颜色变旧)

白茶鉴茶课堂第16课:活在某掌柜想象中的2012年寒露饼!

(在氧分子的作用下,小陈茶事2014白露茶变得苍老。等待,是最初的苍老。在茶老去之前,最先老去的是我们的心。)

白茶鉴茶课堂第16课:活在某掌柜想象中的2012年寒露饼!

(小陈茶事2014寒露茶茶汤。稠滑,醇厚,浆感丰富,且香气多元。)

结束语

寒露茶,品质高,但产量少,需求量却大,这就造成了它极容易被鱼目混珠的现状。

尤其是与寒露相邻的白露茶,颜色与条形,和寒露茶极为相似,普通人几乎无法分辨,更是常被当成寒露茶在销售。

在本文里,村姑陈详细介绍了寒露茶的生长情况和外貌特征,希望能给列位看官们,做一个购买时的详细参考。

另外,寒露茶由于前几年没有人去提倡这个概念,大多数寒露茶,都被混到白露或者立秋寿眉里销售了。

或者,所有茶打了一个堆,混在一起压了饼。

所以,如果遇上2016年之前的寒露茶,一定要留一个心。仔细比对叶片颜色和条形。

愿大家都能买到真正合心意的好茶。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lanxiaoping198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