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一干多支發展戰略 高水平打造引領四川發展的「主幹」

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 高水平打造引领四川发展的“主干”

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等重要指示,圍繞深刻把握新時代治蜀興川的第一要務作出重大部署,提出構建“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區域發展新格局,更好實現各區域優勢互補、錯位發展、同頻共振,整體提升全省綜合實力,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其中,高水平打造引領四川發展的“主幹”,增強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發展動能,提升成都市對全國和全球資源和要素的吸附能力,對於實施“一干多支”戰略將起到重要支撐作用。

成都市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正處於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推動經濟發展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到世界城市,必須注重推進成都市發展新舊動能接續轉換,全面創新改革從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中釋放出新的動能增量,擴大開放從全球資源流動中獲取動能增量,推進要素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核心要素優化組合尋求動能增量,形成以創新、改革、開放、人才為主的城市動能結構,從生產力、生產關係、核心要素優化組合以及全球資源流動四條路徑、區域內外兩大方面促進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發展動能全面提升。

全面創新從生產力釋放出新的動能增量

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能,堅持需求導向和提質增效,堅持企業在創新中的主體地位,完成從科學研究→實驗開發→推廣應用的三級跳,充分放大創新對城市發展動能的 “乘數效應”,從生產力釋放出新的動能增量。

智慧構建現代九次產業體系,增強跨界融合產業實力。根據現代九次產業理論,促進三次產業跨界融合、信息聚合、大力發展第四次產業以上的新興產業,促進產業體系向第六以上的知識經濟高級形態演化,全面提升1~9次產業附加值,建成國家級產業、生態和政策創新示範區。在此基礎上,分區域分類指導,和諧發展,智慧構建成都市現代九次產業體系,沿九次產業附加值階梯,提檔升級,全面增強跨界融合產業整體競爭力。

硬軟結合推動科技創新發展,增強未來產業的牽引力。適應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的要求,把建設“國家創新高地”作為增強城市發展動能的重點,帶動硬、軟科技未來產業的全面、健康、持續、穩定地發展。依託現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高新科技企業等載體,促進科技創新資源的共建共享,共建高水平、國際化、產學研結合的創新平臺,集聚“硬科技+軟科技”高端科技創新資源,協同發展“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推動先進製造與生產性服務的協同發展,推動商業模式創新和產業業態創新,不斷提升創新驅動能的乘數效應。

融合發展文化創意服務業,增強西部文創中心軟實力。通過實施“文創產業振興計劃”,加強文化與科技的融合,促進文化創意服務業與九次產業、城市發展有機融合,有效提升三次產業的商業附加值和城市的品牌影響力。進一步壯大文創產業規模,提升文創生產力,以及文化的傳播力、感召力和吸引力。創新文創產業發展模式,在經濟的發展過程中,既重視文化對生產力的提升作用,又充分重視產業發展的文化特性,以形成“成都智造”獨特的產品文化、產業文化和經濟文化特質,在更大程度上打造一批真正屬於成都的文創品牌。

創新發展現代金融服務業,增強西部金融中心輻射力。進一步增強成都作為西部金融中心的輻射力,積極建設區域性資本市場中心、有重要影響力的財富管理基地、中部西部創投融資中心、中國西部重要結算中心、中國新型金融先行區。一是健全法人金融體系,培育引進民營銀行、金融租賃、消費金融等法人金融機構,做大做強金融控股集團,加快金融後臺及服務外包業集聚發展,鞏固提升成都在全國金融服務業中的地位。二是高起點規劃、高水平建設成都金融總部商務區,推動騾馬市等金融服務集聚區轉型升級,以重大產業項目為依託,豐富招商企業資源庫,推進高端金融和新興金融集聚發展。三是推進金融服務創新行動計劃,積極培育四川省本土的多元化財富管理機構和金融集團,吸引更多國際知名財富管理及服務機構落戶成都,探索組建專業化財富管理機構及高端中介服務機構。四是依託成都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建設和“創業天府”行動計劃,發展科技金融,促進創業投資基金集聚發展;

依託國家移動電子商務金融科技服務創新試點,發展第三方支付、網絡保險等金融創新業務,形成金融創新活躍、特色業態鮮明、監管嚴格透明的多元化金融服務體系。

成立青年科技創新基金,激活科技創新市場活力。未來產業要著眼於破解當前成都市產業和企業發展的關鍵問題,僅靠建設科技成果交易平臺是不夠的,還需要建立面向全國和全球的科研招標對接平臺。依託省、市科技青年聯合會和有全球信息發佈能力的企業等為載體,創建青年科技創新基金,將成都市產業發展急需突破的關鍵技術問題、企業實際技術需求等對全球科研機構進行公開招標,將成都市政府科技創新引導資金注入中國青年科技創新基金,以此作為槓桿,借鑑日本成功實踐的科技1.5次開發經驗,吸引全球相關科技成果在成都產業集聚區進行1.5次開發,以市場化機制推動全球先進科技與成都市本土產業面對面對接,促進科研機構公平競爭,激活成都市的科技創新市場。

銳意改革從生產關係釋放出新的動能增量

通過體制機制制度改革,提升政府服務經濟的水平和能力,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政務和公共服務,大力優化市場環境,穩定市場主體發展預期,從生產關係釋放出新的動能增量。

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高水平供需新均衡釋放動能增量。應對收縮型社會發展新趨勢,改革產品、產業和公共服務的供給模式,提升供給效率,制訂國際化的產品和服務標準,促進產品和服務的提質增效,對接國際性中心城市發展標準,適應人民群眾日益提升的物質文化需求,實現產品市場和公共服務領域更高水平的供需新均衡。

打造國際水準營商環境,從提振市場主體活力釋放動能增量。打造國際水準的營商環境,從而提振市場微觀主體活力釋放動能增量。一是建立與國際貿易規則接軌的行業監管和資格審查制度,推動營商環境法治化;推行外商投資“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完善外資監管服務體系,推動投資便利化;加快金融服務創新,優化貨物通關流程,推動服務貿易自由化和貨物貿易便利化。二是鼓勵本土企業併購重組,加快組建和培育一批具有知名品牌、主業突出、輻射帶動能強的大型企業集團;積極引導企業強化全球經營理念,形成全球經營的思維模式、生產模式和管理模式。三是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兼併收購境外企業、知名品牌,參與國際大項目計劃的研究,

擴大“成都智造”和“成都創造”的國際市場佔有率,培養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跨國公司。四是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進入國內外資本市場上市融資,完善企業上市的輔導體系和優惠政策;鼓勵成都本土企業實行跨國經營,對企業在通關、出入境、銀行信貸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大力引進國際化企業,使更多的國際化企業總部或研發中心等核心業務落戶成都。

構建良好產業生態環境,從三生空間佈局均衡釋放動能增量。充分考慮國家中心城市全面發展要求,全面體現“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 五大發展理念,著力解決經濟發展進程中增長方式粗放、環境保護不力、綠色發展不足等系列問題,在再造一個產業成都的同時統籌兼顧建設現代田園城市,現代化產業園區與“三山兩湖”美麗風光和諧相融,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三宜城市,加快循環經濟和綠色經濟發展,鼓勵政府、企業和個人綠色發展,走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發展道路,有效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緩解經濟發展與環境資源約束矛盾,為產業良好發展創建優質的生態環境,從“生產、生活、生態”的三生空間佈局均衡釋放動能增量。

擴大開放從全球資源流動中獲取動能增量

堅持以企業為主體 、以市場為導向 , 支持企業走出去和引進來統籌發展。通過全方位多層次開放合作,從全球資源流動尋求動能增量。加快建成西部對外交往中心,前瞻性規劃佈局國家內陸開放前沿和西部開放門戶,從打造國際標準的營商環境、國際水平的現代產業體系、引領國際化產業標準等方面提升開放合作因子的發展趨勢。

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增強全球市場資源整合力。引進世界500強與培養世界500強並重,加強國際科技、產業合作,吸引國內外著名高校科研機構共建一批戰略性創新平臺,集聚全球優質創新資源,構建對外區域科技創新合作渠道與載體,打造全球性的科技創新服務交易中心。依託中韓創新創業園、中法生態園以及中德中小企業合作園等,高標準推動國際科技及產業合作及交流,吸納整合全球科技和產業創新要素。依託成都本土優勢科技和產業基礎,著力培養根植本土,走向世界的500強企業,實現全方位多層次的開放合作,著力解決引進來於走出去高度不平衡問題。

增強國際綜合通信樞紐功能,增強開放合作能力。構建高效的基礎設施網絡和虛擬的互聯網網絡,提高產業組織和空間組織效率,優化產業佈局,培育形成內生經濟增長動能,推動經濟提質增效,不斷增強成都作為國家中心城市的綜合通信樞紐功能。一是加快完善信息通訊基礎設施,構建寬帶、融合、安全、泛在的城市信息基礎網絡,夯實信息消費的支撐能力;開發智能信息產品,以智能手機、個人電腦、智能電視等新型信息產品為重點,支持數字家庭智能終端研發及產業化,大力推進數字家庭示範應用和數字家庭產業基地建設;加快電子信息產業集聚發展,提高電子基礎產業和軟件業支撐能力,增強通訊信息產品供給能力,增強成都國際綜合通信樞紐功能。二是打造數據產業中心,引導基礎運營商和有實力的商貿流通企業,聯合互聯網信息服務企業及智能終端企業,建設若干新型信息消費示範項目。三是顯著提高寬帶網絡對城市運行管理、企業經營、個人生活的支撐能力,使用戶能夠在任何試點訪問互聯網,獲取信息更加方便快捷,做到實時高效的通訊體驗,增強開放合作能力。

增強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功能,增強對外通達能力。進一步做大做強綜合交通樞紐,強化航空、鐵路、公路樞紐建設,加快內陸港口發展。抓住國家高速鐵路網建設的歷史機遇,積極建設我國西部地區最重要的鐵路樞紐,並需充分利用現有雙流國際機場以及未來的天府國際機場等多種便利的交通設施,結合公路、港口的發展,主動參與全球經濟貿易和文化交流活動,在更大的範圍內發揮輻射帶動作用,提高成都的全球影響力。設法突破周邊區域的自然阻隔,通過多層次區域合作、構築對外交通途徑,拓展其有效腹地空間。堅持以重大功能設施引導城市產業佈局,強化軌道交通引領城市發展格局,推動優勢資源、優質企業向城市功能區和產業新城集聚。

要素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核心要素優化組合尋求動能增量

通過大力推進要素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適應收縮型社會發展需求,積極培育技術、信息、管理等效率型要素,創新人才、技術、信息、土地、資本和能源等要素供給,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形成具有比較競爭優勢的要素供給新體系,為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集聚“四源動能”,從核心要素優化組合尋求動能增量。

根據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目標,出臺提升市場主體競爭力的要素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政策,按照核心要素產出率和全要素生成率提升的要求,制定產業集聚區內外企業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創新人才、技術、信息、土地、資本和能源等核心要素供給,優化組合和動態調整要素配置,促進預期穩定和政策透明,全面激勵市場主體創新活力和發展動能。

(作者單位:四川省社會科學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